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通榆河》第三十章(中)
各位文友好!
本部小說記錄的是1958-2010年間蘇北農村往事,甚是有些趣味,供大家有空閒讀!🤝
感謝版主管理放行!
太陽當空照,哥倆去學校,
遇到拖拉機,翻身往上跳。
導讀:哥倆本來是去學校的,路上遇到承保的拖拉機,於是,二人飛身一躍,就爬上了拖拉機,這是要去哪裡?
長篇小說《通榆河》第三十章(中)
導讀:哥倆本來是去學校的,路上遇到承保的拖拉機,於是,二人飛身一躍,就爬上了拖拉機,這是要去哪裡?
第三十章(中)
“二叔爺,大姑父……你們都在呀。”
大夥抬頭一看,來人正是梁源平。
“源平,你才放學呀?”梁德凱這次不慌了,急忙把話接了過來,生怕源平又把話題扯到他們家的玉米上來。
“早放學了,二叔爺,你們還在……”
“源平,你也有好幾天沒有來了,學校文化大革命怎麼樣了?”源平的話還沒有說完,梁德凱故意裝作很關心的樣子又問了起來。
“二叔爺,是這樣的,發玉米那天,學校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通報了一則通知,說上面正式通過了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這文化大革命不是早就開始了麼?怎麼現在才通過決定,決定什麼了?”承闊承廣也好些天沒去學校了,發玉米的當天,桂花婆媳叫他們第二天去學校看看有沒有複課,因為要幫助剝玉米而沒有去成,現在一聽說又出了什麼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禁不住問道。
“承闊二娃,你們不曉得,這次決定說要放開手腳讓人民群眾文化大革命,說現在的文化大革命不徹底,革命熱情不高,要把什麼舊的東西統統打倒,報上說了一大堆,我也沒有細看……”
“喔,這樣的……”不要說源平沒有細看報上的那一大堆話,就是現在他說的這幾句話,梁德凱也沒有聽多少進去,心不在焉地敷衍著。
“源平,你過來做什麼的?”說了半天,源平連自己過來做什麼都沒有說,承廣禁不住問道。
“哦,說了半天,把正事給忘了,二叔爺,爺爺叫我來借秤的……”
“秤呀,承闊二娃也是來借秤的,我剛才還說在房門後面掛著呢,你們拿回去吧,早點稱稱,看看剝了多少玉米。”
“好嘞。”幾個人拿起秤就走。
梁德凱連忙送聲迭迭。
因為是承廣先把秤拿到的,也是他們兄弟先來借秤的,於是大家一起去承廣家。
“承闊二娃,告訴你們一個事,瘦高個說明天又有重要事情宣佈,你們一起去看看吧。”
“好的,源平,我們有好幾天沒有去學校了。”
“那封信還在麼?”源平四周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問道。
“在的,放得好好的,你放心吧。”承闊承廣也小聲地回答。
“好的,這我就放心了。”
桂花婆媳看到源平和這弟兄倆一起來了,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問才知道。桂花婆媳接過秤,稱了起來。源平承闊承廣嫌屋子裡熱,都站在外面玩。
一會兒的功夫,桂花把秤拿了出來,對源平說:“源平,把秤拿回去,我們用好了。”
“好的,四奶奶。”源平接過秤,也沒有多問,拔腳就回家。
晚上吃飯,承闊承廣發現媽媽和奶奶沒有了往日的欣喜,兩人也不敢問,悶著頭蘸鹽鹵喝粥。
半晌,桂花說話了。
“承闊二娃,今天怎麼這麼巧,源平和你們一塊去借秤了?”
“沒有,媽媽,是我們先到的,二伯全家都在屋子裡剝玉米。”
“什麼,玉米還沒有剝完?這大熱天的幹嘛在屋子裡剝呀?”
“桂花,你不懂啊,玉米到現在還沒有剝完,這還能在外面剝麼?”
