嬰兒代幣化 (BabyFi)?
看完鏈新聞「用區塊鏈打造新生兒經濟?「嬰兒代幣化 (BabyFi)」將能對抗少子化危機?」先說結論,我認為用這種方式對抗少子化並不適合。
再次提醒:本文係看完這篇新聞用自己的角度闡釋並寫下感想,這種行為不人道,請勿嚐試。
少子化,似乎成了全世界共同的痛點。各國政府推出補助、生育津貼、減稅優惠,卻依然無法逆轉人口下滑的曲線。那麼,有沒有可能,用金融市場的邏輯來「解決」這個問題?
新聞寫道——如果嬰兒也能「代幣化」呢?
1. 出生即掛牌
假設未來有個名為 BabyFi 的平台,任何願意參與的父母,都可以把剛出生的孩子「掛牌上市」。掛牌的時候,市場會先根據父母的條件來定價,例如學歷、收入、社經地位、家族背景,甚至健康狀況。這些數據一一被量化,就像一間公司的財務報表,攤開給所有投資人檢視。
於是,一個嬰兒的「IPO(首次公開發行)」價格,就這樣確定了。有人可能一出生就高價籌資,有人則默默無人問津。
2. 區塊鏈紀錄人生
嬰兒一旦掛牌,就會進入全透明的區塊鏈系統。每天吃什麼、看什麼書、玩什麼遊戲,通通都有數據紀錄。這不僅僅是生活日誌,而是直接影響市場信心的「即時資訊」。
想像一下,某個嬰兒在一歲時就開始聽古典樂、閱讀啟蒙讀物,甚至展現出特別的記憶力或運動天分,那麼他的代幣價格就會被推高。反之,如果紀錄顯示他長時間沉迷無聊節目,或者父母未能提供足夠的教育環境,市場價格便會下跌。
這是一個殘酷卻透明的遊戲:人生的一舉一動,從出生開始就成為交易數據。
3. 投資與投機
既然是掛牌交易,市場的邏輯自然隨之而來。初始投資人未來可以選擇持有長期收益,或在嬰兒展現潛力時拋售代幣獲利。其他投資人也可以隨時買入,看好這個孩子的前途,或者因失望而套現離場。
整個系統就像股票市場,只不過標的物不是公司,而是活生生的人。
嬰兒代幣化的構想雖然在想法上具有創新性,但其倫理爭議和實務困難不容忽視。
正如 ChatGpt 評論:「提案天馬行空,更像是一場結合區塊鏈、社會學與經濟學的空泛荒謬實驗。」
但這篇新聞,或許能反過來提醒我們:
我們需要的不是把孩子商品化,而是重新檢視社會制度,讓養育孩子不再是一種沉重的成本,而是一種可以被期待的喜悅。
畢竟,嬰兒不是代幣,而是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