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
我不只一次在閱讀的過程裡,發現書裡面寫的都像是我,而且似乎也真實發生在我身上。
最近讀的這一本《獨處 遇見更好的自己》,好像也將自己最為軟弱及不願輕易透露的內在顯露出來。
很早以前我從不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有問題,畢竟一般與人的交談對我不是問題,而且也能和陌生人簡單說幾句話。
然而年紀越長,越發現我的人際能量不斷地在消耗,一方面覺得疑惑,另一方面也開始質疑自己的內心是否生病了,直到讀了《高敏感是種天賦》後,我才驚覺原來我自己的狀況都是屬於「高敏感」這一塊。也就是我一直以為消耗的能量,其實也就是因為我的特質才會有這種感覺。
一旦明白自己的特質後,才能認真面對這樣的自己。至少知道我並不是生病,這就是我的特質。我需要有時間好好地與自己相處及恢復。
今日再次讀到這本書的內容,更加發現,有時候我們需要的獨處不只是遠離世俗的喧擾,而是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可以好好地呵護自己可能受傷或可能不足或輕看自己的部分。
人的面向不只一種,要學會接納自己並不容易,倘若我們只是一昧地專注在自己最為軟弱的一塊,看低自己也是正常不過了。
P47:「我還領悟到另外一件令人驚訝的事實,就是自我認同感下降的原因並非能力不足,而是不願意了解自己是多麼不錯的人才會發生的現象。」
問題在於自己真的有這麼糟糕嗎?若我是神所創造的,我不該是這種樣貌才是。透過一次次地獨處好好和自己和解、說話,把自己帶到神面前,安靜地聽聽神對自己說什麼話,我想這也是我要認真看待的事。
P46:「是因為誤以為將自己的真面目藏起來,別人就看不出來我不夠好的那一面。」
我想這也是我無法與人長時間相處或交談的原因之一,長時間的隱藏是因為怕會露出馬腳,露出自己很貧乏的馬腳,於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我就必須要遠離、沉靜,才有時間讓內心的耗損補足,這也是老爺一直無法理解的部分。
他總以為我討厭與人相處,常常誤解我,認為我不夠合群。其實我只是無法長時間將自己擺放在一個必須假裝的位置。這樣的我會越來越不自在,也越來越討厭自己。
在了解了這一個特性後,我能更喜歡自己也更能接受這樣的自己吧。
我想作者所謂的「獨處」便說得是這一種恢復。這樣的恢復對身心靈十分有幫助,如同聖經裡所說的,來到曠野願神親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聖經之所以要我們找時間與神親近,將一點時間留給自己與神,就是內裡最好的修復方式。
我早就該好好地回到神面前,仔細地將自己妥妥地交在神手中,讓神掌管我的心思意念,讓神好好地看顧我,讓我成為越來越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