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iaryofApril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散記 | 二〇二五年九月

DiaryofApril
·
·
保持記錄,即使只是瑣碎的事情和思緒。

(九月一日)

最近關於自己喜歡、不喜歡、想要和不想要的事情覺知感與判斷能力越來越强烈。以前的我總是什麽都想要,覺得什麽都需要,但這段時間開始接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以及意識到需要做出抉擇,向目標前進。

「熵」是一種混亂、無序和不穩定性的狀態指標,而我們的人生就是在接連不停的熵變中。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多而繁雜的資訊中,這些資訊不停地嘗試入駐信念之地,生活趨於混亂。

最近我的手機內存爆滿了,使用軟件的過程中總是出現閃退的情況,也無法下載其他所需要的軟件,打開內存管理之後的我發現占手機內存高達95%的是相冊。我開始嘗試清理相片,卻覺得很困難——這個不想刪,那個不想刪,這個以後可能還需要用到,那個很有紀念意義...

我突然意識到,生活就像是內存有限的手機,我們必須將有限的容量用來收納更加重要的事情,取舍那些不那麽重要的;搭建生活的秩序,理清人生的主線,將重心放在更為重要的目標上,否則我們將很有可能會無法「功能正常「地生活——這體現在「我們忙忙碌碌卻時常覺得人生空虛」,甚至覺得「人生就此卡住」的失控體驗感上。

意識到這些之後,我環顧四周,看到家中的物品原來也在不知不覺中越堆越多,時常雜亂得令我煩躁,而我總是以各種借口不處理。這個周末我開始大掃除,不停地問自己:你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

與此同時,我也不再依賴用購物來填補自己的空虛感。

關於生活,我們需要搭建起秩序,降低熵變,對自己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想要什麽、不想要什麽等都要有清晰的覺知能力,並且用果斷的決策做出將它們保留或從生活中剔除的選擇。




(九月六日)

《關於衣服的斷捨離》

今天早起之後就開始收拾閑置的衣服。我看著這些風格浮誇、大多數買來沒穿過的衣服,不斷地質問著自己:爲什麽當初要買這麽多衣服呢?我想通過買衣服和擁有新衣服等這些事情中獲得什麽呢?本質上,我内心在追求什麽呢?

每拿起每件衣服我都能想起我買它時的畫面,但沒將他們翻出來時我卻完全不記得了。一路試穿,一路自我懷疑,一路糾結要不要捐掉。

朋友問我怎麽突然開始突然斷捨離衣服了。我想了想回答道,因爲思緒太亂,家也太亂,所以想從衣服入手開始清理自己的生活。

回想起前幾年的我總是熱衷於買衣服,也不知道是因爲工作辛苦而用報復性消費緩解壓力,還是真的對服飾以及穿新衣做模特有熱情。總之那段時間就是瘋狂買衣服,出門拍照,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打扮自己上;當然有很多衣服買來就後悔或者一時衝動買下好看但並不適合自己的衣服。

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記得有人説經濟獨立之後狂買衣服是因爲童年的時候有想擁有某些衣服卻無法擁有的較爲嚴重的創傷。回想起小時候的經歷確實可以説得通——家庭經濟情況並不好,所以買衣服總是要精挑細選、貨比三家以及砍價再砍價,而更多時候是面對好看的衣服卻無法擁有的沮喪和自我説服。

不知道從今年什麽時候開始,我不再癡迷於過於追求外在。當然還是會買好看的衣服,不同的是節制了很多,也更加長期主義——這件衣服我真的需要嗎?我有類似的衣服嗎?我現在時一時衝動還是冷靜地做決策?可否冷靜一段時間再來買?

轉移力和幸福感來源從外貌轉移至向内求,也不再癡迷於他人對自己的肯定以及異性的attention。可能是因爲從前的那些欲望已經被滿足,可能是因爲我發現那條路走到最後也只是欲壑難填,也可能是宇宙中出現更大的興趣吸引了我,我開始探索宇宙的真相和内心的世界,探索那些繁雜表象背後的本質,不再那麽容易受到表象的迷惑。

作爲這些轉變的結果,我感受到自己内核穩定了很多,情緒相對不會有過大的起伏,也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社麽。


