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看見香港光復的希望,是我們的工作」:歐洲香港人聯盟群像
作者:辜泳秝(Yongli Ku)
歐洲香港人聯盟(The European Hong Kong Diaspora Alliance, EHKDA)經過兩年的籌備期,終於在2024年9月30日宣布成立,選擇在中共第75個國慶節前一天,繼續向著推動香港民主的工作邁進。
《轉角國際》在歐洲香港人聯盟的邀約下,採訪了聯盟中的4位成員,4個普通的海外香港人,希望透過他們投入香港海外倡議行動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歐洲香港人聯盟,並且持續關心香港議題。4人的採訪內容分上下兩篇,本文為下篇。

▌「我們的工作是給人希望」──Iverson Ng(愛沙尼亞)
Iverson住在愛沙尼亞將近8年,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笑稱自己是很普通又典型的香港人,上一般的學校,生在香港卻不怎麼喜歡香港的那種。Iverson出生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前,在香港曾經參與不同的公民運動,2012年他第一次參與抗爭反對「德育與國民教育科」(港府推行該學科的目標,是建立學生對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身份認同);大學讀的是國際新聞學,2014年佔中運動時他是學生記者,採訪了許多人與很多抗爭。
2016年在香港大學見證了梁天琦與羅冠聰與彭定康的對話後,發現許多香港人認為香港要獨立,但獨立對Iverson來說並不是香港的解方,再加上在雨傘運動之後抗爭者一個一個被警察逮捕,民意代表候選人被取消參選資格,他採訪過各界人士得到的結論並不樂觀。
眼看香港人的自由越來越限縮,新聞記者的工作也不可能繼續做下去,他看不見20幾歲的自己在香港的未來,也看不見這個城市的未來,所以決定離開,在2017年移居愛沙尼亞,那時候的他並不想回香港。
他坦言,在2019年之前,他是很不喜歡香港的。他說那年他在一個研討會上遇到一個台灣來的學者,他們聊到上千上萬的香港人走上街頭抗議,Iverson當時告訴那位台灣學者,香港人上街走走然後回家睡覺隔天上班工作,制度照舊,抗議不會改變任何事。
但是當抗爭持續幾天幾周,當香港街頭出現了幾百萬人,Iverson開始關注這次抗爭,他才發現這次不一樣了,他每天看抗爭現場的轉播,警察暴力讓他感到沮喪,但他也看到香港人是如何為了香港的未來,傾盡全力的投入在這場抗爭中。
許多青少年上街遭受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暴力對待,讓他感到難以忍受;催淚瓦斯像暴風圈籠罩香港,讓他回憶起2014年的街頭抗爭,讓他也想為香港做點什麼。但眼見抗爭的狀況以及警方的高度準備,他知道自己沒有回去香港的勇氣,他甚至覺得這有可能會演變成六四天安門的血腥慘劇(Iverson認為六四不是事件,而是一場屠殺),他選擇在海外用寫文章、辦活動等各種方式盡力聲援香港的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Iverson認識了許多同樣在海外努力聲援的香港人,這讓他有種自己「再次成為香港人」的感受,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
全文閱讀:
「讓人看見香港光復的希望,是我們的工作」:歐洲香港人聯盟群像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