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死派還是活派(嗯?)
誰是中本聰
自稱日裔美國人。比特幣協定及其相關軟體Bitcoin-Qt的創造者,但真實身分未知。中本聰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2009年,他發布了首個比特幣軟體,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10年,他逐漸淡出並將專案移交給比特幣社群的其他成員。
為什麼尋找中本聰又變成熱門話題
根據報導,HBO 最近的一部新紀錄片聲稱破解了比特幣匿名創造者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的真實身分,即使HBO 在宣傳時似乎並沒有明確提及這一點,但還是獲得了廣泛的討論,過去關於中本聰真身的討論又掀起了廣泛回響。
熱門人選(如果你想知道的話)
Nick Szabo

據 Polymarket 預測,目前最多人認為曾創辦加密項目 Bit Gold的Nick Szabo 才是中本聰。
Nick Szabo畢業於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又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學位。他在1998 年創造了一套去多心化數字貨幣機制,「Bit Gold」,由參與者將奉獻電腦算力去解決加密難題。Bit Gold最終沒有被實際採用,但它被視為「比特幣架構的先驅」。
而在 2014 年,英國阿斯頓大學司法語言學中心將中本聰在 2008 年寫的比特幣白皮書,與 Szabo 和其他 10 位可能是比特幣創造者的人所撰寫的文章進行比較,發現Szabo 的作品與比特幣白皮書在語言學上有高度相似之處。
該研究團隊當時指出:Szabo 的作品和比特幣白皮書在語言上的相似之處多得不可思議,其他可能是中本聰的作者,都沒有這麼吻合。
然而,在 2014 年Szabo 曾在推特上否認自己是中本聰;並在 2015 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也曾將比特幣創造者的真實身份指向 Szabo 。不過他當時接受訪問時,明確否認了自己是中本聰,也否認網路上關於他曾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的說法,不過也坦言Bit Gold確實和Bit Coin 大有雷同之處,因此理解自己總是被認為是中本聰。
Hal Finney
Hal Finney 是一名美國密碼學家、程式員和比特幣先驅,也是中本聰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的對象。
彭博資深分析師Eric Balchunas在研究關於中本聰的所有資料後,曾在去年 8 月發推表示,他判斷 Hal Finney 正是中本聰本人,他還分享了 Hal Finney在 1993 年就在網路上發表的一篇文章,Hal Finney 在該篇文章中提及創造加密貨幣交易卡的想法,原理類似於現在的 NFT。
不過Hal Finney 已在 2014 年因漸凍人症( ALS)死亡,享年 58 歲。多年以來,Hal Finney 其實一直被懷疑就是中本聰,但他在逝世前曾接受《富比世》專訪,面對記者的詢問,透過眼神否認自己是中本聰。
Len Sassaman

在比特幣網路中有一段令人感傷的致敬:區塊鏈中編碼著一則訃告,這是對Len Sassaman 的無聲致敬。
Len Sassaman 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技術專家,18歲時移居到舊金山灣區,並成為密碼龐克社群的活躍成員。Sassaman 的履歷與開發比特幣所需的技能驚人地相似。開發這樣一個具有突破性的協定需要廣泛的密碼學、P2P 網路、安全架構的專業知識,並且對密碼龐克運動的理想有深入了解。Sassaman 在 remailer、隱私技術及學術密碼學研究方面的工作與這些必要技能密切吻合。
此外,Sassaman 的導師是被譽為「數位貨幣之父」的 David Chaum。儘管 Chaum 的 Digicash 專案失敗了,但其核心理念 – 匿名性與不可追踪的支付,在比特幣中得到了延續。
而就在中本聰發布最後一條消息後兩個月,Sassaman自殺而亡。他的離世被認為和中本聰的訊息有關,當時中本聰寫道:「我已經轉向其他事情了,將來可能不會再出現了。」
Sassaman在當時作為一名研究員及博士候選人的學術工作,而關於中本聰身份的線索也暗示了其學術背景。他撰寫的比特幣白皮書是用 LaTeX 排版的,這種風格在學術圈中很常見,但在密碼龐克郵件列表中則相當罕見。此外,中本聰的文章與程式碼提交的時間與學術界的休息時間相符,這暗示著他學者一般的生活作息。
此外,中本聰使用英式英語,提到歐元,並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中嵌入了《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這些都暗示了歐洲的聯繫。這些線索呈現出一個矛盾:中本聰似乎是歐洲人,但又需要對美國的密碼龐克社群有足夠的了解,該社群主要集中在舊金山。而據傳當時正在歐洲做研究的美國人Sassaman ,正好符合這種獨特的跨區域特徵。
不過,HBO聲稱在紀錄片製作過程中曾和中本聰本人接觸,而Sassaman的遺孀透露她並未收到聯絡。
Dorian Nakamoto

