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有信心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在我的冰箱上,贴着一张我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草稿纸,上面随手记录着一些我不得不用笔写下来的内容,其中,在8月21日,我写道:

8月21日,是个周四。晚上,参加了一个报名了志愿者的机构的部门志愿者会议,在我差点因为无法忍受低效的开会流程而想要向部门负责人说要退出不做志愿者时,我对自己说,别着急,先冷静下来,看看自己还可以建设性的做些什么。
于是,我开始在线上会议室内直接提出我的问题:下次可以提前将会议目标、流程和相关会议材料发到群里,而不是等上会才发,然后让立马给反馈;到底要这群还从未见过面、彼此不熟悉、信任还未建立的志愿者们做什么;部门的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的实现,要做些什么事情,彼此间怎么协作?......
说实话,在我动了念头想要退出不做志愿者时,我大可就开着静音,什么话都不说,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情,等待会议开完,开完就去跟部门负责人说要退出。但我实在忍不住,首先,这个机构做的事儿都是些好事儿,我认可;第二,群里的志愿者们也都是真心想要做事儿,我也想做事儿;最后,没效率的会已经开过2次了,在我知道怎么开好一个高效率会议的情况下,我不想我的时间再次被浪费。
所以,我就直接行动了。
没有害怕成为第一个发出“质疑”声音的人,也不害怕别人会说我“抢风头”,又或者说我“没礼貌“不尊重主持人,因为我相信我的初心是好的,所以我不害怕这些。随着我的提问,群里的志愿者们也陆续开始提出各种相关的问题,最后会议结束,有了一些可以继续推进的事项。
睡前,我打开石墨文档,在当天的日记里,把这件事情写进了“每天至少要记录五件做得很成功的事情”里面,又特意在冰箱上的草稿纸上写下了“当我不害怕让自己闪耀!”这句话,以每天打开冰箱至少3次的频率提醒自己:记住这个感觉!当你相信自己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不自信,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尤其是最近的三五年,很严重,严重到我不得不面对它。
我的不自信表现在:我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我不认为我有能力和机会去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良好的亲密关系、好的工作机会、财富等等;我害怕被他人看不起,害怕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人、一个没用的人;我不相信会有人无条件的爱我,也不相信我值得被爱等等。
这三五年,尤其是最近两三年,我花了大量的精力试图去刨根究底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的不自信?
跟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关吗?比如,以长女的身份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重男轻女氛围的村子里,对于期待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小夫妻来说,我的出生并没有让他们由衷的感到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失望,我的妈妈注定还要继续生孩子,直到生到儿子,而我的爸爸则背负着乡土社会延续香火的压力,直到一年半后我的弟弟出生。
看过一些书,提到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大致是说,我们成年期遇到的很多内心困境和挑战都跟原生家庭有关。
在一个小家庭里,两个相差仅一岁半的孩子,大的女孩会很难理解:为什么大人们看到弟弟就会露出笑脸,为什么自己要学做家务而弟弟不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对待?年幼的孩子是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的,为了生存下去,大的女孩会想尽办法去吸引大人们的注意和关注,比如,把家务做得很好、听话乖巧、考试考高分等等,以为这样做了,就可以从大人们那里获得和弟弟一样的关注,可是没有,长期都没有,大的女孩认为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于是就让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可是结果还是没有。
我是这两三年才慢慢地想清楚,我小时候是处在一种怎么样的成长模式中,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评价,是一种不那么健康的成长模式。
从小身边有另外一个差不多岁数的手足,因为性别不同,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出生和呼吸,就获得了无条件的喜爱,那自己肯定会想,为什么我不可以呢?我到底哪里比不上他呢?而自己一次又一次去逼迫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就只为获得跟手足同等的关注,但却长期得不到积极的反馈。这是一种令人产生痛苦和绝望的过程,就是已经做了能力范围内能做的所有事情,可就是不行,长此以往,人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可能真得不如他人,我的能力也就这样了,我就是不配或者没资格得到那些想要的东西......
这也许就是我不自信的根源所在吧!

