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弓長先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改變的循環

弓長先生
·
·

用一張圖來簡單說明改變的循環,還有改變(無論是自己,或是期望對方)怎麼會那麼難。

改變的循環

首先,現況未必都是舒適,但至少安全。

現況會不斷受到外來的刺激和內在的紛擾,有沒有機會看見核心問題倒是要看緣份了。因為只要責任沒有釐清,問題似乎永遠都是別人(外在的問題)。

不過無論如何,外來的刺激都會造成我們內心的混亂,儘管現況未必舒適,但相對安全。

所以多數接收了外在的刺激走到混亂的階段就會沿著虛線走回到現況,期待對方改變也是一樣,有時期待對方改變卻一直製造對方的混亂而不是讓對方有更多的安全感,也只是讓對方「選擇」回到現況而已。

有些人辛苦走過了混亂的階段開始有了一點點改變,不過也因為這樣的改變對自己對身邊的人或許都產生一些不習慣,於是還是回到現況好了。

最難走到的大概是整合的階段,一旦能走到整合,往往可以看見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儘管仍然還是會感到困惑、對自己產生懷疑,也是有可能放棄回到第一階段的現況,不過通常能走到這,對自己對他人的課題相信已經有了很大的辨別。

接下來就是持續不斷的練習。很多人在面對改變的練習時,都會覺得不習慣,但實際上現在的習慣不都是從不習慣而來?

等到這一切的不習慣都變成了習慣,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現況,然後再次接收外來的刺激,產生持續一層層成長循環。


在這迴圈中,最常面臨的是很多人在面對外在刺激的混亂後跟我說:「如果身邊不要出現那麼多惱人的事物,會感到輕鬆自在,最好是可以遠離塵囂?」

我:「那試著閉上眼、不能睡著、一動也不動的坐著一個小時,杜絕一切外在的聯繫,看看是否能感到輕鬆自在?」

答案幾乎也都是否定的。

因此說明了很多人以為無法平靜、無法輕鬆自在的原因是來自外在;

實際上,

無法平靜無法感到輕鬆自在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各種念頭。


無法如實「面對」自己的念頭,不斷給予評價、判斷。

且又無法「處理」這些念頭產生的糾結,無法釐清界線。

更是無法「放下」對產生這些念頭事物的不當期待。

光是無法在自己大腦中分辨出「事實」與「想法」差異,就大大的影響了平靜的狀態。

在混亂的階段,好好的回歸到自己身上吧。

同時,在認真想想是否需要「改變」或做出任何「些微的調整」。

Be Happy

#責任釐清 #為自己負責任

#自我覺察 #內在安頓

#在安然無事中學習

#在風暴中才有能力實踐

#內觀者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