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ufenghez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木曜雑談丨公民運動

mufenghezi
·
·

上週六許多地方進行了盛大的公民運動,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經歷了一場美好的過程。而對於結果,在threads上有很多相關的留言,有人失望有人開心有人無感。看到許多失望的人經歷了悲傷五部曲,但時間其實蠻短暫的,很快就復血回歸,讓我覺得很神奇。果然是不會輕易被打敗的臺灣人啊!看到有的人開始發瘋(?)也很有趣,臺灣人瘋起來也是很可怕的啊!(笑)

悲傷五部曲(悲傷五階段):
是指在面對失去或重大創傷時,個體可能經歷的五個心理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這些階段並非線性,可能依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甚至會在不同階段之間來回穿梭。

悲傷五部曲詳細說明:(網路來源)

  1.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這是面對悲傷時的初始反應,個體難以接受事實,可能會否認、拒絕承認事件的發生,並將自己與外界隔離,以保護自己免受痛苦。

  2. 憤怒(Anger):否認階段過去後,個體可能會開始感到憤怒,將情緒投射到周遭的人事物,或是對自己、對逝者感到憤怒。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在這個階段,個體會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來改變現狀,例如許願、祈禱,或是幻想如果當初做了不同的選擇,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4. 沮喪(Depression):當個體意識到討價還價無效,且事件已成定局時,可能會陷入沮喪、失落的情緒,對生活失去動力。

  5. 接受(Acceptance):這是悲傷的最後一個階段,個體開始理解並接受事實,即使仍然會感到悲傷,但已能平靜地看待事件,並開始重新規劃生活。

雖然說了解悲傷五階段,有助於我們理解自身的情緒,然後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但重要的是,悲傷的過程是獨特的,每個人都需要時間來調適,沒有標準答案。上週末很多人透過自我對談或與他人對話及互相安慰,走過這五個階段,只要能恢復生活,什麼方式都可以嘗試看看。


而對於上週末的公民運動,其實一路以來,有些部份我一直覺得很討厭也不理解。
我很討厭這個社會對於不支持藍白(或綠)就是支持綠(或藍白)的二分法。
為什麼我們不能因為不支持藍白的某些論調或作法或決定提出疑慮?
為什麼如果不喜歡藍白某些決策就會變成是支持綠的人?或就是綠側翼?或網軍?或成為所謂的青鳥?
為什麼不能簡單看作就是人民覺得這個政策或決定很奇怪?審核法案的過程很奇怪?
什麼時代了,還在用舉手投票審查決定重要法案,這部份我更不能理解?

關於大罷免這件事,要說是某些政黨主使的話,其實一開始應該就看得出來,但這次的罷免從一開始很明顯就是由公民自行發起的運動,所以一路走得很艱辛很困苦,倍受反對方的各種漫罵或不文明的對待,但最後一哩路卻硬被扯上是藍綠白鬥爭?我覺得對公民團體真的很不尊重,也很扭曲整個民主的展現。

我其實不認為有哪個政黨可以激出這麼多百工百業、不同族群的人來發聲,甚至有很多旅外的臺灣人願意自己花一大筆錢飛回來只為了投一張可能不會成功的票。哦!換個說法,如果政黨一開始就總動員的話,應該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吧。
但看起來就不是,硬要扯上政黨鬥爭,真的很不ok。


再來我更不理解的還有…
抄黨員名冊或死亡連署這些假連署的事這麼誇張,為什麼沒有被用力討論?
因為被發現了,就說檢警單位辦藍不辦綠我也是看得莫名其妙。
不正是因為發生不公不義而且不對的事,才被調查的嗎?
因為我不小心剛好也認識調查人員,就覺得他們好衰,那麼辛苦查不法還要被汙衊,而且還不能說什麼,真的有夠倒楣。

就只是想抒發一下內心覺得奇怪的事。

對於大罷免,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希望有權利投票的每一個人,能摒除對藍綠白的各種信任或不信任,認真去理解過去一年裡立法院發生了什麼事?究竟審了什麼大不了的法案或什麼原因導致罷免案的成立?這些罷免是否有道理?自己選區的這位立委是不是真的對我們人民有幫助?還是只是因為大家習慣選他就選他?又或是討厭某個政黨就要不分好壞站在他的對立面?


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擁有自主投票做決定的這個當下!

民主自由是由許多前人努力奮戰,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真的得來不易!!
享受民主自由已成習慣的我們,的確很可能會忘記這些過去流過多少血,但當有人想要趁機從中破壞時,還是希望每一個愛臺灣的人,都能願意挺身而出站出來Team Taiwan!!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