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erauk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資本主義透過同化與排擠,塑造現代人的行為與意識

Merauken
·
·
資本主義透過制度化邏輯同化個體 使勞動成為被動且機械的生存手段 教育與媒體塑造自願服從的主體 同時排除無法納入市場的群體使其邊緣化 差異文化被商品化喪失反抗力量成為隱性同化 資本主義使社會趨向同質化壓抑不滿造成孤立與無力 重新思考價值尋找尚未同化的獨特性 如社群與藝術是抵抗的可能性起點。

資本主義體制下人的行為與意識逐漸被制度性的邏輯所改變與同化 這種同化不僅表現在工作中的效率更深入到教育 媒體 家庭甚至自我認知當中 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適應市場環境創造競爭力成為生產力的一員 在這種觀念下逐漸內化了資本主義的價值觀 把自己的健康與時間都視作可換算為金錢的資源 這樣的邏輯下勞動不在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實踐而是一種為了生存而被動投入的行為

這種同化是細膩有效的 現代社會以紀律控制個體透過學校 醫院 工廠等機構塑造出服從高效的主體 資本主義中這種服從不在需要外在強迫而是轉變為一種內在驅動個人自願成為績效的執行者 自我監控 被動接受市場邏輯並且將這種情況合理化視為成功的必要條件

這主體規訓的同時資本主義也不斷進行著另一種操作 可能使某些不符資本邏輯的人群邊緣化 無法被市場轉化為生產價值的存在無論是失業者 身心障礙者 老年人 或是無法融入主流經濟體系的文化族群都被視作無用者 在社會結構中被默默地排除 資本邏輯下的人際關係也轉化為一種競爭與功利使得社會對差異與脆弱性愈發缺乏包容

還有更具諷刺的是資本主義有時會以包容之名將差異性商品化 例如將多元性別 原住民文化 社會運動符號納入市場語彙製造成消費對象從而達到文化上的同化 這種包容式排除其實是一種更隱晦的排擠讓差異性存在但只存在消費形式之中而不是作為挑戰現有力量結構的力量

根據我的觀察資本主義並非單純地以暴力壓制或赤裸剝削來維持其秩序而是透過一套精緻的同化與排擠機制將個體馴服為資本主義的承載體同時將特別個體融於社會之中
這種雙重機制讓人們即便對現狀不滿也很難形成有效的力量也進一步加深了孤立感與無力感

或許我可以說對抗這種馴化與排擠的機制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價值的定義並尋找那些保有獨特性的 比如社群連結 藝術創作 另類經濟實踐 並在從其中找到抵抗與再造的可能性。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