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hsiang6912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從小到大被家庭和社會,給予「理所當然」的期待的故事。比方說,聽過怎樣的說話、被要求扛上怎樣的擔子?在這樣的成長路上,有著怎樣的行為模式、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當中又承受了什麼?

hsiang6912n
·
·
一個農家小孩的故事

我從小就是那種「不能失敗」的孩子,因為我是農家出身的小孩子。

我們家種田,靠天吃飯。爸媽日出而作、日落還沒休息,手上永遠有磨不乾淨的泥巴。我從小耳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你要好好讀書,不能像我們一樣一輩子靠勞力。」

記得有一次小五段考,我只考了全班第八,回家後媽媽沒罵人,卻默默去廚房多煮了一道菜,邊炒邊說:「以後不要當種田的,靠天吃飯是需要運氣的。

那句話我既得很清楚。我從那天起,就告訴自己:「我不可以讓他們失望。」

所以我有努力讀書,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就是會用功。別人放暑假去玩水,我在田埂邊寫作業,偶而還要幫忙田裡面的工作;冬天冷得要命,爸媽還是五點多就起床去巡田,自己看了也覺得好辛苦。

我不是沒想過自己喜歡什麼。其實我的興趣很多,小學寫毛筆字比賽拿過獎。所以家人並不反對我學習甚麼。

為了幫家裡省錢,約了妹妹一起考高中,我們考上了公立學校。那時鬆了一口氣,想說為了這個家省了更多。

到了報名當天,我開始迷惘。我不知道要讀什麼科系,卻常常夜深人靜時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但家人其實是沒有給壓力,就是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我很慶幸這一點,覺得我的父母是很開明的。

現在的我,仍然在學習和那些期待共處。我學著感謝,也學著劃界。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自己。因為我知道,我若失去了自己,那再光鮮的成功也不會快樂。

農家孩子從不怕吃苦,我們早就習慣把責任抗在肩上。只是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把這份責任轉化成選擇的自由,而不是一條不能回頭的單行道。

這是我,一個農家孩子的故事。承接著土地的堅韌,也慢慢學會讓自己,活成真正想成為的人。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