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电影

shengsheng
·
(修改过)
·
IPFS
一些想法

我先慕名看了《午夜巴黎》和《午夜巴塞罗那》。都非常喜欢,有种奇情和奇幻的色彩。我觉得,伍迪艾伦对于“正常生活”是充满了讽刺的。所谓“正常生活”,是一个人拥有有秩序的生活,一份工作,稳定的伴侣,然后自然而然步入婚姻,去度(无聊的)蜜月,按部就班,努力怀孕,等等。好像这个世界的巨大齿轮永远应该如此向前。可是这一路上会意外频出,遇到充满激情的人,遇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欲望,遇到“感觉”超越理智,遇到背叛,遇到阴差阳错。面对这些,人们似乎没有什么办法,因此很多电影的结尾要不是开放结局,要不是悲剧收场。

我们尽力让自己内核稳定,尽力想清楚自己要的东西,并且尽力不违背自己的价值。可是生活和命运给你开的玩笑是不可避免的。把手紧握,想要控制一切,不如留一些空间给“感觉”,给“爱”,给“他人”,给“缘分”,给“运气”。给“神”留出适当的空间,在自己身上寻找“神性”。

===

《赛末点》和《蓝色茉莉》

人生的悲剧之一是,不惜一切(包括欺骗和谋杀)获得令人称羡的生活和地位。把很古典的悲剧结构放在当代美国,然后用戏谑的剧本,举重若轻的说故事。Chris和Jasmine都是很“努力”的,也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不甘平庸的生活,可是也都抱有侥幸心理。我不能说,我完全不像他们,我也曾不惜一切要”向上”。好的生活,和别人的尊重,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催人奋斗的一大原因。可是你不能说,这完全是不对的。可能更加悲剧的是,当这些欲望催生了投机取巧的“犯罪”,或者当这些欲望和其他另一些欲望相矛盾。比如Chris对Nola的欲望,和Jasmine对忠诚的欲望。同时你也要承认,很多事情源于运气。

同时,当代人的精神状态真的堪忧,依赖药物,依赖娱乐,维持精神状态。

现代性困境似乎将永远伴随我们。

《爱在罗马》

生活是讽刺的,爱情也是。你想要的和你得到的往往不是一样的。

《魔力月光》

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主题,理性和感觉,却套了一个侦探小说的外壳。其实这几部电影都有点侦探小说的结构,总有一个线头在最后揭晓。

一个纯粹理性,只相信科学的人,虽然最后揭穿了所谓灵性和魔力,却陷入和更大的“魔法”:爱情(或者是他自以为是的爱情)。

另一个问题是,理性是不是会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能未必。电影里有段对话,说的是相信灵性,相信感觉,会给你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 生活好像会充满更多的希望。比如你有一天可以和过世的亲人对话。人,可能会需要这样的希望来让自己过的更好。

这让我想起许知远说,看到这个世界巨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反而会让你过的更轻松。我把这种随机性和不可预测等同于相信感觉,或者某种神性的存在。

《安妮霍尔》

男性的喋喋不休和自负傲慢。

我更感兴趣的是女性角色,安妮是柔软的,温和的,包容的,她成长了,读书了,然后离开了男友,并且可以和他继续做朋友,依然有爱人的能力。我在她身上看到一部分自己。

《Scoop》

这几部里面可能最平庸的一部。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有喜剧的成分。如果非要深挖,可能依然女主在探案时理性和感性的矛盾。理性上对方可能是连环杀人犯,感性上却陷入“嫁入名门”和“遇到白马王子”的晕眩。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hengshengBack to the futur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阿拉斯加=?

ALASKA

如何识别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