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沐森藝術節

蔚藍天空
·
·
IPFS
·

受邀於7/5(六)這日,在南風劇團的黑盒子劇場,擔任「小沐森藝術節」其中一日節目的與談人。

對於我來說,這是個特別體驗,因為之前就知道要辦這個藝術節,但活動流產了幾回,這次集結更多人力與資金,終於能夠舉辦。這個活動,是藝術節為期幾週裡的其中一個,名稱為「WeR明信片- 夏鳴 」。之所以用明信片的意象,是因為希望劇場能成為這片土地故事敘述的一道風景,而這次的表演參與者,都有15分鐘時間來演繹創作,無論創作是片段或完整,之後還有與談人與觀眾的討論,能夠集中更多意見,讓創作者能更加審視自己作品,或延伸作品達到更打動人的成品階段。

所以,這對我來說更加特別。參與演出人中,除了幾組劇場新人,他們都是專業表演系所出身,還有我的劇場前輩,與海外歸國的舞蹈系教授,心裡直打鼓,我是哪根蔥啊,除了混的時間久些,實作經驗多些,在理論上倒是沒多大充實,要去評論這些表演,還是緊張。

不過,現場的談論倒是滿高昂的沒有冷場,讓我放了不少心,活動過後整理一下,就來介紹這幾組表演。其實自己一直反芻著,新世代劇場人到底都在想甚麼? 發現自己想太多,我就是個看戲的,融入劇情給予感想,新人們需要的是意見與鼓勵,他們會自動地前進,劇場會一直有人做著,新人會不斷投入,即使困難重重,但人生會獲得更多成就感與目標。

1 《呼‧吸》- 林燕霓

單人表演。一張許多張全開牛皮紙組合的大紙張,原本平鋪在地,表演者一手揚起鑽入其中包裹自己,緩緩前行間,那團紙張有所張闔並發出聲音,最後被掛在一旁椅子上,表演者講述對於生命的體悟。原就認識燕霓,因為去年的合作結緣,她在台北也參與同學創立的劇團,而後回到高雄也參與劇團與劇場演出,我是知道她做這表演的用意,經歷一場人生中的重大離別,我心疼小妮子,藉由創作抒發,同時淬鍊出好的作品。

2 《花耶菜也》- 石聿東

算是我的劇場前輩,但我們卻沒在劇場交會過,這算是第一次。會認識是因為他當時于誠品任職,而我剛開始接劇場工作,深感自己不足,經常在誠品找些怪音樂,而他也很盡職地介紹些稀奇且特別的音樂,我們很快就聊了許多,後來幾經輾轉,他對於人生有了許多不同嘗試,目前正在鑽研花道。他對於花道的詮釋非常特別,所以表演中使用一朵花耶菜和一朵玫瑰,將花耶菜與玫瑰分解成許多部份,最後再重組成一個賞心悅目的作品。花藝與劇場有何關係? 就藝術的融通上來說,過程的解構與重組,不正是一齣劇的形成過程? 實在佩服前輩這樣簡單又深遠的詮釋。石聿東當然是化名,也是將真名分解,與表演形成呼應,多心細的一場表演。

3 《穿過夜晚》- 編導:張恩瑋、演員:鄭祺耀

講述演員機車環島的親身經歷,充分利用肢體與聲音的實驗劇。平述直接的故事,隨著肢體的鋪展有了實境想像,而加入的聲音變形彷彿一道內在聲響,成為演員在旅途中的自我對話。雖然演出形式上不算特別,但整個表演明朗,讓觀眾很能投置自身於故事中,事後討論裡,對於更完整這故事,自己則表示興趣,畢竟所謂「聲音實驗」這部分能玩的更多,能展現出令人驚喜的創意,是這個表演日後的潛力。

4 《心所》- 張崇富

旅美三十年,每年都要由美中輾轉歸家,講述著親情羈絆、化身照護者重新學習愛與責任承擔的故事。其實這都是演後討論,表演者的講述,我對於舞蹈的直觀,則是感受到一種「輪迴」。愛是一種給返,情緒的起落、生命經歷亦是如此,特別是如此近距離觀看舞者跳動,舞者的呼吸就在面前,讓情緒更加激撼,彷彿被一股能量沖激著。果然是資深舞者,即使是一場概念所構建的演出,依然讓人心動盪著。

5 《這裡沒有停車格》- 黃政全、林義豪

新生代劇團「貼特製造」,由兩位馬來西亞僑生與同學組成。他們藉由求學時找停車格的事件,衍生為人在異鄉求學追求安身立命之地的聯想。整個作品雖然是兩個演員,但演出同一個角色,有時像是自我對話,有時又成為室友,又時而成為不同年紀的自己,節奏快而緊湊,沒有絲毫喘息的時間,這時就不得不佩服,年輕就是體力好,能夠做出頗高壓的肢體表演。敘事簡明又快速,讓人無法分神,必須要時刻注視著演員的一言一行,很值得再延伸成更完整的表演。

6 《幾米拉尺》- 珮珮

由香港移居台灣,這故事不僅是對於父親的思念,更延伸著對於鄉土與愛情分隔的想念,藉由一把「魯班尺」娓娓道出。最初,表演者介紹了下魯班尺,其上的兩行字分別是黑色與紅色的由來,然後她說自己父親是工地監工,家裡最多的兒童玩具便是這種尺,父親會拿這種尺搭建成隧道然後放上彈珠,最後這把尺拉開放置在地上,表演者一點一點折起收入,一聲聲爸爸,隨著折起幅度漸小,彷彿見到一幅心電圖逐漸呈現平息,收入的瞬間演出結束,但那一刻我泫然欲泣。這已經是頗完整的故事,但我又希望它能更延展些,藉由如此簡單的道具,創造出如此多樣意象,令人欣賞的一個演出。

這幾個表演都被熱烈討論,對於創作者和表演者來說,是很珍貴的經驗,也是重新審視作品的機會,對於後續創作的思考角度也能更寬廣,這樣的活動是播種,無論種子能否在日後發芽,但至少有真正萌發成長的機會。創作的人都需要發表平台,劇場的平台是最難尋得的,而且發表平台門檻也算是比較高的,可見到這麼多人持續投入著,說明劇場的魅力還是難以取代。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