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o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記憶深處的成語解鎖時刻

Joe
·
·
這句成語對我有如魔咒般深植心中,揮之不去,中毒很深。不過一旦應驗了,就慢慢退去。是哪句成語且聽我尾尾道來。

學生時代讀那麼多孔孟思想論語宋詞,大學畢業後深植腦海的一句成語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諸聖賢的教誨白話就是”年輕人要志在四方,到處走走看看”。也許是這個想法已內化成我的思維,剛退伍在台北老家找到第一個工作做了三個多月。是一家電子零組件小公司,找我們去的董事長有雄心,叫我們投入研發改善製程工作,但另一位廠長也是股東卻嫌我們工作不夠踏實努力,做不下去決定換工作。同學們打聽後,遙遠的高雄某國營企業任職同學說有在招人,衝著住宿舍上班5分鐘比起台北擠公車50分通勤時間差異大、薪水又高一些,就心動了。此時蟄伏內心的去遠方闖蕩思維也促成決定,成為與一般逆向的南漂青年。這也成就了我第一個行萬里路成語解鎖時刻,至少我是這麼覺得,成為我希望的樣子,離開熟悉的台北到遙遠陌生的高雄一個人闖蕩幾年看看,有一種心願達成的喜悅感。

      在高雄工作一年多,正好單位建廠工作告一段落,下一階段建廠還不確定,思考學習不能停滯不進,就開始考慮去國外念碩士。當然促成決定的還是行萬里路那句成語的思維佔很大因素,真正的行萬里路應該是去國外闖盪才算,台北到高雄才三百多公里,千里路都談不上更不用說萬里路,雖然知道這句成語只是比喻,但若能去萬里路外的遠方闖蕩幾年那就真如了心願,不會有遺憾。對大學功課普通的我,去國外念碩士能否成功是有自我懷疑,加上公司雖可申請留資停薪但期限只保留兩年。不過在同學的鼓勵下加上對解鎖行萬里路成語的渴望,現實面也解決資金困難後就踏上征途了。

      在美國念碩士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還是會碰到各種困難,幸好一路關關難過關關過。一月出發,七月換過一次學校從新墨西哥州大轉到德州州大,讀到次年五月確定可以畢業,總算心中安定下來。然後開始回顧初衷,碩士是可拿到,但是行萬里路初衷,只是坐飛機加起來超過萬里就算行萬里路嗎?感覺很不真實,當然成語只是比喻,行萬里路叫你去遠方闖蕩的真義是經歷人生的各項考驗與挑戰,我也通過考驗學習與體驗到很多人生經歷。

      不過真正行萬里路的機會來了。正好暑假開始同學邀約五人租車遊東半美國,算一算估計會開車將近一萬公里。我就很高興地報名參加了。從德州出發,向東經路易斯安那州,再北上經中部田納西州、俄州到最北紐約州,再向東進入紐約市,向一路向南經北卡南卡州最後到佛羅里達州,在西向經路易斯安那州回到德州。我們五人採克難經濟方式結伴同遊,輪流開車,被開罰單的自己開車自己繳,半個月的自駕車遊,住便宜的汽車旅館,擠一間輪流兩人睡床其他三人睡地上睡袋,三餐超市買回來旅館自炊,一路拜訪戚戚朋友家借宿與被招待一餐。我紐約的阿姨還招待我們住兩晚供應早晚餐,看我睡地上很奇怪我才解釋輪流睡床的約定。半個月的自助旅程當然各州主要景點地標都沒放過,跟當地親友的互動交流也是很好的經歷,了解每人異鄉打拼的辛苦,這才是行萬里路的意義吧。結束難得的15天五人駕車遊東半美國,算算花費每人才三百多美金,不過那是八十年代,美國物價很便宜,主要是我們玩得很克難。完成這趟一萬公里駕車旅遊,我才真正解鎖行萬里路這句成語,這在我心中是屬於自己與古聖賢互相擊掌慶祝的高光時刻吧。

我回去後也完成文字與照片並列的”美東萬里行”日誌式遊記,二十幾年後同遊的同伴得知我有遊記,還請我影印一份寄給他珍藏,確實是一趟記憶深處難忘的旅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