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hobi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三日书】恐惧

phobia
·
我自己还蛮喜欢今天的写作的!(写完的时候忽然这么感觉

「源自内心的恐惧」也是我自己最近才有所领悟的部分,看到今天书写的主题是“恐惧”时,我好像首先笑了,有一种宿命的解脱感。或者说,像是冒险故事/正义的主角小分队,在剧情中半终于确定了命运般敌人/大反派的身份,确定此前的诸多遭遇不是偶然、而是有原因的。虽然还远远没发展到双方最后的大决战,但收获了一种“敌对势力拥有明确而具体的形状”的确定感。

在这里就又想到罗斯福的名句,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是因为想要更正确地引用,我才去搜了这个句子准确的表达。我以前都理解成:我们真正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就是,比起明确的困难、具体的解决步骤,更困住人前进步伐的,是笼罩的恐惧本身,是千万种出错的可能性。

我觉得恐惧更好书写,因为我有太多的恐惧,恐惧也屡屡令我停止行动。近来我常恐惧生命就这样停止,心里的想法是我的生命还没有展开、我不想就这样死去;我也恐惧没有什么能给别人,不到两周前我很亲近的表弟结婚了,我在很远的地方上班,没能回去参加婚礼,到现在既没转账份子钱,也没能送他们一份新婚礼物,我也觉得不好意思;更早的时候我恐惧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因为我整个家族、我父母对我的教育都是要成为某种特定的样貌;再后面我恐惧做真实的自己不能被接受,即使我开始希望做自己、作为真实的自己被他人接纳、进行社会交往,我的脑子依然在非常执著地向我宣讲它在成长期领悟的一切潜台词。

如果要限定到只写「一个」源自内心的恐惧,我恐惧社会化、恐惧踏入真实的生活,如果要再追溯这个看似对外的恐惧指向我内心的哪一处,我恐惧的,是“做得不好”。

但这样子,人就愈发陷入怪圈。越害怕做不好、越害怕失败,就越不敢开始尝试,但没有练习的过程,空想再多次也只是徒然,实际去做/去实践的时候,依然会有无数个现实的小问题出现。我以前把这些流程中的不顺,理解成“不该出现的问题”,认为状况就该顺顺当当(几乎是原教旨主义/本质主义)地发展。这么说来,我以前对事情和状况的想象,都特别柏拉图主义的原型世界,把一切都理解成那个姜饼人的模具。任何不和姜饼人模具一模一样的姜饼人,都会被我理解成失败,以及在后面产生(很多时候是朝向自己的)各种情绪。

但这样想来也很讽刺诶,因为我从高中读过柴静的《看见》之后就自诩超级尊重真实,也会去读非虚构和社会学的书籍,去看不被允许广泛传播的事件和评论,但可能在这种努力当中,我见到的、读到的依然是被整理过的现实,按照一定的逻辑被摆放,而不是那个嘈杂混乱的现实本身。

我知道,到现在我也依然没迎来和这个恐惧的大决战。我也不知道是否会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还是能通过我的努力、不动声色地在日常中瓦解这个恐惧。

但就现在来说,我会觉得“清醒地和我的恐惧共存”这样的状态,就足够好。毕竟这个恐惧一直都在,而我意识到它还是新近的事。我不要求自己一蹴而就地战胜它,因为这可能也是另一种完美主义幻想。更何况,如果我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它,那前面因为它浪费的时间又算什么呢?(不过不能这么想诶,我应该期待跨过这个恐惧之后的新阶段,不需要给过去强行赋予意义。在新的生活中,属于过去的意义会自己找上门。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