我不会把造成我不自信的原因的锅全部甩到原生家庭上,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受时代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他们已经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了我他们能够给我的东西,我始终对他们是充满感激的。
但我也要承认,这样的溯源对我来说是非常有作用的。我偶尔跟几个朋友说起过我对自己不自信,感到很自卑,我的朋友们都摇头不信,因为在同我的相处中,他们都感觉到我是一个挺有自信的人。然而,只有我知道,我展现出来的这种自信,说白了,也只是一种虚张声势,更是小时候成长模式的一种变形,我通过展现出自以为好的、积极的、应该的一面,只是想要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这种表面的自信就像一块白布,它遮盖住了我内心的冲突:我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我不认为我有能力和机会去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良好的亲密关系、好的工作机会、财富等等;我害怕被他人看不起,害怕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人、一个没用的人;我不相信会有人无条件的爱我,也不相信我值得被爱等等。
这两三年,白布之下的内心冲突愈发激烈,搅动起风浪,将白布吹起、打湿、吹飞、弄脏,我也终于不得不去面对这场人生必将到来的暴风雨,在一片狼藉中,去看清楚那些我藏了二三十年的、自己一直回避的、绝不想让他人看到的脆弱、嫉妒、憎恨、消极、阴暗、可怜、任性、愚蠢和冷漠。
白布之下的那个内心世界,我以前怕的要死。现在我理解,这也许是一种应激反应。虽然我早已离开原生家庭独立生活,但我从小到大的那种成长模式一直在影响着我,那就是我一定要什么事情都要做得特别特别好,这样别人才有可能会关注和认可我,千万千万,不要让他们瞥见任何一点我不好的地方,这样他们会皱眉头,他们会不喜欢我,他们会远离我。
那个一岁半的女孩,也许才刚刚学会走路,有一天她发现,欸,父母的眼光和关注怎么突然都集中到了另外一个人那里了呢?那个时候,她还不怎么会说话,在健康的依恋关系还没建立起来之前,她就经历了自己无法控制的丧失和因此而来的担忧自己生存不下去的不安全感。
暴风雨过后的一片狼藉中,除了脆弱、嫉妒、憎恨、消极、阴暗、可怜、任性、愚蠢和冷漠,还有这样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心理学的书上说,这是我的内心小孩。我没有生育过,但算是看着弟弟的小孩长大,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总觉得小孩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物体,所以,我的眼光总是一刻不停的在他身上,想要保护好他,让他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
当我意识到我的内心小孩的时刻起,我好像突然之间有了力量,我怜爱那个一岁半缺乏安全感的小女孩,我想要保护她,就像我想要保护我的小侄子一样,而要保护她,我就要相信有有保护她的能力和力量,而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建立自信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步。

那么,对自己有信心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是无论是谁,都能自然的看着别人的眼睛沟通交流?
是为自己的口音感到羞耻,也不在意他人的嘲笑,大胆开口讲一门新语言?
是不再对名校、大厂、专家大牛、有钱人等有赋魅的滤镜?
是大大方方走进昂贵的精品店,不会因为自己买不起就不敢去?
是对自己不会、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坦然承认,并不会觉得有什么?
是别人称赞自己就大方接受说谢谢,也主动去称赞和欣赏他人?
是不害怕犯错误,将失败当成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是大方承认自己对物质、对财富、对美好事物的欲望,并且不惧怕去争取和拥有这些?
是优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惧怕说NO,也不惧怕被他人拒绝?
是敢在大会场上举手提出可能会被认为是小白的愚蠢问题?
是不怕展现自己的脆弱、无知、消极和负面?
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站在自己这一边,相信自己?
......
十几年前,在本科心理学的课堂上,我第一次从课本上窥见原来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这么复杂的系统,那个时候太过年轻,虽然我可以通过良好的记忆力,在每年的学业考上拿到高分拿到奖学金,但那些理论和概念,比如依恋、性格、自尊、自信等等,是直到这两三年,当我以我自己为研究对象的时候,我才算是终于明白了。
现在都还记得,在那些心理学的课堂上,同学们常常互相开玩笑,绝对不要去做心理咨询师,因为好怕自己承受不住,让自己心理变态了。想在想来,当年刚20出头的我们,仅仅只是从课本上阅读那些症状,就已经感觉到痛苦,并不相信当真人的内心会痛苦、绝望成那样吗?
我跟朋友聊起过,我说我这两三年的生活状态好奇怪,其实,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明显地感觉到,我整个人卡住了,身心都卡住了,动不了,也不想动,有一种就这样吧,大不了毁灭的躺平心态。但同时,我也跟朋友说,在这奇怪中,我也感觉到一些重要的变化发生了,而这些变化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我接纳了我自己,并且坚定的站在我自己这一边,和自己做好朋友,告诉自己要永远的相信自己。
这是一个漫长又剧烈的过程,就连8月21日周四晚上的那场会议,都是这场名为“相信自己"的旅程中的一个脚印,但踏下的那个脚印,结结实实的给了反馈,那个反馈就是写在冰箱上草稿纸的那句话"当我不害怕让自己闪耀",那就接着一步一个脚印接着继续走吧,相信那个对自己有信心的感觉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清晰!

往期相关:
面对自我厌恶和自我批判,我决定成为自己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好朋友!
All photos by 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