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利率從3%到15%都有,你拿到的利率到底合理嗎?
前陣子我陪一個朋友一起辦貸款,他明明收入比我高、公司也大,但拿到的信貸利率居然比我還高——我3.5%,他卻拿了個9%!當下他臉色真的有點微妙,連我也忍不住問:「利率不是都差不多嗎?」
事後我才知道,信貸利率其實差很大,不是只看薪水高低,還要看你的信用評分、職業類型、負債比,甚至是你有沒有申請過太多貸款。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也在申請信貸,怎麼判斷拿到的利率是不是合理?又該注意哪些眉角。
信貸利率怎麼那麼亂?從3%到15%都有人拿到
我們實際比對了幾家銀行和融資公司的報價,發現目前市面上個人信貸利率大約落在以下範圍:
銀行信貸:落在年利率 3%~10%
融資公司:大多是 7%~15%
信貸代辦平台:根據條件配對,介於 5%~13%
看起來數字差不多?實際月付金差超多!
📌 舉例:貸款 20 萬/分 36 期
● 3%利率:月付約 5,820 元
● 12%利率:月付約 6,650 元
差了快 800 元/月,三年下來總共差了 近3萬塊
為什麼每個人拿到的利率會差這麼多?
我們幫你整理了影響信貸利率的5個主因,看看你符合幾項?
信用分數
分數越高,貸款利率通常越低。一般來說,只要你的信用分數在 650 分以上,就屬於較佳區間,有機會拿到低利貸款。工作穩定性
像是公務員、醫療人員、金融業者這類職業被銀行視為穩定工作,因此會有加分效果;反之,約聘、臨時工這類工作穩定度低,利率可能較高。收入證明
提供薪資轉帳紀錄、扣繳憑單或報稅資料都有助於銀行評估還款能力。若是自營者或自由工作者,建議準備完整的報稅資料作為佐證,能提高審核通過率與降低利率。聯徵查詢紀錄
短時間內有太多貸款查詢紀錄,會讓銀行認為你急著借錢、風險偏高。一般建議3個月內查詢不超過3次,避免信用分數被扣分。負債比
就是你每月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負債比越低越好,通常建議控制在 40% 以下,才不會被認為有還款壓力。
怎麼自己初步預估拿到的利率是否合理?
你可以先評估自己的狀況,用下面的條件表來自我檢查:
工作穩定+信用良好:預期利率約落在 3%~5%
剛出社會、無聯徵紀錄或信用小白:6%~10%
信用有瑕疵(遲繳、協商過):10%~15% 以上
如果你拿到的利率明顯超出這個範圍,建議一定要多問幾家、比對不同貸款平台,不要急著簽約!
利率高不一定等於被騙,但記得查清楚
很多人以為「高利率=詐騙」,但其實不一定。有些信用狀況真的不好、或者申請的是民間貸款,就會遇到較高的利率。但這不代表可以亂開價,有些代辦還會騙你說「先匯開辦費」、「低利率保證金」這種話術,小心是詐騙陷阱!
📌 如果你有疑慮,建議找合法平台諮詢,不要亂簽本票、亂給身分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