記錄一個關於昨天做瑜伽的體驗。

因爲要等男朋友下班,於是我去了健身房做瑜伽。在嘈雜的健身房,我帶上耳機,放鬆幾個呼吸之後便開始進入狀態。幾個動作之後就進入了冥想的狀態,專注於自己的身體感受和呼吸,不批評自己,耐心地練習,明顯地感受到自己在進步。

最近還感受到我的呼吸很有問題,我推測這也是我長年肋骨外翻的原因之一。


今天嘗試了幾分鐘睜眼狀態下的冥想,看著眼前變化的視頻,聽到窗外的水滴聲,但内心沒有思考、期待或評判,只是看著眼前的畫面流動和變化。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在冥想中練習的就是這種LET IT GO/BE的能力。


跟風現象的原因:

  1. 追求他人的attention,滿足内心的空虛;

  2. 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於是需要通過盲從的行爲來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九月七日)

昨晚沉迷於農場游戲,結果兩點多才入睡。即使定了九點的鬧鐘,還是拖拉到了十點半,但感恩自己沒有繼續睡到十二點。

早晨切開了前幾天買的牛油果,漂亮到讓我驚訝,咬著牛油果烤吐司的時候感受到自己好幸福。接著點上綫香,打開新的一頁規劃今天的to-do list。看著計劃本上分類清晰且都是我熱愛的事情,感覺到富足而快樂。

10min冥想,閲讀《瑜伽經》,10min瑜伽,寫日記,偶爾打開農場游戲(好上癮啊啊),窗外因爲颱風即將來臨而時而晴時而雨,我喜歡這樣的日子——自由、富足、安靜。


近期看治愈系日影比較多,劇中的女主人公們認真做飯認真吃飯,享受獨居的生活。大概是受到她們的影響,也可能最近胃口比較好,我打算今天給自己認真做一頓飯。

椰菜炒五花肉。椰菜脆爽鮮甜,五花肉煎到外焦裏嫩,浸滿湯汁,配上白粥(其實想吃熱騰騰冒著米香的乾飯,但是沒有),五花肉的焦香和椰菜鮮甜在嘴裏爆開。

雙葱炒蛋。洋葱和小葱切粒,加入蛋液中,再加少許水和調味料。將油燒熱之後倒入混合的蛋液。

吃著自己做的午餐,看著小林聰美主演的《森林民宿》,好幸福啊。有能力賺錢租下喜歡的房子、買喜歡的書,看喜歡的据,可以給自己製作好吃的食物,可以享受自有安排的生活,有興趣和熱情保持學習和運動。我清楚明白我並不喜歡我的工作,平時壓力也很大,但我也知道當下才是最值得沉浸的時光——這些幸福的時刻。

好幸福啊。幸福就應該説出來不是嗎,嘿嘿。

不知道爲什麽,最近沉迷於看治愈系日劇。我發現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要看這類輕輕緩緩的日劇,所以近期一口氣看了《麵包和湯和麵包好天氣》、《森林民俗》以及《住宅區的兩人》,但有時候反而一點都看不進去。之前我會逼迫自己去做認爲應該要做的事,現在變得愈加尊重自己的各種狀態,聆聽並滿足她的需求。


今天在寫顯化肯定句和半年記,前者是一種對理想生活的肯定和實現,後者是對發生過的美好事情的總結。寫下這些的時候,感覺充滿了能量,也能感受到慢慢增加的幸福感。


吃完晚餐以後,我邊聽《明亮的夜晚》邊洗碗整理厨房和洗手池,這讓我很享受做家務的時刻——聽著他人的故事,做完一件可以讓家變得更加乾净的事情。

不得不説,韓國女作家太會寫女性主義了。溫柔、細膩而有力。




(九月八日)

今天閙了一個大烏龍,這讓我開始思考「當下的力量」。

前提是我忘記了員工手冊的内容,於是就參考網絡上勞工處的規定。(現在想起來我的這一決策非常不合理...可能沒休息好,考慮得不周到。)於是我在十點多開始就以爲下午要上班了,接著就在「試著立足於當下,珍惜當下的每一刻」與「將要上班引起了焦慮」這兩個狀態之間反復橫跳。後來想到要上班,而自己有點睏,就打算去睡一會兒,迷迷糊糊還在偶爾焦慮,當然也在嘗試回到當下。距離原定出門時間半個小時,我決定起床。突然靈光一現認爲自己應該去翻一下員工手冊,然後就發現一點之後落波只需要WHF。

