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挫折到攻擊:中共喉舌「鍾一平」如何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
作者:倪世傑

在兩岸關係高度緊繃、國際情勢急遽轉變的背景下,中共喉舌《人民日報》評論員「鍾一平」,自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翌日即發表第一篇重砲評論,在13個月中撰寫八篇對準賴清德的政治攻擊評論文。
「鍾一平」是《人民日報》編輯部的一個筆名,隱含意是「中共中央一級事務評論」(中、一、評),其最早於2015年2月就出現於該報人民論壇上發表題為〈要做實幹家 不做清談客〉的八股文章。
10年後的2025年,這個筆名重出江湖,其名聲雖不若長期評論國際時政的「鐘聲」(筆名由來:中國之聲)以及宣揚中共黨建的「任仲平」(筆名由來:人民日報重要評論),但由於其係在賴清德就任總統翌日,《人民日報》就大刺刺地刊登〈台獨工作者一紙空文賣國禍台〉一文,才讓人又注意到這是否又是一個重新出土、專門評議所謂「台灣當局領導人」的筆名。
本文以「鍾一平」的系列評論為研究文本,探討其語言中如何系統性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並如何透過「國家背叛者」、「戰爭挑釁者」、「中華民族墮落者」等標籤,導向群體型道德基礎中的忠誠、權威與聖潔的認知框架。透過社群網絡分析與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s Theory, MFT)結合,我們得以辨識出這些評論並非單純謾罵,而是中共在對台整體政策長達十餘年失利的情況下產生的心理挫折中,所進行的一種象徵性攻擊與群體動員行動......
全文閱讀:
中國從挫折到攻擊:中共喉舌「鍾一平」如何建構賴清德的負面意象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