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的疗愈行业
一年前,国内艺术疗愈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盛行。
刚开始有做艺术疗愈想法的时候,想要找一位专业性强,又在国内做过类似活动的团队,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的。
艺术疗愈像穿搭里的白T恤,跟什么都能配在一起,跟很多领域都能结合,还不会抢了主角风头。虽然不是生活的刚需,但总要有它一个席位。
离职后这个想法就搁置了,因为我总觉得艺术疗愈和某一个领域的结合,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不能轻视、不能草草的开始。之后就算有同样的机会,同行伸来的橄榄枝,也都被我拒绝了。
同意了,会不会变成一个小人行为?
但在一段时间之前,我的前同事的某一位,沿用了我的idea。
我在一晚上,就把深感恶心的感受,转化为释然。这一个小小的idea只不过是在我某一天奇思妙想的瞬间,创造出来的。它可能并不值钱。
既然没落地、没申请专利,这也不是属于我的。
可能“国学行业”,是需要搞一些噱头出来,弄出响当当的头衔,来扩大影响力来增加个人商业价值变现。
我在想,各位身处疗愈、“国学”行业,或者“传统行业”的大佬们,刚入行、刚学习的初心是什么?
要是为了圈钱,“祖师爷”是不会给这种初心的人赏饭的吧?我相信现在有福报做的好的大佬们,都是奔着一颗美好的初心、大愿开始的。
今天看了荔子老师讲疗愈这个话题,我才在七月,终于完成了认识自我的课题。
有些疗愈行业的人士,TA们看起来,状态并不好。
有很多疗愈师或者心理学医生,他们是因为自身有一些初始课题,从而开始接触并学习做这个行业的。在疗愈大众的过程中,从而发现并疗愈自我的问题。
这些种种,这一大群人,真的适合做这个行业吗?或者说真的有必要从事这个行业吗?
能量,是能被感受出来的。
疗愈行业像是一个,一直在追寻外求的执念游戏。去寻找一群有心理疾病的群体,来到这个场域,然后用本就不够自己用的能量来治愈别人。
当一个看似低门槛却需要高难度心力能量支撑的行业变成一个风口,只会弊大于利。大众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辨别真正有能力的人。
我希望,在大家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体系能帮助更多人的时候,先把自己疗愈好。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是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更多人的。
其实,帮助人的奥秘在于专注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