當我確認無需去公司的那一刻,感受到心中的懊悔。爲什麽要提前焦慮呢?如果不提前焦慮的話,那些時光則是快樂的。

果然當下的時光才是唯一值得沉浸的。

在無法干預的情況下,珍惜當下,立足於當下才是唯一要做的。




(九月十日)

下班到家以後總是覺得很累,什麽都不想做。但今天下班在吃飯之前,鼓勵自己做瑜伽。雖然做得不久,但好過不做。

最近在練習顯化狂A,之所以説是練習,是因爲我還在摸索中,根據反饋和繼續的學習再做調整。目前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顯化金錢,一個是理想生活具象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定是需要生活在這個3D世界中的,而我們很容易從3D世界中的負面事件總結一些和我們狂A的語句相反的語句,所以要:保持在3D世界努力生活,堅持4D/5D世界中的信念,且不斷强化。

另一方面,這狂A的過程很容易生成我執——對於某一件事或者物品太過執著,進而衍生痛苦,這時候就要放下,告訴自己:我相信宇宙會在它認爲對的時間給予我,如果暫時沒有,只是時間沒到。

在將近一周的練習后,明顯感覺到自己沒那麽容易焦慮了。




(九月十三日)

前幾天認識到了一個戶外瑜伽Community,於是約了周游一起去參加他們的周六練習活動。地點定在從前沒去過的南昌公園,那邊有一大塊草坪,旁邊沒有過於嘈雜的聲音,所以做瑜伽的時候可以聽到鳥鳴聲和遠處傳來的孩童嬉戲的聲音。這也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離家並不算很遠的地方,有著這樣一個舒服和所在。

去程的路上,我聊起昨晚我熬夜到兩點才睡,朋友説她三點才會隨,彼此相望表示好震驚——兩個熬夜的人,成功八點多早起。九月的清晨微涼,偶爾有清涼的風吹過。好久沒有早起的我們,對路上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稀疏的人群感到很震撼,我們真的太久沒有早起了。

在今天的練習中,我將重心放在尊重身體和心的感受上,不强制逼迫自己,而是放慢呼吸,穩中求進。我好喜歡這個Community,大家都充滿能量,和善而包容;而在大家高能量的影響下,我也開始嘗試從前不敢嘗試的高難度體式,甚至和新朋友Sandy合作完成了雙人拱橋。這就是找到同頻環境的重要性吧。

學習瑜伽之後,破除了很多對瑜伽的誤解。從前以爲瑜伽只是簡單的拉伸,是一種沒苦硬吃的練習,是筋骨柔軟人群的show off的游戲。實際上,瑜伽除了能幫助我們舒展堅硬的身體,讓筋骨回到正確的序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冥想——踩在草地上感受草皮和大地的時候、被太陽曬著的時候、看到樹葉隨著風搖晃的時候、聽到鳥鳴聲的時候、感受到身體舒展的時候,都是在懷著謙卑的心,體驗萬物合一。

初初嘗試瑜伽,是因爲長期伏案工作導致身體僵硬疼痛,想通過做一些瑜伽動作緩解疼痛。隨著持續的學習(包括人生觀世界觀的學習和對瑜伽知識的學習),以及並不算多的練習,瑜伽於我而言有了新的意義,是:1. 覺察自己的情緒;2. 創造思維的空白; 3.讓身體和靈魂不受限;4. 尊重自己心的感受和前進的節奏,不盲目跟隨他人的價值觀,消除比較心。

今天還嘗試把鞋脫了踩在草地上,一種沒有防備、安心邁出步調的感覺。很像之前在廣州培訓時嘗試的在黑暗中行走,那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當我們認爲這個世界是危險的時候,我們很難在閉著眼睛的狀態下邁出脚步,當老師的引導語出現在耳邊「要相信這世界上的人事物都是帶著善意來到你身邊,請勇敢地往前走,如果你撞到其他人或者其他物體,請説一句你好、對不起和謝謝,認真地自我介紹並擁抱對方,再和對方告別,感謝他們來到我們的世界」,當我聽到這些引導語的那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原來已經習慣對這個世界充滿防備心,而這個防備心讓我們與他人和世界之間產生隔閡,因我們對這個世界和各種現象的解釋和前設所帶來的恐懼而停滯不前。

