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修課01 - 如何進入加密貨幣市場】
新手接觸加密貨幣的實務流程
搭配傳統金融概念對照
一、進入門檻:開戶與資金進出
註冊本國交易所帳號
說明:本國交易所才支持本國法幣交易,國際交易所幾乎都只支持美金交易
加密貨幣世界的「交易所」(Exchange),等同於證券市場的券商平台
新手必須先註冊<本國交易所>並完成 KYC(身份驗證)並且綁定好本國銀行帳戶,才能將台幣轉入本國交易所存款或交易
台灣本國的交易所,目前最大的兩家分別為:MAX、BitoPro
🔑 名詞:
交易所(Exchange) = 券商
KYC = 開證券帳戶時的實名驗證
註冊國際大型交易所
說明:國際大型交易所的交易流通量極佳,非單一國家交易所能比
世界級的「交易所」(Exchange),交易量遠非單一國家地區交易所能夠對比
極大的交易量,在保持價格穩定、成交容易上具備強大的優勢
新手也可先註冊<國際大交易所>(如 Binance、OKX、Bitget)並完成 KYC(身份驗證),接著再從本國交易所將資金轉入進行實際的交易與存款
法幣充值 / 提領
將法幣存入交易所,等同於銀行轉帳到券商。
本國交易所可支持台幣存款與提款,國際交易所大都只支援美金存款與提款
部分國際交易所僅支援穩定幣進出,不支持法幣交易 (穩定幣請看第二點)
有些交易所支持信用卡買幣,也有人透過 OTC(場外交易) 轉帳購買。
🔑 名詞:
法幣(Fiat) = 新台幣、美元等傳統貨幣
OTC(Over-The-Counter) = 私下協商買賣,像證券市場的場外交易
二、購買與交易
購買加密貨幣(Spot 現貨交易)
將台幣轉入本國交易所後,開始有不同的購買方式與流程
第一種是直接 <在本國交易所用法幣購買> 現貨 (如:比特幣、以太幣等)
第二種則是在本國交易所 <先將法幣轉成穩定幣> (如:USDT、USDC),再將穩定幣轉至大型國際交易所購買現貨
就像股票市場的現股交易,買多少持有多少。
🔑 名詞:
Spot(現貨) = 買入實際資產
交易對(Trading Pair) = 像外匯「USD/JPY」,加密貨幣是「BTC/TWD 或 BTC/USDT」
穩定幣(Stablecoin)
初學者常用 USDT、USDC 這類代幣,因為它們與美元等值(1 USDT ≈ 1 USD)。
在加密市場,穩定幣就像交易中的「現金」,方便換幣或出入金。
下單方式:市價單、限價單
與股票完全相同:
市價單(Market Order) = 立即成交,像直接買進股票
限價單(Limit Order) = 設定價格等待成交,像掛單買股
      三、資產保管
錢包(Wallet)
加密貨幣不像股票放在券商帳戶,而是存在「錢包」中。
加密貨幣相關的錢包分成三種:
交易所錢包(CEX Wallet):線上存放,委託交易所管理,使用帳號密碼登入,並且有各種提領限制。概念上更接近於銀行帳戶
熱錢包(Hot Wallet):線上存放,像證券公司 APP 的帳戶。方便,但有駭客風險。必須自己保管私鑰,私鑰遺失則會導致錢包無法開啟
冷錢包(Cold Wallet):離線存放,像存股存在保險箱。安全,但不方便。
🔑 名詞:
私鑰(Private Key) = 保險箱的鑰匙。丟失就等於資產消失。
助記詞(Seed Phrase) = 備份私鑰的「密碼字串」,必須牢牢保管。
四、進階交易與風險
槓桿 / 保證金交易(Margin / Futures)
就像股票的融資融券、期貨交易。
可以放大收益,但風險極高,新手最好避免。
🔑 名詞:
槓桿(Leverage) = 借錢炒幣,10x=放大10倍
強制平倉(Liquidation) = 保證金不足被迫賣出,就像股票被斷頭
DeFi(去中心化金融)
不透過交易所,直接在區塊鏈上操作,就像「沒有銀行的金融市場」。
例如:存幣生息(類似銀行定存)、借貸(像抵押貸款)、流動性挖礦(像做市商提供資金)。
🔑 名詞: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 = 沒有中介的交易平台,像 Uniswap
Gas Fee = 鏈上交易手續費,像轉帳手續費
五、必須理解的風險
價格波動性:一些比較小的加密貨幣,波動性比股票更劇烈,一天 10%~20% 並不罕見。
駭客風險:錢包或交易所被攻擊。
交易所被駭客攻擊,交易所賠付的機率高;熱錢包則只能自己承受損失
監管風險:各國政策可能影響交易自由度。
不可逆轉性:轉錯錢包地址,資金無法追回(不像銀行匯款可申訴)。
總結:從傳統金融對照來理解
交易所 = 券商 + 不完全的銀行功能
穩定幣 = 現金法幣 (因絕大多數穩定幣都錨定美金,可當作美金看)
比特幣/以太幣 等各加密貨幣 = 股票/大宗商品
錢包 = 銀行帳戶 + 保險箱
槓桿交易 = 融資融券/期貨
Gas Fee = 匯款手續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