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國際 udn Global

@udnglobal

轉角月影花怪談/遊廓女悼亡友——〈滿花樓怪談〉的日治台灣女性情誼

這些詭奇、古怪的內容,依附在大眾文學、藝術創作與殖民記憶,靜靜躺在台灣歷史的角落

猛犬注意:勤奮而強悍、靈巧而堅定,流傳千年的歐洲獵犬形像

「國際狗狗日」這天,本文特別分享藝術史生動有趣的獵犬形象,展現人犬之間獨特而緊密的情感紐帶。

緬甸軍事政變四年後,地域認同與世代的差異:緬甸華裔在台灣(下)

時間一久,過往的團結產生質變,在台緬甸社群對於軍政府的態度出現分歧。2021年緬甸政變至今已過了4個年頭,在台緬甸社群對於這場曠日費時的反抗,態度上出現了什麼變化?

「緬甸出生、台灣長大」,常被錯認孤軍的那群人:緬甸華裔在台灣(上)

總數約十多萬的緬甸華人族群如何來到台灣?來到這裡後,他們的心路歷程又是如何呢?

唯一的武器是相機:新聞記者在加薩遇害人數已超過220人,報導真相的致命風險

「她是一位年輕美麗的母親,而她唯一的武器就是一台相機。」

從英超「億元先生」到曼城棄將:格拉利什的王子沉浮記

這位曾經的球場王子,能夠找回過去的靈氣嗎?

如何檢視女性政治人物?看見性別,更看見階級、族群、文化的多重結構

當面對藍白營的女性政治人物時,性別不能做為唯一分析視角。因為女性也可能透過服從、參與父權社會裡的性別秩序與角色期待,進而鞏固父權社會的權力分配機制。

政壇如何「厭女」:粉底液、化妝與美的勞動,女性的公共參與雙面刃

粉底液日前成為台灣政壇關鍵字,但討論化妝與粉底液到底算不算「厭女」?

日本2027廢止外籍技能實習制度:衍生的外國人犯罪問題

原本應該是立意良善的制度,如今卻演變為外籍移工與日本人之間的夢靨......

全球人道援助工作者383人死亡:遇害人數創歷史新高,超過半數在加薩喪命

許多案例的加害者,是來自「國家的力量」——亦即政府或軍隊。

比亞迪過台灣的啟示:「中國製造2025」戰場開打,與自由世界的安全挑戰

北京可藉產業在全球的擴張輸出其價值觀與制度模式,將科技體驗、地緣政治與政治意圖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那些年我忘記還的書:逾期超過半世紀,美國圖書館為何逐漸取消罰款制度

「借書不還,再借不難?」

ONE PIECE!印尼《航海王》旗幟運動:用草帽海賊反抗普拉伯沃政府

「骷髏的旗幟是我們『信念』的象徵!看吧,誰都無法折斷!」

Scherzer vs. Kershaw:大聯盟至尊對決,球迷的青春回憶錄

年紀越來越長的兩名當代巨投,能繼續在投手丘上用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動作料理打者幾次呢?

擁核才能嚇阻敵人?日本是否正在走向「共享核武」的分界點

日本如果要比照北約模式,讓美軍將核彈頭借放在境內,勢必會打破日本自1967年以來主張的「非核三原則」(境內不保有、不持有、也不引進核武),也會違反日本《憲法》第9條——日本國民衷心祈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久放棄以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或以武力威脅或動用武力來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畢竟核武的嚇阻力,就是建立在武力威…

全球唯一原爆受害國的矛盾情結:核武是最廉價武器,還是日本碰不得的禁忌?

這句:「核武裝是最便宜的」,聽在日本反核武運動的耳裡,已經不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簡直有如黑色幽默。

到府組裝客製木馬:俄駭客用中國 AI,遠端生成惡意程式碼攻擊烏克蘭國防部

烏克蘭國防部遭攻擊,主因是俄羅斯國家級駭客組織利用中國AI製作的惡意軟體。

烏克蘭現場/20歲的俄國兵戰俘,一個俄軍不會記得的名字

從2022年戰爭爆發後沒多久,俄羅斯兵源不足的問題已經顯現,為了補充兵力,俄國政府開始讓監獄中的罪犯充軍。

拘留營中綻放的GAMAN之光:二戰的日裔美國人將苦痛轉化為家族藝術傳承

紐約知名設計師與藝術家達娜・棚町(Dana Tanamachi)將祖父母在二戰於美國拘留營的人生經歷融入藝術作品。

二度流亡的巴勒斯坦難民:《邊境風暴》與75年未解的人道問題

在回到家園的情況渺茫,收容國態度又曖昧不明的情況下,部分巴勒斯坦人被迫二度踏上逃難的旅程,去尋找另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