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嗎?原來很多高階主管都去攻讀DBA——元智DBA解方經濟論壇的深度啟示

你不知道嗎?原來很多高階主管都去攻讀DBA——元智DBA解方經濟論壇的深度啟示
原文文章來源:石頭哥的《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
一場價值500萬的饗宴
你知道嗎?其實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高階主管,都選擇去攻讀DBA!這個趨勢,連我自己最初也大感意外。
那天校友總會長 魏崑楠博士捎來一封LINE訊息,要我請個假去聆聽前教育部長吳思華,以及來自 6所有辦理DBA產業博士學程的副校長、執行長的DBA解方經濟論壇。坦白說,我掙扎了許久,因為議題是:各校發展策略、未來DBA發展展望。這2個議題與我何干呢?這不就是從產品經理人的視角去看"DBA學程"這個產品,那這真的有透過消費者視角去設計的產品嗎?好吧,姑且聽之就當作去會會老朋友吧。
在會場入口一望,超傻眼的我,竟然看到座無虛席的畫面(如照片所示)。這些年我們真的太認真、太聚焦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竟然有這麼多業界頂尖的高階主管,都默默加入DBA共學共榮的行列了。
好吧,我一開始也跟許多人一樣疑惑:「DBA真的適合我們這些職場高階主管嗎?」。但帶著這樣的問題參加論壇後,當品保的我重視務實確認,也就連換了 5張名片,驚訝的是這些來自校攻讀 DBA學程的竟然從董事長、總經理、執行長、處長都有,看來他們正以行動驗證:DBA如何提升企業DNA、發揮放大戰術槓桿的新顯學。

磚塊VS教堂,如何透過轉譯成為絡繹不絕的經典
從碩士到唸博士,就好比從學習到研究,是完全不一樣境界與難度的。碩士,著重在深度學習,透過反覆學習梳理,你就可以登上一座高山一覽山巒美景。博士,著重在寬度、廣度的研究,我們光從Research這個字,就可以體會出你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你的專業技能,反覆拆解重新依據知識框架組合成群山美景的視野。
但是光看到 PhD唸 7年,所有產業高階主管、企業家望之卻步想都不用想。DBA產業組是因應時代快速變遷的產物,導入台灣也才不過 9年的光景,而且企業普遍不承認 DBA博士學程的畢業證書。不過,都高階主管了,唸 DBA產業組,難道是為了名氣、面子嗎?吳思華教授認為大可不必,來就讀就是希望來自業界的高階主管、企業家能夠把自己從專家升級成為智者。
他舉出"磚塊VS教堂"的案例;擁有3000尊雕像的米蘭大教堂,他要如何褪去宗教色彩還能吸引廣大的遊客前來參觀?"轉譯"的技能非常重要。也就好比你去攻讀DBA產業博士,你要如何透過教授傳遞的"單元理論",搭配你的一身專業技能變成可行的整合方案,讓你所處的企業展現出更卓越的價值。

走出DBA大門,執行長希望你得到什麼?
從中山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尚未有DBA)、嘉義大學到元智大學的DBA執行長謝志宏,以管理學院院長黃敏萍教授共 7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分別闡述他們的理念與DBA學程的發展現況。對於某大學 DBA 45個學分、6成陣亡率、每年報考15位左右,畢業生只有2、3位聽了著實嚇了我一跳。不過,我還是概略的整理出兩張圖表,這些學者們從產品經理人的視角,期望這個DBA學程能為產業帶來什麼貢獻?
一、希望來就讀的企業高階主管、企業家能透過 DBA的學習歷程,建構出理論框架、思考框架、在透過實務經驗的"厚描",轉化成企業個案,甚至成為教學個案。
二、DBA學程會帶領大家透過提問題(講個故事),進而引發彼此討論探索提意見(產生觀點),最後產出問題、策略的解方(辨識KSF;關鍵成功因素)。
三、學習如何拆解別人的提問、訊息,識別訊息的核心要素是什麼?別人問題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同時如何分類歸納整理出問題核心,進而透過學術知識的提煉,建構出適合你的企業決策框架,再透過讓人看得懂的框架去實踐你的目標。

萃取你的專業,建構成模塊,成就企業成功的戰略槓桿
我以一位消費者的視角去思考:我想通過 DBA學程得到什麼?我認為一個高階主管、經理人你在職場碰碰撞撞中,不管是磨練了10年、20年、30年,當你透過 DBA產業學程的就讀,就是讓你的專業技能結合學術知識框架,把你這些年來的功力,萃取成模塊,讓你的腦袋有正規的思考框架,建構出類似標準SOP或是教學個案,不管是A, B, C, D誰來套用都能產出一致的結果。
這好比協助你把這些年的成功經驗,梳理提煉成模組化,就可以讓企業快速擴張,複製出無數的成功。換言之,DBA產業博士班最核心的價值,也是戰略槓桿的精隨:讓有限的管理智慧,產生無限的組織價值;也正是現代企業治理中的完美體現。
從ISO思維到金字塔原理
當你把自己在職場中對解決問題、提出方策的觸角伸出去,去展現對知識探索的渴望,你就會觸類旁通。就好比你能夠運用熟悉的 ISO一階、二階、三階文件的劃分原理,透過「金字塔原理」來闡述,讓同仁能更加清楚地知道展現各層文件在組織管理中的功能與邏輯關係。
為何用金字塔原理強調?因為這「大前提-組織架構-細節支持」的思路,這正好呼應 ISO 文件的分層架構。品質手冊,不正是金字塔頂端的原則與方針;程序書,正是金字塔中層的結構與流程的概念;作業規範,就是行動細節與行動指導。這種金字塔式結構,能兼顧不同管理部門的高度統一,同時也透過動態式的三階文件修正,讓現場的標準作業SOP落地執行,達成連大象般的企業都能整齊劃一的步伐跳舞。
把你的專業提煉成放大槓桿效應
要成就企業真正的「槓桿」效應,高階主管必須淬鍊你腦袋瓜中的決策思維,掌握如何借力使力,讓有限的資源產生無限乘數效果。你能夠晉升到這個位階,不是因為你天生就多麼厲害,而是企業願意犧牲必要的利潤,容忍你不斷的從錯誤中披荊斬棘前進,才會造就今日成功的你。但是企業要的是法治不是人治,你必須研究提煉出你身上的精華,成為企業的倚天劍屠龍刀,才能讓企業不斷的擴張獲利產生複利效應才行。

總結:DBA助高階主管從專家蛻變成智者
坦白說,石頭哥我參加這次DBA經濟論壇後,整整花了兩週的時間沈澱思慮,翻閱了很多網站、閱覽很多篇文章,我想好好研究琢磨:到底各校的 DBA產業學程,真的能幫忙我們高階主管什麼?我以經歷為出發點,深入探討高階主管為何應考慮攻讀 DBA產業博士班的核心價值與必要性。
我想與其忐忑不安在美國關稅匯率,不如在這不確定的年代,高速變動的產業環境下,好好讓自己在DBA學程中來個沉浸式旅行,將你多年歷練與實戰經驗,透過理論與學術框架,重整DNA建構屬於你特有的武林秘笈,進而為企業創造組織擴張與長遠成功的戰略槓桿。總結來說,攻讀DBA是高階主管從專家蛻變為智者,並賦予組織企業可持續發展動能的重要途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