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民四大社區一覽,鄉村運營的百家爭鳴
目前,據觀察中國大陸顯露規模或系列的數字遊民Digital Nomad線下社區有四個:
DNCN,現有DN余村和黃山數字遊民公社,武夷山在建 (DNA安吉:獨立運營,與DNCN無關)
NCC,現有大理NCC,昆山和海南,黃山黑多島二期 共建有BTU;
BTU,全稱Back to University 重返校園,重塑“大學”本質,鏈接大學生與應屆畢業生進入社會,相關有BTU祁民公社、黟縣電影、上海臨港、江蘇宜興、浙江台州、海南瀾滄、南京、揚州;
DNC,C可表達China(中國文化窗口)、Country(鄉村本質),強調本土文化與全球視野的融合數字遊民國際村。
代表有上海漕涇數字遊民國際村,由原鄉映客與上海金山區漕涇鎮於2024年8月聯合打造;北京原鄉映客是一家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依托中關村創新輻射力,以數字遊民為主力客群、以活化鄉村和景區空間為主營業務的創新創業企業。
在原鄉映客公眾號,還可看到線下社區有北京數字遊民國際社區,光山,大別山,海南數字遊民國際島,京津冀數字遊民國際港。
其它大家熟悉的線下社區還有Q space,Cohere,52赫茲不坐班社區,江西鹿鳴公社、秦托邦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有52或72家,可查閱小紅書「一灘青梅醬」)
原鄉映客(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9月,核心目標是打造“5G時代的雲上村落”,通過數字化手段將鄉村資源推向流量市場,構建覆蓋生產、生態、生活全場景的鄉村振興平台。其使命是以“場景為中心、內容為紐帶、體驗為互動”,完成從設計到運營的閉環,形成“新場景+新服務+新媒體+新內容”的鄉村IP運營模式。
與原鄉映客較為類似的還有「鄉伴文旅集團」理想村系列,公眾號:鄉伴
鄉伴文旅集團的“理想村”是其核心鄉村振興品牌,通過文旅融合、社群運營與產業賦能,將空心化鄉村改造為可持續的新鄉村生活示範區。
鄉伴集團與安吉:余村“青來集”園區 在安吉天荒坪鎮打造的青年創業社區,入住率達95%以上,吸引1200余名青年創客入駐,孵化國漫咖啡、機器人研學等新業態,推動“新鄉人”數量超過“原鄉人”;
鄉伴集團與昆山NCC計家墩理想村:中國首個鄉村生活共創集群
改造背景:2015年整村動遷後,鄉伴以OEPC模式(設計-采購-施工-運營一體化)對錦溪鎮計家墩村進行開發,保留江南水鄉肌理,避免房產化開發。
鄉伴理想村系列還有蘇家理想村、上海金山酷島理想村、安徽廬江交沖理想村
核心運營機構與代表性項目
鄉村賦能型機構
原鄉映客(北京)
項目實踐:發起“DNC數字遊民國際村”(上海金山區漕涇鎮),定位為“中國首個全域全場景數字遊民生活示範區”,提供“十大生態工位”(荷塘、遊船等),融合工作與自然場景,半月租金僅600-1000元,不足市區1/4。創新“青銀共居”模式,促進代際融合。
鄉伴集團
項目實踐:在浙江安吉縣打造余村“青來集”園區和江蘇昆山計家墩理想村
政策協同:安吉縣政府提供辦公場地3年免租、研發補貼,設立3億元“兩山夢想基金”支持創業。
BTU數字遊民社區
安徽黟縣:設立100萬元創業基金,對引入遊民的機構獎補500元/人次。
宜興:打造全國首個“國際化產業數字遊民社區”,分設善卷洞文創社區(策展、設計類遊民)與張陽村新消費基地(威士忌釀造、木作工藝)。創新“前店中廠後家”模式,預計三年銷售規模超1億元。
政府主導的標桿性基地
1. 上海漕涇數字遊民國際村
定位:國內首個“全域全場景數字遊民生活示範區”,由原鄉映客與漕涇鎮共建,位於國家3A級漕涇郊野公園。
服務創新:提供48床位聯排別墅,配套生態餐廳、共享廚房,聯合中國電信實現5G全覆蓋。內測期超200人申請,首批入駐含外籍工程師、自媒體人。
2. 海南陵水數字遊民社區
進展:海口市首個數字遊民社區於2025年2月在龍華動漫產業園試運營,配套共享直播室、跨境數字業務實訓樓,吸引30余家動漫、AI+企業進駐。
3. 京津冀(天津濱海)數字遊民國際人才港
聯盟化運作:聯合阿聯酋阿布紮比、北京、上海漕涇等10個基地組成“數字遊民共建聯盟”,提供“一鍵達”政策服務和食住行遊創娛“六類服務“。
創新模式與政策支持
“社群孵化+產業紮根”模式
案例:浙江麗水市出台全國首個地級市數字遊民專項政策《支持數字遊民發展八條措施》,提供免費創業場所(300㎡)、最高1000萬元資助。
安徽黃山市設立100萬元創業引導基金,對長期租住遊民補貼房費10%-20%。
另附:中國各地積極探索數字遊民發展新路徑
(一)浙江麗水市
2024年12月,浙江麗水市向全國發出數字遊民召集令,並制定了《麗水市支持數字遊民發展八條措施》。這是國內地級市首次出台數字遊民的專屬政策,展現了麗水市對數字遊民群體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
