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存在即是完美,Let's celebrate it!| 2025年7月

郭享玖
·
·
IPFS
nice!

7月,偶然听到一首歌的片段,这个片段中,有这样两句歌词:

你存在即是完美

Let's celebrate it

微信群里,有朋友分享了王小利:十年不上班也没有焦虑,说不定还会成为脱口秀大王这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但一旦回到家里,她就像回到了魔法世界,那是一段被爱填起来的真空。在家里,她可以十年不上班,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有一次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着她,说:“我好为你感到骄傲。”她笑:“我不是一事无成吗?”

在我7月21日的日记中,我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你存在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家做运动的时候,总会看到冰箱上我和小侄子的那张合照。照片拍摄于2023年的夏天,3岁的他手里拿着段粉红色的泡泡米果,我俩躺在床上,对着镜头笑。我和这个小朋友不常见面,但每每看到他的照片,一想到他,我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扬,纯粹的开心。

我让GPT向我解释“你存在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它给了我这样的回答:

1. 存在的奇迹本身: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极其偶然又不可复制的奇迹;

2. 承受与坚持的勇气:活着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依然活着,仍然在思考、在走下去,这是一种隐秘但强大的勇气;

3. 不依赖成就定义价值:价值不来自于做了什么,而仅仅因为你是你,就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4. 对自我接纳的温柔邀请:你本身就值得肯定,无需额外证明;

5. 一种对人的根本善意的信仰: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管外界怎么看,不管当下状态如何。

想起来最近看的一部剧中有一个片段,主角A跟主角B说:你整天屁事不做,我也喜欢你!

7月,意识到存在本身即了不起这件事情,有意思!



某个晚上,天太热,睡不着,耳边听着无聊斋一期讲水果的播客助眠。播客开头,几个主播讲到了榴莲,其中一个主播是植物学家史军,他说,如果你不爱吃榴莲,那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你还没有吃到符合你口味的榴莲,这个世界上,还有花生味的榴莲、巧克力味的榴莲、橙子味的榴莲......

我不是榴莲爱好者,但那个大半夜,听着听着,我就突然生出了这样的念头:实在是太好奇了,我这辈子,高低得尝尝花生味、巧克力味、橙子味的榴莲是啥味,到底有多好吃,不然太可惜了。

念头一起,我就笑了。人有的时候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的存在危机,没想到有的时候,解除困扰的答案竟然可能是榴莲。

也没想到,前两天在图书馆随便转悠,史军讲水果的书就被我看到了。

(播客是:见面聊聊|巧克力味榴莲、宫崎骏橘子、100kg大西瓜……谁才是水果大赛MVP?)



5月份开始和朋友叶敏合作了一个小小的社群产品,叫做2119号房·每月唠嗑会。每个月,我们会选择一个女性相关的话题,然后对外招募,每期会有4-5名女性围绕着话题进行聊天唠嗑,唠嗑会结束后,会制作成音频对外分享。我们已经做了3期。

7月,有另外一个伙伴加入进来,想要一起做唠嗑会。我和叶敏在讨论是否要接受新伙伴加入时,我们一致感到受鼓舞,就是有人主动想加入一起做,那说明,我们这个小小的女性社群产品是有价值的,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继续做下去。

我和叶敏之前从未合作过,经过3个月的合作,我们逐渐找到了适合彼此的协作方式和节奏,能够确保两个人都在舒服和开心的状态下去做我们一致认可的事情。现在协作团队多了1个人,怎么从2个人过渡到3个人,然后3个人能够磨合到最佳协作状态?