“不能在外面剝?……噢……原來是這麼回事。”
“媽,是怎麼回事?”承闊承廣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忙問。
“不懂就不要問,喝你們的粥,不過,咱以後這粥有的喝的。”
“啊,媽媽,你們不是說馬上要煮玉米馠子飯吃的麼?”弟兄倆一直惦記玉米馠子飯呢,這粥越喝越怕。
“玉米馠子飯?我們也想吃呀,可是……承闊二娃,剛才把玉米秤了一下,你們猜猜稱了多少斤?”
“多少斤?”弟兄倆頭腦裡壓根就沒有想過是多少斤,只知道在記憶中家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玉米。
“好的壞的玉米加起來才稱了330斤,壞的80斤,好玉米才250斤,好玉米算下來比發口糧還少了2斤,本來歡歡喜喜地以為糧食會多出來的,哪曉得還不如發口糧划算。”
“桂花,本來以為這玉米能產7成籽的,哪曉得才六成多,剛才我想了想,估計是是玉米棒頭芯吸潮氣,重量增加了,所以出籽不多。”
“唉,到頭來空歡喜一場,50斤潮玉米棒頭折算成24斤口糧,也不曉得是誰想出來的?算得這麼摳門,算得這麼缺德?”
“哼哼,誰想出來的,桂花,你說誰想出來的?這養小夥生兒子是那麼容易的麼?不積點陰德能生兒子傳宗接代?”
“難怪,真的是缺了八輩子德了。”
“媽媽、奶奶,那我們還有玉米馠子飯吃麼?”桂花婆媳說了這麼多,承闊承廣頭腦裡想的還是玉米馠子飯。
“有的,承闊二娃,等幾天就是二娃的生日,那天我們煮馠子飯吃。”桂花婆婆心裡直搖頭歎息不願意,但是嘴上還是說了出來。
“吔!太好了。”弟兄倆高興得又喝了兩口粥,“喔,媽媽、奶奶,源平說明天學校有重要事情要宣佈,叫我們去看看。”
“啊!學校有重要事情……承闊二娃,明天一定要去,這說不定又要回學校上學呢。”桂花婆媳正為這玉米少幾斤發愁呢,一聽說學校有事,希望又燃燒了起來,這要又能上課了多好,玉米的事婆媳倆反而不再惦記了。
第二天早上承闊承廣按照過去上學時差不多的時間去學校,好幾天沒有去學校了,哥俩的腳步似乎也快了些。
“二娃,瞧,二伯家還沒有開門。”
“哥,你仔細看看,門開了,不過是掩著的。”
“不錯,確實是的,二伯也真怪呀,這大熱天的不把門打開,就這麼掩著,不拍熱麼?”
“就是,難道二伯到現在還沒有起床?”
“不會的……來不及了,還是先去學校吧。”
承闊承廣正走到莊子口的時候,後面傳來拖拉機的“篤篤”聲,兩人不約而同地轉身朝後看去,遠處承保正開著拖拉機朝莊子口駛過來。
“哎,哥,你看大哥拖拉機上沒有東西也沒有人,是不是要出去?”
“我看看,真的吔,二娃,不會大哥真的開拖拉機出去吧?”
“要是真的就好了,要是能去趟公社,就好了,長這麼大還沒有去過公社。”
“就是,向旁邊讓讓,等拖拉機過來了,爬上去。”
“好的。”承廣聽了嘴咧得老大,“可惜咱的那2分錢沒有帶在身上,要不也會買點火藥紙和幾塊糖回來。”
“還買糖呢?這折算的玉米口糧還少兩斤呢……別說了,拖拉機來了,開始爬,二娃。”
在兩人說話間的功夫,拖拉機開了過來。承保遠遠地看見這弟兄倆站在路邊,知道他們想爬拖拉機搭乘去學校,所以就故意慢了下來。
承闊承廣像猴子一樣扒著拖箱的後門一躍而上。
承保知道他們爬上來了,也不說話,拉了拉油門手柄,拖拉機飛快地向外駛去。
學校離莊子口也沒有多遠的距離,也不過1裡多路,拖拉機一會就到了,到了學校門口,承保停了下來,按照以往的經驗,用不了2秒鐘,這弟兄倆就能跳下來,可這回承保坐在上面等了半天,也沒有聽到動靜,不由自主地回過頭去,只見承闊承廣坐在拖箱裡壓根兒就沒有下來的意思。
“承闊、二娃,學校到了,怎麼還不下來?”
