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托爾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是我中文不好

托爾德
·
·

因為懶,我早已沒了每天看新聞的習慣;除了在各個社交平台快瞥各種文章標題,就只有定期收看YouTube上某幾個頻道來追貼時事。一般來說,我會邊煮飯邊看,或邊吃宵夜邊看,很悠閒,很不在意;但昨晚收看綠豆的兩邊走走,我當堂嚇了一跳。

然後就得啖笑。

從小到大,聽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在香港,好像比較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息』)心裡立即閃出來的下一句必然是『子欲養而親不在』說的是為人子女想要盡孝,父母卻已亡故。從來沒想要把這句用在其他地方。

在網上看了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出自韓詩外傳,前句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後句則就是盡孝來得太遲。跟我的認知一樣。

當然,把『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句單獨拿來使用,確實能形容當前狀況與願望相違,可以用上的地方多的是。但這句詩如此有名,老早植根於心,把前句和後句分開使用,我實在看不下去。

更別說用到政治上。

恰巧遇著則則,馮翁馮晞乾今天的發文內容也相近,說的是李家超談及香港要破繭成蝶。像馮翁的友人說的那樣,簡直要大家一起「化蝶」

一邊在說太空油的名字很浪漫,另一邊叫大家一起破繭成蝶,令我心生疑惑,到底這群人心裡對『浪漫』的定義是什麼。我不曾覺得太空很浪漫,頂多說追逐太空夢這件事很熱血、很史詩;我不怎麼喜歡化蝶的情節(搜神記、梁祝亦然)但覺得蝴蝶飛舞很美,跟政治的骯髒醜陋相去甚遠。

不過,我認同香港應該要像蝴蝶那麼美,而且早就已經那麼美,早就已經是美麗動人的蝴蝶了。罵人可以說「你返返入你阿媽個閪度啦」(註:你回去你媽的閟裡吧!)但一個成了蝶的地方斷無法回去已破的繭裡;飛舞累了,姿態醜了,最終只有死亡一途。不幸,這或許就是現在。

要說好故事,首先要做的其實是學好語文,尤其是自己的母語。亂拋書包,真的很丟架。與其說不來亮麗的文字失禮人前,不如直接說誰都聽得懂的話。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