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礼教的看法
      提到礼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鲁迅提出的“吃人的礼教”。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已成历史,就翻篇。
“吃人的礼教”,是一个用于束缚人性,奴役百姓的好工具。
但是这种礼教是满清奴隶主政权带来的。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他把本属于华夏民族认同感的礼教,畸变成了奴役华夏的工具。
我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喻。
大概有点像,托举你的严父慈母,突然变成了把你的头踩在脚下的兽人。
或者,头顶漂亮的皇冠,突然变成了紧紧勒住脖子上的麻绳。
它甚至看起来还是一样的。
毛骨悚然!
这种从身份认同感,异变成的奴役工具,远比西方的种族歧视,蒙古把人分成四等,来得更加难以挣脱。
它让煌煌华夏变成了剧毒一样的概念,让华夏人不敢自认文明,宁可跟随白人学一些狗屁不通的理论。
比如太平天国的山寨上帝,再比如中共政府的共产主义。
现在很难推测,洪秀全是否真的相信上帝论,但我估计是不信的,只是拿来借用一下的工具。
但糟糕的是,老毛居然真的信共产主义。他居然没有像朱元璋踹了白莲教一样,把共产主义踹了,而是认真的执行贯彻了下来。
这种幼稚错位的理论,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大了。
www.youtube.com/watc...
但是就像这位采访者所说的,这是错误,一个人,一个国家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就难免会犯下错误。
这种错误非常可怕,但他不是本意。
中共不是为了饿死几千万人而采用共产主义,而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错误的采用了共产主义。
博主问:有没有可能不死这几千万人,也能实现民族复兴。
采访者答:这是没法假设的。
但我的观点是,周边各国,应该都没有死几千万人,看他们的发展,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日本韩国的经济是依靠美国,完全没有独立性可言。
新加坡倒是有自己的独立性,但他是个小国。
中国这样的国家,任何决策都来得比一个小国更加复杂。
如果不犯这样的错误,可能会犯其他的错误。
如果采用了西方愚蠢的民主,发展得像印度印尼那样,可能没有饿死这几千万人,但至今中国都会深陷贫穷落后弱小的泥潭沼泽,无法复兴。
至少现在,中国还是走在了复兴的路上。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
满清把礼教的概念畸变成了“吃人的礼教”,从而消灭了华夏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骄傲。
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遗害至今。
《周易・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从而形成了衣冠上国的概念。
我们称自己为礼仪之邦。
我们的语言仍然残留着列祖列宗的说法。
可是,现在这些概念被满清污染了。
身份和文化认同这种事,看不见摸不着,似乎不存在,似乎很玄,但却又处处可见,他决定了我们的心态,他处处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态度。
衣冠上国?可我们现在已经学着白人短发西服,不用假发,连头冠都戴不起了。
礼仪之邦?可是,明朝以前,我们见面的时候拱手行礼,可是现在,我们见面却点头、挥手。甚至连怎么称呼陌生人,都不确定了,是叫“美女帅哥”,还是叫“先生女士”。
现在,我们恢复国学,恢复传统文化,可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礼教”的概念。为什么?因为他吃人呐。
列祖列宗?可是我们上数到第四代,还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祖先是谁啊。
这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共产党的错误理论。
但这难道不是因为满清把属于华夏的礼教变成了畸形的奴役手段。所以,华夏人不得不另寻出路吗。
回家的路变成了刀山火海,不另寻出路,还能怎么办呢?
事实上,礼教这个概念已经从我们生活中隐去很久了。
我之所以想起,是因为看到一个博主提起,泰国人很有礼貌,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互相合掌行礼。
我才想起来,为什么我们见面的时候不再互相行礼了。
白人的握手不算。
宋代的叉手礼,明代的供手礼,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行礼了呢。
然后我的脑子里面就马上跳入了“礼教吃人”这个概念。
行礼这件事情重要吗?
非常重要。
他关系着身份认同和归属。
我们以华夏定义自己,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礼仪怎么会不重要呢?
没有礼仪,华夏何以成“夏”,我们何以称自己为“华夏”,如果不称“华夏”,我们又是谁呢?我们又是什么呢?
你看,祖宗创造了“华夏”的概念,我们知道自己是华夏子孙。
这个概念一直遭到夷狄的冲击,从史记记载以来至今。
满清的特别之处在于,表面扮演华夏,实质仍保留蛮夷本质,神州尽腥膻。
满清自认华夏之主,以汉制汉,异化礼教。
野蛮扮演文明,让礼教的概念沾上了剧毒。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们都不敢再碰这个“礼教”的概念了。
听说白人给自己找了个“猴子”的概念。当时中国又穷又困,只好接受挨打和羞辱,也只好也接受“自己是猴子”这个概念。
可是不对啊,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猴子”。
我们怎么可能会跟一群连蹲下去都做不到,物种进化不完全的“猴子”是一样的呢。
满清强行把中华的头冠变成了一条猪尾巴。
剪断这根猪尾巴,又跟着白人开始披头散发。
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束发戴冠,戴上华夏的王冠?
也许,要先回答,我们自认华夏,但我们真的需要恢复原来那个被满清畸变过的概念吗?
底层百姓,肯定不想要吃人的礼教。
三纲五常里的“三纲”也不再合适。
那么,华夏这个概念,真的只剩一个名称,没有任何实际去支撑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满清奴役华夏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但前面的金国119年,后面的满清276年。
很多人居然因为金国被蒙古灭了,蒙古又被明朝赶走了,就忽略了这个金国。
一个能够享国超过一百年的胡人政权!
所以,必须正视满清276年历史,正视金国119年历史。
不能因为它已经成为历史,就觉得这页可以翻篇了。
翻不了,也不能翻。
满清凭什么可以奴役中国三百年?
金国凭什么可以享国祚超过百年?
以我浅薄的历史和见识,他们以汉制汉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了汉制,从而窃居华夏,让他们能够延续超过百年。
唐朝提出“以夏变夷”的概念。
但是,强悍的唐人却忽略了一件事情,既然可以以夏变夷,那么自然也存在“以夷变夏”。
比如,日本就曾经提出华夏变态论。
明朝灭亡后,日本学者把明清朝代更替、国人被迫 “剃发易服” 等现象,看成是中国变成蛮夷的过程,认为此时 “华夏变于夷之态”。在他们眼中,清朝是满人统治汉人,与元朝类似,中国已不再是华夏文明的正统继承者,而原来被视为四夷的日本、朝鲜等国则传承了真正的中华文明,甚至朝鲜把清帝叫做 “虏王”,自诩为 “小中华”,日本儒学家山鹿素行在《中朝事实》中把日本称为 “中华”。
从表面上看,日本确实比现在的中国更有唐宋遗风。
不过,华夏这种概念,从来都在人,而不是在物。而且,这个概念也一直都是变化的,发展的。不是什么恒定不易的。你看,日本人只是保留了一个壳子而已。
满清窃居华夏,竟延续三百年。果然,二鬼子比鬼子更具破坏。
华夏的概念,在衣冠,在礼仪。但恢复这两件事情都有其相应的问题。
作为华夏子孙,这种关系着身份认同的概念,将来会怎么发展,实在引人深思。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