“大哥,我們不去學校了,跟你一塊出去耍子。”
“瞎說,我出去拉東西的,要拉滿滿一車的,到時候你們沒有地方坐的。”
“那我們就坐在你旁邊。”
“坐旁邊影響我開拖拉機,不好拐彎。”
“上次我看到你一邊各坐一個大人也能轉彎的。”
“可是……承闊二娃,我要很久才回來的,而且沒有中飯吃,要餓肚子的。”
“沒有關係,大哥,我們經得住餓的。”
“要是三奶奶和四嬸中午不見你們回家吃飯會著急的。”
“不會的,大哥,她們會以為我們在你家吃中飯的。”
“這……”論鬥嘴皮子,承保還真說不過二娃,“學校文化大革命,你們不去看了,這很重要的。”
“不看了,大哥,我們就是要跟你出去,大哥,公社我們還沒有去過呢。”
“唉……”承保歎了口氣,“承闊二娃,我出來的時候故意多喝了幾大碗粥,這中飯沒得吃的,我身上也沒有帶錢,是真的。”
“大哥,我們不怕餓的,早就慣了。”
“好……好的吧,不過你們坐在後面要抓緊了,這路顛得厲害,會把你們顛下來的。”承保知道,看樣子這弟兄倆肯定是不會下來了,要是虎著臉硬把他們趕下去,自己也於心不忍。
承保鬆開刹車,拖拉機又篤篤地跑了起來。
這會兒承闊承廣不再坐在拖箱裡了,都抓著拖箱的前架子站在承保身後,這風吹在臉上真大呀,比騎腳踏車上舒服多了。
“大哥,你要去哪裡?”
“去化肥廠拉化肥。”
“大姐夫怎麼沒有和你一塊去?”
“總共就20幾袋子化肥,你們大姐夫不肯再派人一塊去。”
“化肥廠在哪裡?”
“東台城的邊上。”
“什麼?大哥,你要去東台啊?”承闊承廣聽了差不多高興得要瘋了,連公社都沒有去過,怎麼這一下子就能去東台?
“化肥廠在東台城東面四五里呢,我們又不用去東台城裡面。”承保感覺到這弟兄倆以為要去東台城,感到好笑,連忙解釋。
“不去東台城裡面啊。”弟兄倆聽了有點洩氣,“那麼大哥,經過公社嗎?”
“不經過,只從公社旁邊的大路朝北,到東蹲公路一直向西就到啦。”
“噢……”承闊承廣聽了像泄了氣的皮球,心裡說這化肥廠怎麼建在那鬼疙瘩地方?
“要不要下去?”承保聽得出兩人極度失望,忍不住地笑,故意把速度降了下來。
“不下去,我們要和你一塊去。”
“好的吧。”承保心中好笑,拉緊油門手刹,空載的拖拉機,雖然一路顛簸,跑起來飛快。
拖拉機開得飛快,可是周圍的場景還是承闊承廣再熟悉不過的鄉村,哥俩站在拖箱上感覺沒有什麼意思了,索性背靠著拖箱前板坐了下來,看著兩邊急速後退的路景,索然無味。
“這麼快就到啦?”正當兩人頭腦裡在瞎想東台城那聞名遐邇的七裡長街的時候,拖拉機突然停了下來,兩人一骨碌爬了起來,周圍的景色與梁家莊沒一點差別。
“早著呢,這才走了多大點路,過了前面的豐盈關大橋,再走兩三裡就到公社了,剛才不是和你們說了嘛,出來的時候喝了好幾碗粥,這回尿急,停車小解的。”
“哦,過了橋就快到公社了?”承闊承廣不由自主地又扶著拖箱的前架子站了起來,雖然承保說過不進公社,但是還要看一看的,“大哥,這地方為什麼叫豐盈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