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才明白,想要快乐,人得有捕捉幸福的能力
作者/时青言
1
我今年32岁了,没车、没房、没工作,自己创业获利一般,从世俗视角来看,一个硕士生混成现在这样,挺失败的。但我却觉着自己很成功,并且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够清晰地捕获到生活中的幸福时刻。
武汉一日入秋,气温骤降,按照往年,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季节,因为草木枯萎,人们将身体装进厚重的衣服里,一切关于生命的迹象似乎都在渐渐隐藏进黑幕里。冬天更萧瑟,但兴许因为秋天先来过,所以我对冬天反而说不出喜好。
以前,我最喜欢春天生机勃勃的样子,看见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看见柳树吐出新芽,看见花儿含苞待放,仿佛自己也从冷冬中再次活过来一样,精神焕发,我爱这种生机勃勃的模样。
即便武汉的盛夏逼近40度,我也一点不讨厌,当我一个人汗流浃背地在林荫路上步行时,我会拼命仰起头看一会儿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炙热晃眼的太阳和蓝天,内心竟会升起一丝喜悦。
我现在突然爱上秋天了,这着实让自己意外。一年四季的变换里包含着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消亡,新生最终会伴随着死亡。秋天虽然十分萧瑟,但我似乎突然能在这种萧瑟里学会捕捉到人生中珍贵的幸福时刻。
2
这周末老公只放一天假,我没有安排家庭出行。嘻嘻午睡直接睡到下午4点,我觉着心里闷得慌,提议一家三口去2公里外的公园转转,我在那个瞬间迫切地想去看见人群,看见花草树木,我不需要自己和他们产生明显的交际,只是待在一起,就能给我带来足够的安定与满足。
我想,这种“满足感”应该来自一种“生命共振的喜悦”。
我们玩的很开心,吃过晚饭,回来时天已黑,天气骤变,冷风呼呼地往身上刮,还好带着外套。我们没有选择坐车,而是徒步回家。路灯阴暗,嘻嘻时不时喊怕黑,寻求我的怀抱。
一家三口就这么在冷风里走着,我竟然能够从中感觉到异常的幸福。据说适当的寒冷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看来这似乎也能够激发人的情绪感知力,这个时候感受到的温暖是呈指数递增的。
我们在人生中究竟在追求什么呢?有人为钱财痴迷,有人为功名奔波,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什么都留不住,只是体验到了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在这其中的“甜”是弥足珍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感知“甜”的能力。
3
刘禹锡在秋天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以前我不是很懂,那么萧瑟的季节,他高兴个什么劲。
但现在我懂了,并且有和他一样的心境。刘禹锡因参加朝廷革新运动被贬朗州(湖南常德)时写下这首《秋词》,当时34岁,和我差不多的年纪。
诗词一般是在人有特别浓烈的情感时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我们听说过触景生情,这个“情”很容易能转换成诗歌,但生编硬造就基本写不出来什么好诗。
人在创作诗歌时几乎可以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一个没有什么大文化的农民也可以创作出伟大的诗歌,只要他有丰沛的情感,并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从民间采集的歌谣。
现代人普遍有一些共有的神经症问题,简单来讲,就是因为种种原因的“异化”,既然提异化,就说明是个人的诸多特征已经偏离“人”该有的轨道,至于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由于篇幅原因不多赘述。
人在“异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失去感知“微小幸福”的能力,对物欲生活追求越疯狂,这种感知幸福的能力或许会越弱,所以很多有钱人并不一定过得幸福,“感知幸福的能力”是需要修炼的。
4
当我们的祖先不再是混沌状态,开始有个人意识及智慧后,人类就努力将自己从生活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在人的主观意识里,人与外界环境是相对存在的,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在这样一个认知体系下,人很难有“与环境是一体”的感觉。
如果你能感觉到自己与世界万物本就是一体时,你对生命的触感会更真实,你的情感体验也会更细腻,即便在秋天这么萧瑟的季节,也能生起“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蓬勃热情,那是一种生命力。你觉着一个整天低头刷手机的人能够从手机中感受到幸福吗?他是不能的,这是一种严重异化的状态,他感受到的东西是冰冷的无聊和空虚。
我和老公最近经常在饭后带着嘻嘻去大学的操场上玩耍,嘻嘻先挖沙子,之后我们三个人就在大学操场上踢皮球,偶尔看见有大学生在开音乐派对时,我们也会围坐在音响外围,听着别人深情哼唱。
我和老公来武汉后,有次去东湖闲逛,在一个隐秘的大片草坪上,我曾看见一个父亲带着小儿子踢球,母亲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当时我觉着他们好幸福,这一幕像老照片一样在我脑海中一直留存,记忆犹新。
如今,我们一家三口晚饭后在大学操场几乎每天都在过这样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所以人生究竟要追求什么呢?我觉着每一个当下弥足珍贵的幸福时刻都是值得被感知和收藏的。
最后,祝你能够在这个冷气的深秋中,偶尔感受到炙热的太阳亲吻脸颊的温情。
— 完 —
作者简介:时青言,90后,性与情感咨询师,性教育平台【杏乐园】创始人,小玩具淘堡店【杏乐园情趣铺】老板,深耕性教育行业4年+,晴趣产品测评师,野生作家,西财硕士。不是风一样的女子,是风也喊不回头的女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