在體驗了這次的戶外瑜伽之後,我發現自己更喜歡瑜伽了。

瑜伽對於目前的我來説是一種對自己和宇宙的探索方式。


結束之後和周游去吃Brunch,發現自己的心理學知識一點點在腦海中淡化,而朋友因爲熱情而保持持續的學習,這很激勵我。期間聊了近況,以及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

吃飽還一起散步去街市買蔬菜和水果,太開心啦。


今天和家人説到我有個大計劃:

我想成立一個女性Community短期旅修項目,在東南亞(可能是在泰國)有自己的一間民宿和工作室,帶領大家通過瑜伽、夏威夷舞蹈、冥想、繪畫、主題分享會(mix團隊療法)等方式,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大自然、進而和自己做更深層次的鏈接,幫助大家搭建穩定的內核,分享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療愈的生活方式。勇敢而堅定地脫離社會性別角色的束縛。偶爾還可以做菜給大家吃或者帶大家出去探索餐廳。拍攝自己的人生照片。


傍晚收拾了二十多件舊衫,一路背到九龍公園的舊衫回收箱。希望它們能夠去到更需要它們的人的生活中。整理完之後,感覺到輕鬆了很多。還有一部分需要整理,一步一步慢慢來。




(九月十四日)

最近買了一本慶山的散文集《一切境》來看,發現自己熱愛寫散文以及寫文的思維方式和格式是受到她一定程度上的啓蒙。想起初高中的時候購入了她全套的書籍,瘋狂看她的散文和小説到癡迷的地步,那時候渴望自己出去旅行,也能遇到相愛的男生;後來再成長一些到了大學,我漸漸讀不進去了——舊作過於癡纏兩性情愛,那時的我剛心智成熟一些,所以那些作品讀起來對我的人生太有局限,而新作開始談論修行和個人覺知,太有深度,那時候的我還讀不懂。出於這些原因,我很久沒有讀她的書了。

前幾天一時興起搜索了一下,讀了幾段發現很適合我現在的狀態。其一,我需要讀一個願意坦誠自己生活且内容有深度的作家的散文;其二,這部作品中的大部分内容和我目前探索的方向很契合——靈魂成長、個人覺知、身心靈的修行、覺察和思考人生。所以這幾天一直在讀,好像口渴了似的,拼命汲取水分。

今天發佈了戶外瑜伽的練習vlog。這次意識到,原來瑜伽已經變成了我的新愛好,而它也讓我開始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我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永遠保持學習,永遠保持探索的人。我看到我的三分鐘熱度,但我也十分肯定我對事物的求知和探索心,它們帶領我去到更廣闊的世界。

Life is about experience.


最近在下班坐巴士的時候以及洗碗收拾厨房的時候總會聼《明亮的夜晚》,當聽到四代女性之間的故事的時候,我想到了我的原生家庭,和母親的關係。

我和母親的關係經歷很大的變化,關係也在忽近忽遠。從小時候的依賴和反叛,到青春期的厭惡,再到大學期間的理解和重新依賴,再到現在的介於怨恨和釋懷理解之間。

有幾幕回憶就像電影一樣偶爾會闖入我的當下。

大概是我六七歲的時候,父親要到香港去務工,在臨行之前,出於福建人的宗教儀式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儀式。我記得最後一幕是父親需要跨過燃燒著的符紙,然後朝前走去不能回頭,在我模糊的記憶中,我看著他的身影越來越小,然後消失在路口的拐角處。當天下午,我突然感受到很悲傷,我哭著和躺在床上的母親說我很想爸爸,邊説便忍不住抽泣。但回應我的卻是母親的斥責,叫我停止哭泣,因爲這是一件很晦氣會影響前程的事情——因爲她覺得神仙會看到家人捨不得,就不讓父親往外走去爲生活而努力。當時的我還是忍不住哭泣,只能回到後面的小房間躲在自己的被窩發泄掉剩餘的悲傷。

在我心懷怨念的時候,我也嘗試和自己講理:每個人都在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這些對我來説殘缺的母女關係,一次次提醒我,如果我將來有幸成爲一位母親,一定要做一個成熟而完整的人,用心去愛我的孩子,而不是臣服于自己的不成熟與起伏情緒,或是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恐懼以憤怒的形式投射在孩子身上。




(九月十七日)

