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一個___的女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写入中…

欸 你知道大閘蟹嗎

一個___的女子
·
·
:「妳會很討厭我嗎?」


中華絨螯蟹(學名:Eriocheir sinensis),也稱上海毛蟹,俗名大閘蟹河蟹

是一種生活於淡水、繁殖於海水的甲殼類生物,一生多在河川中度過,至第四、第五年才會回到海口繁殖。牠們在秋天交配後,雌蟹會繼續往海中移動,在深水過冬,翌春產卵,幼蟹孵化後再遷回淡水成長,完成生命循環。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大閘蟹的背甲呈黑綠或赭黃色,能起到良好的保護與偽裝作用。牠的頭胸部與腹部緊密結合,背面覆蓋著堅硬的頭胸甲,是身體最主要的防禦構造。

大閘蟹的骨骼生長在體外,外殼是牠的骨架與盔甲。成長過程中,牠必須不斷脫殼,一生約18至20次。每次蛻殼前,螃蟹都會進入「累積期」,大量進食以儲存養分與鈣質,但體內鈣質過多會令牠感到不適,因此在這個階段它要找到一個隱秘的安全的洞穴。用洞穴來保護自己,並且要自己舔舐傷口,暫時隔絕外界干擾,靜靜等待蛻殼的時刻。這段期間螃蟹幾乎不再進食、呼吸變得緩慢,並以洞穴作為唯一的庇護所。

蟹在洞穴裡的時候,牠會有暫時的安全感。儘管牠知道海水裡的成分中還是含有許多鈣質,也在一直不斷的進入到它的身體,牠明白,逃避是逃避不了的。這時候螃蟹會靜靜的待在洞穴裡等著自己的成長。

蛻殼開始時,大閘蟹會從背部尾端裂開一條縫,軟軟的新殼個體慢慢從舊殼中掙脫出來。這時的牠極度脆弱,稍有驚擾或碰撞都可能致命。若藏身的洞穴過小,螃蟹可能無法順利脫殼或被困其中;若洞口過大,又容易被天敵侵襲。唯有在適度安全與孤獨的環境中,牠才能完成蛻變,等待新殼變硬後,再次回到水域中活動。


這是一個反覆經歷脆弱、隱忍與重生的生命循環。



「我不討厭你」


「我想放下一段感情」在佛前,我忍不住落下淚。

「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如大海。」佛說


「我受傷的時候,很像大閘蟹」是我從沒說出口過的話。


「其實我也感到害怕、也需要你」

「即使我們都感到害怕,但還是能陪伴彼此」

「沒關係,我在」

「沒關係,我還願意在」


這些,我從來都沒說出口過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