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從裁員90%員工到暫停新聞製作,川普政府下的對中媒體運作正在改變

周子愉 Fausto Chou
·
·
IPFS
·
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自1996年創立以來,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RFA)將於10月31日起首次中止新聞業務,將裁撤數十名僅存新聞人員,關閉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緬甸仰光(Yangon)等辦事處,並停止針對中國、越南、北韓、緬甸和柬埔寨的多語新聞服務。

自由亞洲電台如同當時美國對東歐鐵幕開展的自由歐洲電台一樣,是冷戰時期的產物。195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創建了自由亞洲委員會(Committee for Free Asia),總部設於美國舊金山,同時開播了自由亞洲電台,目的是針對東亞與東南亞進行反共宣傳,遏止赤色勢力擴張。然而自由亞洲電台開播後,中央情報局才意識到中國大陸少有私人的無線電接收機,根據CIA在1960年12月發布的《共產中國廣播管理局》研究報告,文中明確指出:​

「據一個消息來源報告,1948年全國約有200萬台收音機,到1957年底可能增至400多萬台以上,其中大多數是戰前日製或從蘇聯集團國家進口的舊設備,儘管國內生產明顯增加。」

中國學者的研究也提供了佐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廣播網建設文檔顯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約有約100萬台收音機,且大多數分布在東北、華北、華東的中上層人家手中,勞動人民擁有的極少。該報告指出,截至廣播收聽網決定頒佈前後,新添加的收音機估計只有1至1.5萬台。​

哈佛大學學者Jie Li在其關於毛澤東時代廣播和喇叭的學術研究中,引述了中國檔案數據,說明1952年上海一家有309戶的社區中,僅找到214台收音機,且其中近一半故障,許多居民甚至不願聽廣播或無力購買。即使在擁有收音機的工人階級群體中,由於對普通話理解困難、電力成本考慮,實際聽眾也十分有限。

因此到了1953年3月,中情局對自由亞洲電台的廣播業務進行了審查,得出結論認為:​

「目前的廣播信號較弱(10千瓦),無法在亞洲任何地方定期接收到。儘管廣播無法被聽到,但它們的製作確實發揮了實際作用,因為這使自由亞洲電台能夠建立一支效率高的隊伍,其中約一半是中國人。但自由亞洲委員會已經提議了一段時間,應該配備能提供更強信號的設施,現在正敦促實施或終止廣播。」

中情局明確指出,「自由亞洲電台對中國大陸及東南亞華人的國際廣播目前無法到達目標地區。要麼應提供足夠強大的傳輸設施,要麼應停止廣播」。基於這項業務審查結論,時任自由亞洲委員會主席威爾伯於1953年4月15日向新聞界宣布,自由亞洲電台將在1953年4月30日停止廣播,改為採取「其他方式與亞洲人民溝通」。儘管委員會在1953年決定停止廣播,但電台實際運營至1955年才完全停播。

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到六四天安門事件,美國愈加相信對於共產鐵幕的「廣播」富有成效,因此由時任聯邦參議員喬·拜登(後曾於2021年1月至2025年1月擔任美國第46任總統)提出立法建議,尋求成立一個由聯邦政府資助、仿效自由歐洲電台的新聞網絡,最終在1994年1月27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國際廣播法》,並由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簽署,撥款3000萬美元正式成立自由亞洲電台。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展,自由亞洲電台對於共產中國的影響力有限。當前的中國已經幾乎是人人有智慧型手機,透過手機內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的中國,已經不是毛澤東時期的樣子。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大陸境內智慧型手機用戶規模約為11.05億人,占其總人口(約14.12億)的78.2%;另據市場調查評估,2018年中國大陸境內使用傳統收聽工具收聽廣播者,已經降低至29.1%。這意味著中國公眾獲得資訊的來源渠道已經改變,而近年來,自由亞洲電台除了租用位於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國家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央廣)的短波設備,向中國大陸廣播外,就只是一個被防火長城擋在外的美國官方媒體的網站,儘管自2020年4月27日起,它在暗網內建立平台,讓中國大陸用戶可以透過暗網且不必翻牆能觀看到其新聞與評論,但暗網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水準,並非一般普通用戶可以做到。

此外,當前自由亞洲電台的評論及輿論導向,多為過去1970至80年代民運人士所撰稿,如王丹陳破空魏京生等,這些人或許在當年對於民主運動有所貢獻,但事隔30至40年,這些人恐已沒有代表中國民主勢力的正當性,甚至有些人還將「反共」當成一門好生意,目的已經不是為了理想,而是為了賺進大筆的鈔票,供其生活。而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很常時候也不是真正揭露中國大陸內部的實際內幕與資料,更常地反而是撰寫在美國、台灣、香港等地發生的六四紀念活動、反共活動、支持香港反送中活動的報導,成為民運界的傳聲筒。

當一個由政府資助的宣傳美國政策的機構已經變調,這就已經不是拜登時期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所稱的,「關閉自由亞洲電台將使我們無法向中國人民講述真相,也無法反駁北京的宣傳。這是一個重大錯誤」。比起價值口號,袒露現實主義色彩的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所領導的團隊,更看重的是實際效能。對川普政府而言,應對中國最具殺傷力的,恐怕是像馬斯克創建的星鏈(Starlink)這樣的低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儘管根據目前星鏈的技術,星鏈不是「純衛星互聯網」,而是用戶終端 → 衛星 → 地面站(Gateway) → 互聯網。衛星僅作為中繼轉發器,真正連網的「出口」是地面站。在中國開啟服務,地面站必須設在中國境內(或與中國 ISP 合作),否則衛星信號無法穩定傳輸,且中國不會批准海外的路由。兒地面站連接到中國電信網絡,所有流量都會經過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過濾,封鎖西方網站。因此就算中國公眾能使用星鏈進行網路連線,但仍無法完全繞過地面的防火長城控制。

然而,如果星鏈無法繞過防火長城,為什麼中國會投入如此多資源來對抗它?這原因可能是星鏈不受北京控制,馬斯克隨時可「開綠燈」,也就是「烏克蘭模式」。烏克蘭在應對俄羅斯入侵過程中,烏軍偵察單位使用星鏈監控和協調無人機,實現對俄羅斯坦克和陣地的精確打擊​。再加上若是存在用黑市走私的 Starlink 終端(或未來手機)加上Direct-to-Cell技術就可以達到完全不經過中國地面站,直接連到海外衛星網絡,實現無審查上網。所謂黑市走私 Starlink 設備(Dishy 天線、路由器),是可能從香港、澳門、東南亞、甚至美國代購進中國,以此繞過官方審批,無實名、無監控。Direct-to-Cell(直連手機) 也就是普通手機(iPhone / 華為)直接連 Starlink 衛星,不需要天線,衛星當「太空基站」,2025年已開始測試,2026 年可能商用,這些都將成為對中國政府的威脅。且若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國戰爭部透過正式合約,擁有權力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徵用」星鏈衛星星座,讓其變成軍事專用「太空WiFi」,不受馬斯克個人控制。這將會是中國軍方最擔心的「戰略紅線」,因為它意味著星鏈從「民用玩具」秒變美軍武器。對於實務派的川普而言,握有對中國產生威脅的工具或武器,才是實際對中國的有效嚇阻,而非華而不實的「民運傳聲筒」。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周子愉 Fausto Chou現為政經傳媒製作人兼記者,過去曾在民視、東森電視擔任記者,以及在台灣英文新聞擔任特約記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國昌「法庭直播」修法打假球帶來的後果

鄭麗文成為國民黨主席後,將面臨的三大考驗

單一霸權敘事、閉源的AI帶給世界可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