我对叶敏说,我不知道,但我很乐意去保持我的开放性,因为我知道女性成长这件事情,是越多的人参与越好,只要大家目的一致,我也很乐意去觉察和接纳随之而来的复杂,因为这是未来合作的常态。



7月,接收到一个对我的评价,对方说我很天真。一听到这个评价,我下意识抗拒,直言:我最讨厌别人用天真这个词来形容我,因为天真这个词感觉在说我这个人“单纯”、“没长大”、“不懂人情世故”、“愚蠢”等等。对方立刻解释,她所说的“天真”并不是我认为的“天真”的意思。

等我下意识的抗拒情绪走了之后,我意识到我可能掉进了语言的陷阱中。有的时候,语言和文字是有倾向性的,比如,有一段时间,三八妇女节会被叫做“女生节”、“女神”节,这背后的倾向性可能是,“妇女”被认为是年纪大的、生过孩子的、不年轻的,而“女生”、“女神”则被认为是年轻的、美的。

原来,在我的下意识里,我认为用“天真”去评价一个成年人,是不好的。而当我意识到我有这样的下意识,其实是“天真”这个词在我的生长过程中,我不知不觉有了带有批判的倾向性。

有没有可能,“天真”这个词跟很多词一样,是被误用了,或者是根本无所谓好坏的中性词?

最近几年,我看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拒绝“女生节”、“女神节”等称呼,而是使用“妇女节”。类似的趋势还有,以“月经”代替“例假”、“大姨妈”、“那个”等。我很乐意看到这样的趋势,也是这些趋势的参与者之一,至少,当我一次又一次用“月经”来表达的时候,我逐渐感觉到月经就是月经,我不用羞于将出口。

7月份有一个大新闻,有6名大学生在矿场实习参观时遇难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媒体用的词是“溺亡”,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溺亡”这个词的时候,我脑中立刻想到的是“溺水”。后来,看了一些科普文章,才意识到在这场事故中,用“溺亡”是不恰当的,我们需要用更准确的词。

回到“天真”,我长久接收到的信息,让我觉得“天真”不好,是作为成年人需要剔除的品质,因为成年人要成熟、要圆滑、要世故。但是,成年人的成熟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有唯一的标准吗?每个人都要长成那样吗?天真只能存在于小孩子那里吗?天真不好吗?

想起去年11月份,跟一个朋友录制播客的时候,我们聊到了“敏感”这个特质,朋友欣然承认自己是一个敏感的人,并且认为敏感是她的武器而不是弱势,因为敏感让她可以更好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对哦,也许先把脑中被外界影响的倾向性抛开,“敏感”就回归了“敏感”、“天真”就回归了“天真”。



行山两次。

去了一次梅沙尖,返程快接近地铁站的时候,走进了一条没有出口的路,也不知道出口在哪里,就这样走啊走,最后也还是走到了出口,到达了另外一个地铁站。出口总会有,一时走错路也不要紧,走着走着,总会走出来。

去了一次大南山。原本想开辟一条新的上山路,结果刚看到一个狗头,就立马转身往回走,走了已经走过两次的老路上山,还是怕狗,没办法。大南山的荔枝采收季已经结束,掉落在地上的荔枝,已经发酵出浓浓的酒味,嗡嗡嗡围着一群飞虫。

这两座山都已经爬过不止一次,逐渐生出了一些无聊感,或许是这样的原因,我才每次都会想要找新的路线,或许,我就是本质上喜欢新的、陌生的事物。

搬了家。一个人住,重建秩序 | 我的解放日志07

控制和说服。

隐隐约约觉察到自己的控制欲,那控制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不知道,找时间好好地了解一下。

一次和姐妹的聊天中,她提到了“说服”这个词,这让我想了一会,我们每天聊天中,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说服”的倾向在呢?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种倾向性中,去进行批判性的理性探讨呢?

看完了《卖轮子》、《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始于极限》、《德米安》这四本书。人和书还是要靠缘分的,有缘分的书,越看越精神,没有缘分的书,一看就困,困了就放过自己不要再继续看了,对,说的是《德米安》。

看完了《命悬一线:伦敦重症急救实录 Critical: Between Life and Death》、正在看,也快看完《匹兹堡医护前线 第一季 The Pitt Season 1》这两部医疗剧集。更加确定,我是医疗剧爱好者,就喜欢这种不谈恋爱的职业剧。

开始复习音乐剧《大状王》的原声大碟。去年就开始听了,但对着歌词愣是没明白是怎么一个故事,这两天重新开始听,估计是因为看了一个场刊的原因,突然就开始看懂故事了。

所有图片来源:我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