根據該政策,數字遊民可免費遊覽麗水市重點景區,這不僅為數字遊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項目,麗水市可免費提供300平方米創業場所,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助資金,為數字遊民的創業夢想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支持。此外,對符合條件的數字遊民社區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一次性激勵,激發了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目前,麗水市組織11個地方作為首批擬打造數字遊民基地的點位。
(二)浙江安吉縣
浙江安吉是國內發展數字遊民社區較早的地區之一。當地政府為推動數字遊民社區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設立創業基金、提供租金補貼,降低了數字遊民的創業和生活成本;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了數字遊民的生活品質。
同時,當地政府圍繞數字碼農、旅遊博主等32類數字遊民在生活、工作、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會同縣醫保局、人社局、公安局等部門,梳理確定了9項高頻服務事項,設立數字遊民改革“一件事一次辦”便民服務。這一舉措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為數字遊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體驗,構建了數字遊民的理想家園。
(三)安徽黃山市
2024年9月,安徽省大黃山辦印發了《大黃山全球數字遊民集聚創業地建設行動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計劃到2027年,建成8個左右具有鮮明大黃山風格的大型數字遊民基地,累計集聚500家團隊,吸引數字遊民20萬以上人次。
西遞、宏村所在的黃山市黟縣出台《支持數字遊民共居共創政策十條》,設立100萬元數字遊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並對引入數字遊民的運營機構實施每人次500元的獎補。黃山市祁門縣出台了《加快培育“數字遊民”生態圈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大黃山建設的實施意見》,對長期在祁門縣租住的數字遊民實施10%-20%的房費補貼,力爭三年內,建成數字遊民基地3個以上,吸引“數字遊民”10萬人次以上。通過這些政策,黃山市正努力打造全球數字遊民集聚創業地。
(四)雲南省安寧市
2024年9月,雲南省安寧市“數字遊民”人才驛站在溫泉街道BCC美麗(龍山)數字遊民中心掛牌成立。該驛站協同全市各部門與“數字遊民”中心開展深入交流,選派服務專員為相關人才提供全方位幫助;通過構建“三張清單”精準匹配政府、企業和人才三方的供需資源;策劃實施多元活動項目,探索人才驛站市場化、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驛站還將建立供需對接、聯席共創、指導問效“三機制”,摸清“數字遊民”人才需求,提供信息資源支持,通過定期座談、交流共建等方式擴大人才“朋友圈”,對驛站運行、共創項目及服務專員進行跟蹤調研和問效評估。
(五)三亞海口市
2025年2月,海口市首個數字遊民社區在龍華動漫產業園開始試運營。此次試運營的DOPAMINE數字遊民社區位於園區二期——保明數字創意街區,從建築外觀到內部空間設計,致力於為數字遊民提供舒適且富有創意的工作與生活環境。街區內,共享辦公樓、共享直播室、跨境數字業務實訓樓、共享健身房等各類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數字遊民提供了溫馨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目前該社區已吸引了涵蓋動漫、遊戲、AI+、短劇、自媒體、線上教育等30余家相關企業進駐。
(六)天津市
2025年3月,天津啟動“京津冀(天津濱海)數字遊民國際人才港”項目。該項目依托天津經開區現代服務業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支點,致力於打造集人才引育、產業孵化、跨境協作於一體的 “國際生態圈”。濱海國際人才港為數字遊民提供高速穩定的網絡環境,集辦公、社交、學習於一體的辦公空間,多樣化的生活休閒區域和“一鍵達、一點通、碼上到”的配套政策“四種環境”,以及涵蓋食、住、行、遊、創、娛領域的“六類服務”,全方位滿足數字遊民日常工作與生活需求。
此外,濱海國際人才港攜手阿聯酋阿布紮比數字遊民基地、北京數字遊民國際社區、上海漕涇數字遊民國際村等10個基地組成了“數字遊民共建聯盟”。通過這一聯盟,將促進全球數字遊民信息、技術、項目的互聯互通,為數字遊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上六市政策來源鼎韜)
相關文章:中國特色數字遊民2.0 從地理套利到政策套利
浙江鄉村運營 政策賞金 ”百家爭鳴“
注:以上僅為觀察了解,如有錯漏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