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的輕羹和外婆的夾沙肉
春天外婆安葬以後,我帶了放在家裏的《宛如走路的速度》在回程的飛機上看。這本書大概是有一次看完電影在Kurbrick買的,之前只看了一兩篇就被擺在一邊積灰,想著飛機上斷斷續續能看書,讀這樣的散文集是最佳選。
是枝裕和的第一本隨筆,溫暖的筆觸講他的電影,他的家人,他的創作隨想,創作於《如父如子》上映之前。很像《奇跡》裏山藥輕羹的口味,淡淡的溫柔的甜味。
好像這本書又是冥冥之中被神奇的力量推到我手上。讀他講在為父親服喪的新年收到了父親十五年前寄來的明信片,講他拍很多死亡主題,而他的創作始終圍繞“喪失”而非“死亡”本身。
不過,我強烈希望它(《橫山家之味》)是一部充滿陽光的電影,目的不在描寫母親邁向死亡的過程,而是擷取生命的一瞬,在那一瞬間試著將家族記憶中的陰影收藏起來。這就像最後目送母親的背影那樣。
外婆過世前因病在醫院住院十年,甚至在上小學的堂妹的記憶裏與她見面總是不是在病床就是節慶時的餐桌上。最近一兩年已經認不出人,去探望她的時候她只是在床上喃喃“媽媽……”,媽媽像哄小孩一樣笑她看見媽媽了。告別式要她的單人照,媽媽從老房子拿了幾本厚厚的相簿,我再幫忙掃描發給喪葬公司,意外看到了好多她年輕時候四處游歷的照片。即便是她最意氣風發的年代,她好像也總是笑得淡淡的。
我忽然想起小的時候周末和父母去她家裏吃飯,她總是在外公興致勃勃講最近又看了什麽好玩的書的時候,默默端上來一盤夾沙肉。夾沙肉要拿三花的五花肉,煮熟以後片得薄薄的,再夾上豆沙餡夾心,滿滿當當扣在糯米飯上,吃的時候在面上再撒上一層白糖。這是小舅舅和我的最愛,在後來每一年年夜飯的時候,媽媽總還是會備一份,但自家手工作的自那以後卻很少再吃到了。
P.S. 這本書還講了很多他的創作構思和趣事,甚至還能找到《怪物》和《宛如阿修羅》的伏筆。是枝裕和自己說,如果他的電影作品是混沌中柔和安靜沉澱于水底的東西,這本隨筆像渾水裏未沉靜的泥沙,一定會在幾年之後成爲下一部、再下一部電影的芽與根。今年看到也有一點像翻到了導演十幾年前的劇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