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111|可口可樂最大的敵人不是百事可樂,而是遺忘

閱讀筆耕
·
·
IPFS
·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最近是不是有些事情,越想越糾結?

有時候,不只是生活,連日常的小細節都會突然跳出來「刷存在感」,像是明明習慣買可口可樂,卻突然發現,原來真正會被我們「忘記」的東西才最有威脅。

這一期,想陪大家鬆一口氣,聊聊過度思考的困擾,分享 10 個可能讓腦袋清爽的想法。也談談那種成長很難、卻又不得不咬牙往前的時候。

順便八卦一下:AirPods Pro 3 居然升級不漲價,蘋果盒裝小細節你發現了嗎?

最近幣圈也很熱鬧,USDH 穩定幣要來了,U 本位、幣本位、幣幣交易到底怎麼選,比一比你就懂。

今天這封信,只想跟你聊聊,這些生活裡的小變化,也許都跟我們的心情與選擇有關。

如果你準備好,就開始吧!


❏ 本週焦點

🔸 如何不要過度思考
🔸 給過度思考者的 10 個想法
🔸 可口可樂最大的敵人不是百事可樂,而是遺忘
🔸 人要成長不容易
🔧 寫「日記 vs 復盤」的目的與價值完全不同
🔧 AirPods Pro 3升級不漲價真佛!網抓包蘋果盒裝悄取消這條線了
🌍 Hyperliquid 將發行穩定幣 USDH
🌍 U本位 vs 幣本位 vs 幣幣 3 種交易方式差在哪?


❏ 如何不要過度思考 by 周加恩

最近,我在 Hans-Ulrich Obrist 的《策展之道》(Ways of Curating)裡面找到一個方向。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

「資訊,只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有價值」
沒有「問題」,資訊只是雜訊。

怎樣篩選出 10% 高價值的思考?
專注在「問出更好的問題上」。

重組:「換個問法」、「換句話說」、「換個角度想」
拆解:現在的問題太大了,能不能問小一點的問題,問很多次?
歸零:我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我需要思考現在這個問題嗎?

閱讀筆耕 🙋 IMO :重組問題框架

這讓我想起電影《美國隊長》中,主角 Steven Rogers 還在訓練營當學員時,一個「拿到旗子」的任務,所有受訓士兵都拼命往上攀爬,卻沒人想到其實只要先鬆開桿子底部的卡榫,整根旗桿就會倒下來,輕鬆取旗。

我們考慮問題時,不自覺地,採樣過去認知。彷彿潛意識先為你過濾掉部分問題,已建立好問題框架,然後才交由你的意識來做考量。

於是,只把你認為最重要的特性嵌入框架;或者,被框架裡明顯易見的未決所吸引,不小心就深陷其中,完全忘記要去探究其它沒注意到的部分。

這就像緊抓著旗桿、死盯著旗幟——蜂擁爭先的大兵們,卻漏看了腳邊開關。慎之。


❏ 給過度思考者的 10 個想法 by George Mack

Stop making decisions. Start making experiments.

Retire the word decision from your vocabulary.

Never use the D-word again. Replace it with experiment.

閱讀筆耕 🙋 IMO :把「決定」這個詞從你的字典裡刪掉

過度思考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讓你困在腦中的迴圈,無法往前。第 6 條建議對症下藥來得正是時候,以下翻譯:

把「決定」這個詞從你的字典裡刪掉,永遠不要再用這個 D 字開頭的詞。改用「實驗」取代它。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因研究決策獲得諾貝爾獎,他最後的結論是,決策理論並沒有讓他變成更好的決策者。

現實比你的思緒聰明太多:先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執行、突擊!即使是看似無法回頭的人生大事(像是生小孩),也可以先當成實驗來看待——例如先一起養一隻狗。


❏ 可口可樂最大的敵人不是百事可樂,而是遺忘 by 鄭紹鈺

「每個品牌最大的敵人,是遺忘。」Shleifer 提出以「記憶」為基礎的廣告模型,認為消費者需求不僅來自價格或效用,也與能否喚起過去消費愉悅的記憶有關,廣告的作用是幫助提示與召回。

這模型顯示廣告不是零和遊戲,而是能「把餅做大」:可口可樂打廣告,百事銷量也會提升,因為雙方的廣告都能喚起消費者對可樂的記憶,而效果最大的是那些常買但偶爾沒買的顧客。

廣告之於企業如同「電源」於電車,不斷投放是為了防止被遺忘。導入「記憶」讓需求定律獲得新的詮釋,也能直接在資料中估計參數,突破傳統效用理論的限制,並啟發廣告以外的社會與人際現象。

雨果・Hugo 🙋 IMO :品牌生命力來自不斷被看見

品牌靠記憶維生,廣告不是彼此搶食,而是一起把市場做大——這觀點打破競爭迷思,也點出「刷存在感」是創作者、企業必須做的日常。

只要你能一直在目標受眾的視線裡曝光,不論內容或形式,都幫助自己留在大家的記憶清單。時時提醒自己:續命的不是下一次爆紅,而是現在的每一次出現


❏ 人要成長不容易 by 孫治華

成長的第一個條件是,你必須要走到你的極限你才會發現在你面前的一座高牆。像是你接案沒有接到昏天暗日過,你不知道有人幫你處理行政的價值,你也不會知道有人幫你持續行銷或是推廣的價值。

