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風災之後與隨想

往年紀事
·
·
IPFS
·
好像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台灣正在經歷近年最嚴重的天然災害帶來的農損,其實總是這樣的,沒有發生事情都不會去思考現況的問題。但再怎麼說,作為一個旁觀者,還是有看到顯著的進步的。

這次的重災區在我最愛的雲嘉南,在北部滑著社群的我看到心碎了,這是很久沒有出現的對世界與現況的感知,我覺得很珍貴,很深刻,卻有點矛盾,因為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激發出來身而為人的一點存在感。

邊哭邊睡的當下,心想還好自己還是存了點錢,可以做點什麼。不管是為了幫助他們,還是為了緩解我自己的情緒,只要做出行動,結果總是好的。

於是隔天我直接腦衝一波下訂物資宅配到需要的地方,雖然金額可能不大,但堅信還是一股力量。我希望可以幫助到人,即使不知道這些錢會不會像丟水溝,但公道自在人心,我出了力,剩下的一切就聽天由命。

在這個當下,我突然想起好幾年前的八八風災。那時候我也不過是個學生,沒什麼能力,共感能力很強的我,只能盯著電視,卻什麼也做不了,任由心中的遺憾與不安在撕裂我。多年以後,又遇上這次天災(我多希望不要有這一次機會可以讓我下定決心)既然發生了,我便不會再袖手旁觀,我要當個好國中的好民。

在這之前正在經歷一系列職涯瓶頸的我,突然找到了工作的意義。曾經我被逼著思考自己在工作上希望達成什麼成就,我回答不出來,因為工作對我來說並非自我實現的手段,而只是謀生的工具。但在這一次,我好像知道了,我也可以在工作中自我實現,可能不是用升遷、加薪的方式,而是用「我有能力幫助別人」的底氣。

長大的好處、工作的好處,就是讓我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對於任何狀況都無能為力;相反,我有自己賺的錢,即使無法親身去災區加入動員,但依舊可以盡一份心力。這帶給我無比的滿足感,也有一種自己好像可以改變什麼、讓世界不要這麼絕望的感覺。而看到其他人用各種方式縫縫補補這破破爛爛的世界,不管是自發煮飯、運送物資、提供電力、提供住宿等協助,我真的覺得好溫馨,也很感謝自己可以是其中一員。

這大概是長大的好處,我可以有底氣幫助別人,對社會有點貢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管是學生、上班族、企業、政治人物,都是台灣的一部分,我們對於這塊土地都有責任,也應該要回饋。


或許被資本主義的框架限制住了我們的思想,總是想著用金額衡量付出,但其實真正珍貴的,是付諸的行動與共感的能力。所有東西都需要錢,這是資本社會給的框架,但在這個框下,是人賦予了金錢意義、情感、用途,我希望這些小錢可以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雖然不多,但承載著同島一命的關懷。

不是要炫耀,只是想記錄這個當下我的內心想法,希望以後我會記得,也會更知道我生存的意義在哪裡。這可能是高敏人一輩子的負荷,也是最勇敢的使命。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往年紀事從探路客開始新時代的網誌旅程,輾轉到了方格子,現在想在馬特市寫寫自己有點奇異有點偏激的想法。 匿名所以不放頭照。主觀到放棄世界,卻要生活在一個再世俗不過的國家。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紀事】又過了一年生日

【紀事】蜂蜜烏龍加珍珠

【書評】美國多元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