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喜憨寶寶吃什麼

每周,機構療愈師與喜憨寶寶對談溝通,根據每位寶寶的飲食口味、作息習慣和生活方式,療愈師為他們量身定做健康飲食計劃以後,一起草擬出新的表格。在表格裡貼上諸如蘋果、香蕉、梨子、芒果、雞蛋、酸奶等鮮明的簡圖,掛在房門後或冰箱上,以便寶寶隨時清楚了解,我的下一頓吃什麼。

在障礙人士療愈機構一年的實習過程中,我看到他們有一些簡單實用的生活經驗,記錄如下:
S的鮮果麥片酸奶杯
S,女性,35歲,未婚。她與兩位年齡相近的障礙人士以及一位社教專業的女大學生L合租於一幢花園洋房,女大學生L也是療愈機構的工作人員。
S樂於自己動手准備力所能及的簡易餐食。她的工作是產品包裝,每天上下班有專車接送,早午餐由工作坊餐廳解決。
周末回家,養母為S備好她最愛的肉醬蔬菜米飯,足夠她在單身公寓兩天的晚餐。余下三天S通常會在療愈師陪伴下自制三明治或者漢堡包作為晚餐。切開全麥面包,刷上香草黃油,鋪好起司,搭配諸如黃瓜、西紅柿、聖女果、鹽漬橄欖、香蕉、蘋果、梨、草莓、藍莓、芒果等應季蔬果。
由於健康原因,S需要控制體重。大學生L每周陪S稱量體重,並將體重增減狀況記錄到由城市管理部門和療愈機構共同建立和使用的系統裡。當然這個系統不只是用於記錄體重變化,所有工作人員只要陪伴過障礙人士,必須在24小時內登錄到系統裡進行工作匯報,以便相關人員能夠掌握障礙人士的身心健康狀況,在需要時及時應對。由於晚餐輕素食和體重監測,S的健康狀況長期保持穩定,並且情緒良好。
由機構安排,這位熱愛烹飪的學生L,每周為公寓障礙人士提供一次烹飪課程,通常是一起烤披薩、面包、蛋糕或者煮面作為加餐。
夏天到來時,S每晚制作麥片酸奶作為餐後甜點。酸奶杯是養母買給她的,S很喜歡。我發現自制的鮮果酸奶杯有不少優點:
1. 保障營養。富含維他命、蛋白質、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
2.無糖健康。原味酸奶佐以新鮮水果,不加糖,比市售酸奶健康。
3.習慣養成。外形醒目,喜憨寶寶不容易忘記,樂於每天制作。
4.程序簡單。兩層分裝,是對烹飪程序的小小提醒。
5.有成就感。透明奶杯,喜憨寶寶可直觀欣賞自己的手制成果,每天都有好心情。
6.清洗方便。飯後放入洗碗機洗干淨,次日又可使用。

D的預制套餐
D,男性,46歲,已婚。他和妻子(P,47歲)生活在療愈機構相鄰的兩套公寓裡。他熱愛美食和烹飪,只是不擅長餐後打掃。我去陪伴D的時候,看到房間裡有一台新買的無繩吸塵器,此外房間每周也有工人來清潔一次。
購物時,D會對照事先制定好的表格選購一些易於烹飪的食品,比如土豆,水煮或電烤即可。又或者一些可以即食的奶酪、面包、香腸、水果、沙拉等。和S一樣,D也享有每周至少一次的購物陪伴,當然也有控糖建議。
D常常購買冷凍披薩餅、茄汁意面、奶油菠菜通心粉或是雞肉蘑菇面這類食物,其中已配好冷凍蔬菜,但是療愈師還是會每周重新根據口味和營養,同他討論需要補充的蛋、奶、蔬果等食物。我個人從前沒有喜歡過這樣的預制品,但是在D的購物車裡看到它們時,我覺得對於障礙人士而言,預制食品算得一項使人欣慰的發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