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 ! 信用卡、穩定幣與支付世界的未來大解密!
在現今的生活裡, 當我們拿著我們的信用卡去超市"嗶!" 了一聲, 就交易成功了, 你是否曾好奇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支付魔法?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信用卡支付的運作邏輯,並對比數字貨幣支付的潛力。
那我們先來淺談一下現今刷卡背後的運作邏輯,
請付款, 開始感應卡 "嗶!"
後台開始運作, 商家的收單銀行 (Acquirer bank) 將此交易傳到 Master/Visa 的網路
網路請求, Master/Visa 的網路將此交易發給你的發卡銀行(Issuer Bank)
接收到請求進行驗證, 發卡銀行確認你的“信用額度”或資金是否足夠,並發出授權或拒絕的響應
網路傳遞結果, 傳遞成功或失敗
交易完成, 如果授權成功, 商品所有權轉移
每天的結算, 收單銀行會像發卡銀行請求資金, 發卡銀行會像收單銀行將要支付的款項轉給收單銀行 (扣除手續費)
未來的你還款, 發卡銀行將此筆帳單記錄你的帳單, 並在指定的時間要求你進行付款
以上就是每一次的交易後的運作系統, 是不是很有趣!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 好處有哪些呢?
延遲付款, 在指定的日期還款(可以透過直接帳戶扣款/選擇還款金額/紙本繳費等)
資金周轉比較有彈性, 也是因為我延遲付款我當下的錢錢可以拿去先做比較重要的事情,但對於我來說長期來看, 遲早你都要還這筆錢的, 所以資金的周轉彈性並沒有很高
以Visa/Master刷卡交易方式的核心特點:
中心化: 交易依賴於 Visa/Mastercard 這些中心化的網絡和銀行系統
多方中介: 買家、商家、發卡銀行、收單銀行、支付網絡等多個角色參與
非點對點: 資金不是直接從你的帳戶流向商家的帳戶,而是透過多個金融機構和網絡層層結算
延遲結算: 雖然授權是即時的,但實際資金的結算(從發卡銀行到收單銀行,再到商家)可能需要 1-3 個工作天
基於「信用」: 信用卡本質是基於你與銀行之間的信用關係,銀行先墊付資金
用數字貨幣“穩定幣”進行付款
使用數字貨幣這個模式, 尤其當賣家最終希望收到法幣(如新台幣)時,背後會經歷一個『法幣 → 穩定幣 → 法幣』的轉換過程。這個看似多餘的步驟,正是 Mastercard 和 Visa 積極整合的方向。
1.買家支付的法幣 -> 2.換成虛擬貨幣 -> 3.換成穩定幣 -> 4.穩定幣的模式轉移給賣方 -> 5.換成虛擬貨幣 -> 6.賣家收到的法幣
上面所看到的就是穩定幣支付的流程, 先拋開他的交易細節, 以及哪一步需要支付Gas Fee , (上述2-5的步驟都會由 Visa/Master 來做整合, 來解決這個中間上鏈,換幣的動作, 為的就是讓大家的使用盡量的做到跟現在沒有差異化), 他的特點如下:
去中心化: 交易不依賴於任何單一的中央機構,而是由全球分散的節點共同維護。
直接P2P: 資金直接從發送方的錢包流向接收方的錢包,中間無需銀行或其他金融中介(除了礦工/驗證者收取 Gas Fee)。
即時/最終結算: 一旦交易上鏈並達到足夠的確認數,這筆交易就是最終且不可逆的。
基於「加密學」: 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基於密碼學原理。
為什麼要「法幣 → 加密貨幣 → 法幣」這個看似多餘的轉換?
放大我們的世界, 考慮到全球/跨國之間的交易, 重點是不同的銀行之間的運作模式會讓這審查的過程變得很不透明, 效率也很低, 所以這種方法的核心優勢 :跨境支付的效率、成本與互通性
穩定幣作為「中介橋樑」,可以大幅改善這些問題:
更低的交易成本: 區塊鏈上的穩定幣轉帳費用(Gas Fee)通常遠低於傳統國際電匯手續費。
近乎即時的結算: 穩定幣轉帳可以在幾秒到幾分鐘內完成,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這對於全球供應鏈、國際貿易或個人匯款都至關重要。
去中心化基礎設施: 它不依賴於單一銀行的基礎設施,而是運行在公開透明的區塊鏈上,提高了抗審查性和可靠性。
統一的支付介面: 無論你是從台灣發送美元穩定幣到菲律賓,還是從日本接收,底層的區塊鏈標準是統一的,提升了全球支付的互通性。
例子:國際貿易商假設一家台灣公司要向美國供應商支付貨款。傳統方式是銀行電匯。
傳統: 台灣銀行 (NTD) → 換匯手續費 → 中轉銀行 (USD) → 美國銀行 (USD)。過程可能 1-3 天,費用較高。
未來(加密貨幣中介): 台灣公司 (法幣) → 鏈上即時轉換成穩定幣 → 穩定幣透過區塊鏈快速傳輸到美國 → 美國供應商 (穩定幣) → 即時轉換成法幣。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幾分鐘,且費用更低。
你會為哪一種交易模式買單呢?“現有模式/數字貨幣模式“
境內日常消費:在你的居住地簡單的在當地的超市買個東西, 那你就選擇現有的模式就可以了!基本上依照現有的模式, 對於我們生活的便利性還可以參與刷卡的優惠積點等活動, 完全足夠, 是最佳解!
跨境交易:你在國外工作需要將賺到的錢換回我們國家的法幣, 如果你走正常得換匯流程可能需要3-5天, 而且中間也有我們很多的流程會需要被收很多層手續費, 重點也很不透明化, 那這時候選擇數字貨幣模式或許是一個新的方式, 能夠幫助你避開那些中心化的機構, 直接點對點的進行交易, 在速度上來說快於基本流程的 3-5天, 提高效率也降低了手續費
擁抱未來:升級與擴容的支付世界
這樣的發展, 在未來可能多了一種新的數字貨幣交易的模式, 其實也不要太恐慌, 好像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要被重寫了, 就把它想成升級/擴容了吧 ! 他可以有新的方式進行著, 但同時也保有著原有的模式!都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對吧!
在5月底的時候, 因為美國參議院通過具劃時代意義的《GENIUS法案》,為穩定幣發展鋪路, 穩定幣開始出來要改變部分規則了嗎?市場對此類變化反應快速,甚至可能導致像 Visa 和 Mastercard 這樣的金融巨頭股價波動,正反映了新興技術可能帶來的挑戰
但就是我們上述所說的在部分的場景可能會有所影響, 但全球金融系統的龍頭並沒有放棄進步, 也是很積極的在參與改變 『如何進入這個虛擬貨幣的市場』(Visa & Master 的策略大家可以上網看看資料很多)
其實, 我還是很看好他們的, 畢竟大家現在人手都有的卡不外乎就是Visa & Master, 他們的主軸想的也是如何把數子貨幣的應用運用在現行的卡片的概念上, 讓每個人都能夠間接的接觸這個數字貨幣的環境
或許不是全部的人都能夠運用得上, 但大家不要忘了即將到來的『元宇宙』世界, 在『元宇宙』裡面買東西的媒介是不是就是『數字貨幣』, 這讓數字貨幣的發展充滿了無限的想像與可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