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谁缝制了奢侈?(一)影子工厂与移工生活的代价
在一件“Made in Italy”的羊绒大衣与一台中国移工的缝纫机之间,究竟隔着什么?

書評•評書|在雨中跟著石黑一雄遊歐洲
無論如何,這篇極短書評也是跳躍的,甚至是語無倫次的,因為我好像看到自己在雨中跳舞,穿過幽靈般的歐洲街巷⋯⋯

总有一天,我们在欧洲会被海鸥杀死?(严肃)
提起欧洲城市里的海鸥,人们总会露出一抹苦涩的围笑。

足球的「離別之夏」(下):再見了傳奇,魔笛、KDB、穆勒等歐洲豪門巨星離隊
2025年夏季轉會窗,對於全球足球迷來說,註定是個充滿離愁別緒的季節。

活在當下的藝術~比利時🇧🇪 根特𝐺ℎ𝑒𝑛𝑡篇
**古城深處,映照當下的時光**根特這座古城,藝術氣息濃厚且富含歷史感。行走街頭,隨處可見充滿創意的街頭藝術與保存良好的古建築,市民生活節奏從容自在,彷彿時間也放慢下來。每一刻,我都感受到活在當下的真實與美好。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根特帶給我難得的平衡與寧靜。置身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當下,成為我獨特的生活體驗。

在保姆式国家丹麦成长:一个非西方人的体验
针对非白人占多数的社区,政府出台的政策让原本紧密的社区结构出现裂痕。

日不落的北欧夏天,为什么我总想躺着
夏天虽然美好,但警惕“光疲劳”

我在西班牙打黑工
同温层的泡泡太过舒适,以至于有时会让人忘记真实的、复杂的世界。我不能说她们是坏人,但她们生活在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里——一个有着复杂地域认同、等级观念、生存智慧却也充满偏见的世界。

被要求“像恋童癖一样思考”或“表现出想自杀的样子”:爱尔兰 Meta 训练 AI 的工人发声
为 Meta 训练 AI 工具的爱尔兰内容审核员在工作中被要求"像恋童癖一样思考",他们实际受雇于一家外包公司。部分员工表示,他们不得不整天编写与自杀和自残相关的"提示词",以帮助 Meta 的"Llama"AI 产品学会正确应对这些请求。

德国四分之一移民想离开!欧洲移民政策陷入"既要又要"怪圈
● 移民为何离开德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其他国家对经济成功的外国人更具吸引力。● 德国的官僚主义和种族主义让外国工人望而却步● 欧洲正在对移民失去吸引力?

普拉托的年轻华人:在意大利的"小中国"关于归属感的对话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归属和在两个世界之间寻找自己位置的故事。在普拉托的小中国,人们不是在选择成为中国人还是意大利人,而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一种既不完全是这里,也不完全是那里,但却完全是自己的方式。

荷兰政府又倒了:一个“小国”的移民大麻烦
荷兰社会关于移民的政治讨论中,不同类型的移民流动在政治话语中被混为一谈。

欧洲新客:他乡变故乡,你的欧洲生活指南
《欧洲新客》不仅想做一个媒体平台,更想做你探索欧洲的指南和伙伴。我们期待能够与你一起记录属于我们的故事、思考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我们期待能够和你一道在欧洲重构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 在异乡创造新的归属感。

「讓人看見香港光復的希望,是我們的工作」:歐洲香港人聯盟群像
認識了許多同樣在海外努力聲援的香港人,這讓他有種自己「再次成為香港人」的感受,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

普通人的民主抗爭:專訪「歐洲香港人聯盟」
4個普通的海外香港人,希望透過他們投入香港海外倡議行動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歐洲香港人聯盟,並且持續關心香港議題。

邁向東方的漫漫長路:觀看德國紀錄片詩人克普的地景人物行腳
紀錄片導演克普則選擇了人物與地景的小敘事,行腳邁向主流所陌生的東方,與那些大敘事一起,為我們對德國與歐洲的理解提供了厚實的份量。

这样的巴塞罗那
回忆这座城市时,脑里总是闪过它橘红的光影。

威權懷舊症?羅馬尼亞失靈的民主制度,政治走向極化回頭路
有48%民眾認為共產主義政體對羅國是好事,反對只有42%,46%民眾則認為1989年之前的生活更好......

漫評》藝術家的人生笑著笑著就哭出來了:讀《The Artist:藝術家的鳥生活》
關於藝術家的真實生活,我們已經聽過許多。我看過最鉅細靡遺的描述,就是《藝術家之死:數位資本主義、社群媒體與零工經濟全面崛起,21世紀的創作者如何開闢新局?》。而《The Artist》這本漫畫,可以算是圖像版的《藝術家之死》。裡面提到的各種處境,都會讓投身藝術的人心有戚戚焉,彷彿藝術世界的泡泡在你面前一一幻滅。

歐洲金融機構搶進比特幣與以太幣 資金流向百倍潛力幣
隨著歐盟 「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 正式生效,歐洲傳統銀行業與加密貨幣市場融合迎來重大進展。近日,西班牙金融巨頭 BBVA(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 獲得監管機構批准,正式進入加密貨幣交易市場,開始為客戶提供 比特幣(BTC) 和 以太幣(ETH) 交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