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书写篇》念 Nian
念力并非意志力,尽管两者都源自“意”的分枝。
念力是一种介于心与神之间的张力,源自意,由心控制。
念力属于心灵层次的力量(4D)。
意志力偏向精神层次(5D)。
意、念、思的关系
意(5D)生念(4D)
念(4D)生思(3D)
念力就是Intention,即心念的力量。
“Intention”意为“内在的张力”:
IN:里面,即心的空间。
TENSION:张力。
心的空间只能通过当下的感受打开,
这就是为何Intention强调“Being Present”。
Being Present:念力的触发与显化
“Being Present”(专注于当下)是一种全然的投入。
一旦投入,心的空间便被打开,你便触碰到了“量”的所在——这是潜能的汇聚与叠加。
当思想沉淀后浮现的力量,被称为念力。
念力是无形的,而思想是有形的(物质化的)。
你可以观察思想,却无法直接观察或察觉“念力”所在。
念力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改写业力”。
念力与业力
念力是一种无形的Intention,它不仅能改写意,也能改写业,因为所有的业之源,皆源自Intention。
善念(Good Intention)会创造轻盈的业力。
恶念(Bad Intention)即使没有行动,也会产生沉重的业力,因为念本身就具有力量。
例如,当你想到要送一份礼物给别人时,哪怕尚未行动,你的念力已先行抵达对方,甚至你已感受到对方的回礼。
这说明:“念+思想”等同于“实际行动”。
然而,前提是“念大于思想”,因此念是思想的根基。
当念稳定时,思想才能不偏不倚,生长得“正直”。
念力驾驭思想,而非思想驾驭念力。
思由念而生,因此:
思不由己,但念由你。
你无需尝试控制“思”,只需驾驭好“念”,思便会随之对齐。
冥想的核心:修念与定念
冥想中常提到“观察思想”,而非“驾驭思想”,因为思想只是副产品,念才是核心。
“Fix”既是“定”,也是“修”。
修念即是“定念”。当念安定时,思想自然安定;当思想安定时,念力便会被看见。
被看见的念力,是越过思想的力量,无需借助想象即可显化。
这就是The Power of Intention(意念的力量)。
呼吸与显化的关系
“Intentionalize" your breathing:将每一念刻入呼吸中,会让显化变得毫不费力。
Intention并非“思考”,而是一种纯粹的注意力(attention)。
“Being Present”就是在你所在之处,处于当下。
呼吸是显化的重要工具,比想象画面更有力量。
Imagery(画面)只是调味料,而呼吸中的Intention才是主角。
用心呼吸、用心感受,思想便会溶化,念力随之浮现,接管“此刻”。
念力的原始状态
“念”由“今(当下)+ 心的空间 + 力量”构成。
当下:呼吸。
心的空间:感受。
力量:以上两者之间的流动。
纯粹的呼吸与感受,会让你回到念的原始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你不仅拥有力量,你就是“力”本身。
念力与显化的机制
念力是凝聚的能量投射,可以将高维的潜能显化到低维。
思想停止时,念力最强。
冥想可以锻炼念力,积累力量,蓄势待发。
如果无法停止思考怎么办?
回到呼吸,因为呼吸是调整频率的关键。
Frequency(频率)源自“Frequent(常常)”与“Cy(吸)”
——经常呼吸便是在调整自身的频率。
频率如同货币(Currency),你需要积累这些“汇率”来实现扬升。
然而,Ego与Pride会像“小偷”一样偷走你的频率。
因此,你需要时刻觉察,避免“分散的念”削弱自己的力量。
念的力量与平行现实
念力可以对万物产生呼唤,因为念本身充满生命力。
“活在当下”是最强的对齐(alignment)。
纯粹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最有力的姿态。
我们常误以为可以完全掌控一切,结果反被思考控制,迷失在空虚的幻象中。当全然交托时,生命才会呈现出最真实、最美的样貌。
念力的两面性
念力有两个方向:
1. 向思延伸。
2. 向意回归。
念力掌控意与思,而你拥有对“念”的绝对掌控权。
平行现实的整合
念的松散会导致平行现实的“分枝”与“业力”产生。
修念就是整合平行现实,避免“平行泡沫”的生成。
修念的最高阶段是“统一”,它可以直接带你进入三摩地(Samadhi),实现超脱。
梦境与整合
梦境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汇:
当思想试图捍卫其领域时,会产生“碎片化的梦境”。
当潜意识完全接管梦境时,梦境则成为五维内容的显现。
梦境中的“平行角色投射”也非随机,而是潜意识的引力牵引所致。
日间的所见所思是触发梦境的“引线”,但梦境本身是潜意识对这些情境的整合。
念力的整合与万花筒效应
念力是一种能量场,它反映了念的形态:
集中的念形成强大的念场。
松散的念场则难以显化。
念场是三维与五维能量的交替运行,通过“呼吸+感受”,
你可以打开当下,进入四维的“心的空间”,并在五维中整合潜能。
潜能是“潜在的可能性”,而潜在即是存在。
整合潜能,就是整合所有的“存在”。
中心点与念力
“念”为中心,连接心的空间。万花筒式的存在形式,
将所有面向汇聚于一个核心——念。
因此,打开心的空间就是接触五维的潜能所在。
3D需要通过4D进入5D,
而这一切,始于每一次有意识的呼吸与感受。
自动书写 出于我的笔友,2024年的夏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