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週記 20251005|退休派對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在本週,我想跟大家分享苑裡一個很有趣的活動:本週的10月1日,是「國際老人日」。這一天,三十位苑裡的熟齡朋友,一起參加了我們在苑裡第一次舉辦的「退休派對」。

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現場的氣氛很熱鬧,大家笑聲不斷。
在過去,一講到「退休」,對很多人來說,好像帶著結束的感覺,但這次活動告訴我們,其實退休可以是一段新生活的開始。
如同我一再強調的,苑裡正逐漸邁向超高齡社會,我們鎮公所作為基層行政組織,必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件事情努力,讓大家可以放心地在苑裡老去。這幾年,我們鎮公所和不同單位合作,持續推動高齡友善環境,這次和台灣照顧學會、串門子社會設計合作,就是希望透過創新的方式,讓大家重新盤點自己的人生,想一想要怎麼迎接未來的第三人生。

舉例來說,其中一個有趣的活動,叫做「健康賓果」,讓大家檢視自己平常的生活習慣。有人發現自己運動量不太夠,但有人自豪地說自己每天都有運動,甚至有身形小巧的熟齡女性說,她可以硬舉50公斤;也有人驚訝地意識到,原來已經很久沒有學習新的技能了,或是,沒有好好睡飽。
這些遊戲裡面,都沒有關於「輸贏」的設計,重點是讓大家互相提醒,也互相鼓勵。很多人笑著說要為自己設定新的小目標,像是「每天走一萬步」或「多曬太陽」。從這些遊戲裡,我們也能深深體認到:健康這件事,其實就藏在我們日常的每一個選擇裡。
又比如說,另一個特別溫暖的活動叫「美味關係」。在用餐完之後,我們邀請大家現場拿起電話,對生命中重要的人說一聲謝謝,或是遞出一份邀請。這件事情聽起來簡單,但台灣人平常比較害羞,不是那麼容易說出口。

在現場,有媽媽打給即將畢業的女兒,約好要一起來趟母女旅行;有人打給姐姐和姐夫,感謝這些年來一路的支持;還有一位阿姨直接打給鄰居,誠懇地邀請以後能常常一起散步、一起喝茶。這些電話的內容或許不長,但現場每一個人都被觸動。退休生活最怕孤單,而這些關係,就是最實在的依靠。
其中一個活動,我們也加入在地元素——在「苑裡大事曆」中,大家把一年四季當作藍圖,寫下自己未來想做的事。有位伯伯說,他想把家裡做豆腐乳的手藝傳下去,讓孩子和長輩一起參與,把傳統變成世代連結的橋樑;有人希望利用自己的植栽專長,推廣綠色療癒活動,每一個想法都精彩萬分。
其實,退休真的不是退場,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參與。只要大家願意走出去,就能把自己的經驗和專長貢獻給苑裡,也讓自己在苑裡活出更好更快樂的人生。
因此,活動的最後,每位參與者都寫下一張「苑裡好行動」的小卡。有人希望照顧苗栗的流浪動物,有人想幫忙忙碌的家庭接送小孩,也有人寫下要陪伴長輩,或在社區裡持續服務。這些小小的心願,看似日常,但其實都能讓苑裡更有力量。只要大家願意伸出手,願意一起打造更好的環境,我們的生活就能夠變得更好。

這幾年我常常在想,這幾年,我確實感覺到苑裡不一樣了。但,讓苑裡不一樣的力量,究竟來自哪裡?我相信,是人和人之間的支持,讓這一切成真。這次退休派對就是最好的例子。透過對人生重要事務的提醒、真心的感謝、還有未來的行動,大家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溫暖,重新連結在一起。
未來,鎮公所會繼續和各單位合作,也會陪著大家一起走下去。我們的長輩,將在這裡老去;有一天,現在正在青壯年的我自己,也會變成別人的長輩。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持續付出,苑裡鎮的未來必定會是一個讓老人天天開「退休派對」的好所在。
再次感謝台灣照顧學會、串門子社會設計和沐暉苑食,一起促成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
photo credit: A+ PhotoTime 照攝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