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書匠的日常隨筆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被隱藏的聲音

小書匠的日常隨筆
·
·
外在的表徵,通常是已經被層層包裝過後的內在言語

多年前還在台灣教書時,每天的身心狀態都很疲憊,毫無成就感可言。當時的我,單純以為就只是自己對教職沒有熱情罷了。

每當回想起那段時間,一種無力感總是會油然而生。我任教的學校雖然處於市中心,但學生們多來自整體在經濟結構上較為低層的家庭。一個學生的三年,我曾看到他的笑臉慢慢被憤怒、不滿所取代,口中也開始操起髒話,逐漸會藉著尿遁躲去廁所抽菸,或去校園角落閒逛。當時的我,為了學生的行為和性格的轉變而自責,認為自己沒有盡到教師的職責。然而,真相慢慢被一些事件拼湊出來時,我才了解到,那些學生們的家庭問題,學習動機低落,或是同儕間的人際處理等,互相交錯著,慢慢地,掩蓋住這些孩子們真正想說的話。

在將近十年的台灣教學生涯中,只要一回到家,我只感覺精力完全被抽空,頭腦無法轉動、思考。有時就只是單純坐在電視機前,但我的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一關上電燈準備就寢,我就想隔天要經歷的痛苦,因為我完全幫不了任何一個學生,而我把他們此時的人生掛在我肩上...

終於,一個人生的轉折,我毅然而然決定離開熟悉的地方,飛到另一個國度。

在這個異鄉中,我又再度進入了教學的領域。但這次,我決定,學著認識一個事實,也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有著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的影響,有著自己的想法,但卻有可能隱藏起自己真正的聲音。我想試試,幫助他們去找回自己真正的聲音,但我也會好好放手,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生命旅程。

我一直引導著他們去找問題,去問問題,甚至質疑任何可能的答案,包括來自於我的講法。有些孩子初見面時展現出的高傲態度,讓我認識到,他們可能嘗試隱藏的脆弱。有些孩子逐漸變得憤怒、不安,讓我慢慢了解,他們可能正在經歷的風暴,或許他們無法理解,只能藉由憤怒隱藏他們的沮喪、難過。有些孩子決定走出「框架」,但他們心裡對主流典範的害怕,對外呈現出對他人的疏離和攻擊。甚至還有孩子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逐漸走向精神狀態的崩潰。

以前的我,恐怕會比這些孩子們更加痛苦,更想逃離現場。

現在的我,除了學會釐清情緒上的界限,我也不再去裝作聽不到自己內在的聲音,不去揣測他人的眼神或想法,不去將別人的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更不去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也更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這些孩子們是我人生中的過客,但和他們的每一次相處,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成長和新的視野。對於現階段的我,清楚知道我無法去幫助每一個學生避開人生的風雨,但我希望,在與他們人生交匯的那幾年,能帶著他們認識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和力量。在往後的人生波浪中,他們會記得正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記得,縱使痛苦,但他們仍有力量可以度過,仍有愛他們的人在陪伴。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