今天工作上發生了一件很值得我寫下來的事情。

下午原本有一場會議,在此之前我被分配任務製作多達近50頁的PPT,而我上司和我之前完全沒有達成一致由我present,所以按一般情況來説是由他present。而就在會議前的十分鐘,我甚至在處理其他工作,他突然和我說,你來做今天的公司介紹吧。聼到這裏,我説我沒有做任何準備,如果你提前幾天和我說的話,我還能提前做練習。我拒絕了幾次,但仍然被他架上刀山,而我的老闆也在旁邊迎合。那一刻,換做以前的我,内心一定會充滿怨恨,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看《登出鍵》、練習瑜伽以及堅持做顯化肯定句的原因,身心都更加穩定,當時我擔心了幾分鐘之後,知道事已至此,我不想因爲緊抓自己的執念而產生痛苦。當然我有理由懷疑他是要我難堪,畢竟他有兩個星期有機會和我説這件事,但是我還想決定用另一個角度來解釋這件事:宇宙和我的靈魂導師相信我能夠做到,所以宇宙安排讓我跨出舒適圈,安排了這次試煉,而事實證明,即使不完美,但我確確實實是做得到的——至少我沒有焦慮心慌到軀體化,也沒有退卻放棄,而是勇敢而上,活在當下,而非用過去的失敗經驗定義自己,或者活在未來為未發生的事情而焦慮。

我從這件事中感悟出:

  1. 永遠不要在事情沒發生時就開始焦慮,永遠值得身處的只有當下。試想,如果他提前幾天和我説,這場會議由我做present,我應該會足足焦慮幾天;而這次他臨時告訴我,我也沒有焦慮(焦慮了幾分鐘吧,但我的心告訴我,只要去面對就好了,不要想其他的);

  2. 當事情已定,我們無法做任何干預的時候,就放下執念去接受它;

  3. 不要活在過去,不要用過去的失敗經驗定義自己;

  4. 不要活在未來,不要為未發生的事情而焦慮;


在看肯定句的時候,突然想起來我老闆以前對我説的話:我沒想到你這個年紀了,還沒有想要要在哪裏定居,過什麽生活。他作爲職場的權威者説出這句話時,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是不是真的做錯了,而那段時間我一直在讓自己去找一個地方。

當我看到我寫下的肯定句——自己會有一個工作室和民宿時,我無法確定它在那裏一個位置,準確來説,它會在很多位置。所以人真的要在某一個經緯度settle down嗎?爲什麽因爲一部分人過著某種生活,這種生活就必須是所有生活的模板和標準呢?

我似乎找到了平衡——心在四方並沒有錯,難道我不可以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產業嗎?難道我不可以在世界各地都有家嗎?那些人不想做,是因爲他們承受不了或沒有能力,但不代表這是不對的。我該做的只是跟隨她,因爲我知道她在認真生活、認真感受。當我尊重她時,她才會帶我去正確的地方。




(九月二十日)

今天收到了IAA的termination之後需要收費的通知信,從心底覺得這個曠日持久的事情是我沒有找到人生的重點所以浪費了很多無謂的時間的證明——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麽以及不要什麽,就很容易跟從他們的建議或者朋友的情誼去做事;而一旦選擇之後,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維護,進而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因爲糾結於是否要退出而耗費了很多心力。所以當我收到這封信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覺得 霸王條款,接著就覺得釋然了。只是接下來又要花心思去搞付款的事情。只能説learn from mistakes,要盡快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收到這封信,很感謝試圖帶我入行的朋友(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利益動機),但我相信他本人是好的,只是另一方面,我感受到成人世界中的利益鏈——當我們對另一個人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對方的態度就會有很大的轉變。沒關係,做好自己。


早上早起給男朋友和自己做早餐,因爲下雨的緣故,所以他能夠多留一會兒。我將吞拿魚肉糜、牛油果泥和凱撒醬混合在一起夾在兩片烤得脆脆的吐司麵包中,再在其中加一片漢堡芝士。原來咖啡店賣六七十的三明治,原來這麽簡單。


久違地登陸了IG,看到了朋友們的新生活。我發現自己真的變了——從前的我看到朋友們精彩的生活會覺得很焦慮,甚至會有嫉妒心,現在看到大家的近況,只感到内心深處為他們感到開心的那股緩慢而溫柔的能量。




(九月二十一日)

昨天看東南亞度假穿搭到凌晨兩點多才睡,於是拖拖拉拉十點半才正式起床。早上又下了一場大暴雨——我發現經歷過兩次被雨水浸濕床褥之後,我就條件反射地還怕下雨。我需要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即使雨大到滲水,我也能做好應對。