Dorian Nakamoto被認為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除了因為姓氏上的雷同之外,同樣的東亞背景、大致符合外界推測的中本聰年齡,這些也讓他被貼上中本聰真身的標籤。
2014 年 3 月,媒體報導公開聲稱這位加州居民 Dorian Nakamoto就是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此外,在一次採訪中當記者問及比特幣的問題時,Dorian 給出了模糊的回應:「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絡。」這段回應被認為是他承認自己身分的關鍵。不過,他在後來也澄清,當時是他誤認記者在詢問他過去參與的國防項目而否認,而非談及比特幣。此外,Dorian Nakamoto在過去工作生涯中有過十年左右的空白,恰巧和比特幣蓬勃發展的期間吻合,因此被認為是證據之一。然而,這些標籤通通被他否認了。
小結
我認為有一部分的聲音執著於討論他的真身,多少也是帶著解謎的趣味吧。作為推理解謎的愛好者,一邊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也一邊跟著思考到底誰才是中本聰?他會是一個「人」嗎?他確實也被許多人認為並非一個獨立的某人,而是由許多人聯手編撰出來的一個角色或立場(我也這麼覺得),因為比特幣背後龐大複雜的組織是很難由單單由一個人徒手打造出來的。
為什麼要找他?找到他要幹嘛?其實在我找資料的過程中,一直有這些疑問盤旋在心中。而且,我也有看到很多觀點認為,應該要放棄尋找到他的真身。他的匿名性,正巧讓他避開政府的關注和監控,而這種隱私權的倡導、針貶政府全力的象徵才是比特幣支持者真正在乎的。
如果在紀錄片中真的揭曉他的身分,又會在社群中引起怎麼樣的反應呢?其實我很好奇。
不過更重要的是,在蒐集這些候選人(?)的過程中,我對於比特幣有了更多的認識,並且看到了在這塊領域中有許多菁英貢獻了自己畢生所學,並且揣著熱忱真心地和夥伴們開發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系統。作為一個區塊鍊或是虛擬貨幣麻瓜,這股熱情好像才是我真實所見,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不論在我有生之年會不會看到中本聰本人,我覺得「中本聰」這個名字和背後的意義才是對於比特幣參與者最有象徵的一件事。
source: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40307/c07bitcoin/zh-hant/
https://www.blocktempo.com/who-is-this-asian-man-after-10-years-as-the-face-of-satoshi-nakamoto-he-helplessly-cries-i-just-want-a-peaceful-life/
https://abmedia.io/hbo-peter-todd-is-satoshi-nakamoto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8935.html
https://abmedia.io/adam-cochran-says-hal-finney-can-be-satoshi-nakamoto
https://www.blocktempo.com/who-is-len-sassaman-why-do-most-people-at-polymarket-think-he-is-satoshi-nakamoto/
https://www.blocktempo.com/len-sassaman-introduction/
https://www.blocktempo.com/who-is-len-sassaman-why-do-most-people-at-polymarket-think-he-is-satoshi-nakamoto/
https://www.blocktempo.com/polymarket-turns-bet-on-nick-szabo-as-satoshi-naka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