大多數的學習是:學習=>遇見高牆 (遇到難搞的問題) =>放棄 回到原狀。真正的成長是:學習=>遇見高牆 (遇到難搞的問題) =>堅持 => 覆盤調整 => 找人請益 => 再次挑戰 => 終於成功 => 成為腦中的決策原則 工作上的習慣 => 完成學習 => 帶來成長。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為高手?是因為他是遇見問題與挑戰後的堅持與不放棄。學習可能只是把你帶到問題面前,成長則是要勇於挑戰與嘗試。

雨果・Hugo 🙋 IMO :成長來自撞上高牆的瞬間

僅有學習帶來的是短暫的認知提升,但真正的成長需要經歷失敗、堅持與不斷調整。能將經驗內化成原則與習慣,才是學習轉化為成長的關鍵。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寫「日記 vs 復盤」的目的與價值完全不同 by 侯智薰 Raymond

日記的本質,是「情緒快照」,保存的是心情與感受⋯⋯情緒得到了出口,但如果沒有真正找出失敗的原因,你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復盤的價值在於,把「經驗轉化為可重複使用的能力」⋯⋯重點是關注行動、流程與改善⋯⋯找出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制定行動方案,避免重蹈覆徹。


❏ AirPods Pro 3升級不漲價真佛!網抓包蘋果盒裝悄取消這條線了 from 自由時報

蘋果也會將即時翻譯下放給舊款機型,包括 AirPods 4 主動降噪款與 AirPods Pro 2。值得注意的是,該功能要搭配具備 Apple Intelligence 的 iPhone 使用。

語言支援方面,即時翻譯目前僅涵蓋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蘋果承諾年底前再加入義大利文、日文、韓文與簡體中文。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Hyperliquid 將發行穩定幣 USDH from 鏈新聞

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 Hyperliquid 宣布將推出自家穩定幣 USDH,並透過鏈上治理投票選出發行方,不僅將降低對 USDC 的依賴,更能捕捉儲備利息收入。

據悉包括 Paxos、Frax Finance、Agora 與 Ethena Labs 等都表態有意協助發行。

閱讀筆耕 🙋 IMO :DeFi 挑戰 CeFi 業務敘事不是空談

本週特別關注的新聞事件和 Hyperliquid 的亮麗表現有關,這是一間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Perp DEX ),在七月份:

  • 單月交易量創新高 3200 億美元,這個金額超越 Robinhood(知名美股券商)

  • 在 Perp DEX 賽道市佔率突破 75%

  • 捕獲鏈上協議約總收入的 35%,僅次於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和 Circle,排名第三

  • 對幣安的交易量比重,是年初的兩倍。正逐步撼動全球最大 CEX(中心化交易所)幣安的想像空間

  • 其他(技術優勢、戰略創新⋯⋯)

不構成投資建議,但實打實的數據擺在那兒,很難不讓人在意其平台幣 $HYPE 的後續發展。

Hyperliquid 的成功,證明了如果 DEX 能解決「交易速度和手續費用」的痛點,DeFi 挑戰 CeFi 業務的敘事,不是空談,未來將有更多 DEX 吞食更多 CEX 巨頭的地位。

根據 CoinGecko 最新資料,$HYPE 的市值大約是 $BNB 的 1/8,供參。


❏ U本位 vs 幣本位 vs 幣幣 3 種交易方式差在哪?form 鏈習生

U本位就是投U賺U,結算後數字固定不變;

幣本位則是投幣賺幣,單子結算後,幣價繼續漲跌仍會影響你的淨值。

若以同樣參數操作,兩者獲利率大致接近,但幣本位因為保證金與收益都以幣計算,未來遇上幣價上漲時等於雙重受益(遇上幣價下跌時等於雙重風險)。


我跟你發誓,過度思考就是一種病,真的,完全是病。

——俄國文學大師 杜思妥也夫斯基


❏ 幣圈少數「實質正回饋率」的支付卡 ether.fi Cash

我最近把 ether.fi Cash 加密支付卡,設定成 Apple Pay 和 LINE Pay 的預設卡。

從此,再也回不去了。

以前我最討厭的事,就是「加密貨幣出金」:錢要先從國際交易所轉到台灣交易所,先收一次 gas fee,轉成台幣時還再支付 30 元銀行手續費,整個流程又慢又煩。未來專法實施後,可能還要考慮稅務的問題。

但自從用上這張加密支付卡,就不用再管這些麻煩事。ether.fi Cash 已經變成我目前最愛、也最有感的區塊鏈應用。

  • ✅ 免年費

  • ✅ USDC 穩定幣直接刷卡,不必先賣幣換法幣

  • ✅ 免出金流程,少一堆手續費跟轉帳時間

  • ✅ 儲值金自託管,少一層信任風險

  • ✅ 儲值金享 10% 年化活期計息(浮動)

  • ✅ 不用「押金」也能賺回饋

  • ✅ 所有消費給 3% 現金回饋

  • ✅ 實質正回饋率(扣完匯率磨損,大約是 2.3% 現金回饋)

這是一種「邊存錢、邊賺錢、邊消費」(Save, grow, spend)的嶄新體驗。

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 Web3 生活入口。

還未體驗過 ether.fi 加密支付卡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教學文章,使用【創經 IMO】推薦連結申辦,20 分鐘左右就能搞定!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全倉合約網格怎麼賺錢?操作邏輯、風險、開單心法一次搞懂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110|Neil Patel 嗆:傳​統 SEO 的​遊​戲​早​就​結​束​了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109|玩轉創作新經濟:脆臉書、AI 神器與幣圈大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