做10min瑜伽(期間一直覺察自己是否臨在),給自己做7min的脈輪頌缽療愈(心輪>>眉心輪>>心輪>>海底輪>>心輪>>眉心輪....以此循環),整個人感覺寧靜了很多。

做瑜伽過程中,很多思緒都從潛意識的圍欄跑了出來。其中一個是來自於青年時時期的困惑——我十五六嵗的時候,開始看很多書以及從科普視頻中學習,那時候非常渴望知識,發現世界什麽理論什麽觀點都有,個個都有道理,但卻被圍困于我應該相信或秉持哪一個;因爲身邊沒有可幫助我的人,我就只能一邊痛苦著一邊在書中尋找答案。説起來,很感謝父母給我錢在當當網(那時候經常有滿減活動)買書,我可是買了一整個大架子的書!

因爲明年年初準備辭職,於是開始計算每個月應該省多少錢。算著算著,我想起那句話「錢是賺來的,而不是攢來的」,覺得很有道理。

最近在思考,應該搬家去一個房租更便宜的家還是想方設法用不同渠道賺錢呢?人生充滿了抉擇和轉折點。目前傾向於後者,因爲我想讓自己去拓寬世界,去探索新的領域,而不是困在原來的小世界中。

下個星期二三要來一個超强颱風,希望一切平安。




(九月二十二日)

今天是工作日第一天,也是颱風來臨前的一天,我們緊張地看著颱風的最新情況,也用皺紋膠紙給直面南方且沒有高樓遮擋的玻璃窗粘上米字格——第一次這麽正式地面對超强颱風。

明天應該要上半天的班,然後才能開始放假。打算這兩天將印尼游記、台灣游記以及小紅書的台灣攻略。

請自己不要拖延啦!




(九月二十三日)

因超强颱風的來臨,我們得以有了風假。下午兩點二十分,天文台準時發佈八號風球正在懸挂的通知。

簡單地吃了午餐,和身處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聊著這次的颱風和近幾年愈加惡劣的生態環境以及極端天氣。洗了幾顆提子,看了一會兒書,準備開始寫旅行攻略文章和散文。

這兩天和男朋友鬧矛盾,我不想理他。我們兩個之間有一個經常出現的問題——我感受到他有時候不會主動關心我,只是我發什麽他就回什麽,這令我感到很氣憤,因爲這意味著我對他來説不重要;當然我也需要對這個念頭的出現持有警惕的心,是否是自己毫無根據只凴心情所作出的總結。當這些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我決定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人生不該只有戀愛不是嗎。




(九月二十四日)

今天凌晨兩點香港挂上了十號風球,颱風從香港擦邊而過,一整晚風雨大作,於是臥室也毫無意外的漏水了。不過這次淡然了很多,覺察自己的情緒,耐心地做好自己能做的措施——放置浴巾和床單在窗臺吸水、將盆放在滴水位置以及將厨房紙巾黏在玻璃窗框上吸水,防止雨水四處飛濺。做完之後我便不再被這些所打擾。我想這也是最近的閲讀和學習帶來的益處——覺察以及當下的力量。

今天一個好朋友也是我大學同學,發消息給我說,如果我明年辭職旅居的話請帶上她。聊著聊著就開始說自己的近況,她因爲心因性腸胃炎進了醫院,最近在和男朋友雙排健身,然後聊到我們尚存的理想,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過開心的生活。




(九月二十八日)

昨天參加Outdoor Yoga活動,嘗試了兩個以爲自己做不到也不敢嘗試的動作,真的很棒!Community的朋友們鼓勵我「你可以的」,我一直說我不行的我不行的,但大家還是很堅持地幫助我誇獎我。雖然後來放棄(出於安全原因),但後來還是勇敢地自我練習,最後成功了。我感受到這個community的能量場之高。

這兩次的晨間戶外瑜伽讓我體會到,其實早起運動並沒有那麽難,早起更沒有那麽難。

和朋友聊到關於「他人對我」以及「我對我自己」評價的差異性,我們總是傾向於看到別人的閃光點和自身的缺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以總是覺得別人很好、自己不好。或許我們都有一個期待中的完美的自己,所以在看到現實中自己的時候總是覺得這不好那不好,就會產生落差感——即使別人説,你很棒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