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我们在欧洲会被海鸥杀死?(严肃)

欧洲新客
·
(修改过)
·
IPFS
提起欧洲城市里的海鸥,人们总会露出一抹苦涩的围笑。

说起在欧洲最实在的祝福,除了“小心小偷”,还有“小心海鸥”。

是的,提醒你注意海鸥的欧洲朋友,十有八九是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也许被海鸥“友好”问候过,也许被抢走过刚买的三明治,更没准曾被热腾腾的海鸥屎当头浇下……

总之,提起欧洲城市里的海鸥,人们总会露出一抹苦涩的围笑。

(图片来源:tenor.com)

欧洲的海鸥有多危险?

英国和荷兰的居民对此深有体会。

据英国《卫报》2025年报道,苏格兰政府计划召开“海鸥峰会”(Seagull Summit),首次将地方政府、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和公共安全部门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城市中越来越频繁、激烈的海鸥袭击行为。苏格兰公共健康部门的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夏季,就有超过200起与海鸥有关的人身伤害事件被报告,其中包括啄伤、撞击甚至跌倒骨折等意外事故。

被海鸥“围攻”中的人类。(图片来源:tenor.com)

一位苏格兰议员公开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措施,人终有一天可能会被这些鸟类害死。

荷兰同样问题严重。2024年,阿姆斯特丹大学医疗中心(Amsterdam UMC)甚至向员工发出内部警告,要求“避免单独在某些区域吃东西”,因为保护巢穴的海鸥多次袭击医院员工,造成至少5人受伤

各种海鸥抢食、啄伤人的视频在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上屡屡走红,评论区几乎都是“我也被海鸥抢过”的共鸣。甚至在Reddit爱尔兰社区,有人发帖问:“请问有人被海鸥袭击过吗?”下面一位网友回复道:“去年夏天,在都柏林Howth港,一只海鸥俯冲下来,从一名女子嘴里啄走薯片,把她的嘴唇撕裂了,血流不止,最后救护车赶来把她送去缝针。”

一只欧洲海鸥在抢夺人类的午餐。 (图片来源: loki11/Public Domain)

根据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的科普,一只成年欧洲银鸥翼展可达1.4–1.6米,体重约0.8–1.2公斤,俯冲速度接近每小时40公里。即便不是蓄意攻击,如此大的体型和冲击力,也足以造成严重伤害。

危险,但濒危的海鸥

海鸥是智商很高的物种。它们会使用工具,比如用面包片当"鱼饵"来钓鱼,或者故意把贝壳扔到坚硬的地面上砸开,甚至学会了如何打开垃圾桶盖子。海鸥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记住人脸,识别经常喂食它们的人,甚至能记住几个月前见过的人。在集体觅食时,海鸥还会进行"民主投票"——当一只海鸥发现食物源时,其他海鸥会观察它的行为,如果足够多的海鸥认为值得,整个群体就会一起行动。

扑食薯条的海鸥群体。(图片来源:baamboozle)

除此之外,它们甚至学会了利用人类的交通系统。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一只GPS追踪的海鸥居然学会了"搭便车"——搭乘垃圾车从旧金山的回收中心到80英里外的堆肥场觅食,而且一周内重复了两次这个行程。这只聪明的海鸥显然计算出搭车比自己飞行更划算,尽管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

Courtesy of The Waterbird Society

这些超凡的适应能力让海鸥在城市环境中如鱼得水,它们已经深度适应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城市里的海鸥看起来气焰嚣张、无法无天,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很多动物保护组织长期呼吁公众认识到:欧洲不少海鸥种群其实正在衰退。

以英国最常见的欧洲银鸥(Larus argentatus, European herring gull)为例:根据英国鸟类保护红色名录(2024版),其在英国的繁殖种群比1969年下降了超过50%,被列为"红名单"高度关注物种。尽管全球总体上欧洲银鸥仍被IUCN评估为"无危",但英国的局部种群呈明显下降趋势。

西班牙的黄腿鸥(Larus michahellis)和法国的银鸥也出现类似趋势。在西班牙,最常见且与城市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海鸥种类是黄腿鸥(Yellow-legged Gull,Larus michahellis)。他们活跃在在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加的斯等沿海城市,你能在港口、海滩甚至城市垃圾场看到它们觅食。但近年来,西班牙北部加利西亚地区的研究显示,黄腿鸥的繁殖数量自2000年代高峰期以来已经下降了约60%

无独有偶,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最新监测显示,过去二十年里,法国的银鸥在沿海繁殖的数量下降了近40%。

鸟类学家指出,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使海洋鱼类资源锐减,导致海鸥失去传统食物来源。而湿地、海滩栖息地被城市开发蚕食,使它们不得不涌入城市,与人类"抢食"甚至筑巢。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鸥并不是城市的入侵者,而是城市化和生态失衡的牺牲品。它们运用自己的超强智商来适应环境变化——这些聪明的鸟类快速学会了城市生活的"游戏规则",知道哪里有垃圾桶,什么时候人类会出现,甚至学会了预测人类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旧金山那只搭垃圾车的海鸥,还是欧洲城市里"抢劫"游客的海鸥,都在用同样的智慧寻找生存出路。城市中人类与海鸥的尴尬共生,是整体生态危机的一个缩影。

海鸥从商店偷窃食物。(来源:gifdb.com)

苏格兰“海鸥峰会”的启示

2025年4月,苏格兰政府召开了首次“海鸥峰会”,会上提出了三点核心共识

减少食物诱因:城市应当改进垃圾收集系统、限制户外随意喂食,避免给海鸥提供过多“人造”食物来源。
营造合适栖息地:修复沿海湿地和海滩栖息地,鼓励海鸥回归自然环境,而不是依赖城市。
公众教育与适度管理:通过科普减少公众误解,必要时采取人道手段驱离个别高度危险的个体鸟类或种群,同时不应损害整体种群健康。

峰会的结论很明确:驱逐海鸥、甚至呼吁“灭绝”的声音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减少冲突、恢复生态平衡。

我们应该如何在城市避免海鸥袭击,更好共生?

面对海鸥的“进攻”,作为人类,我们既不必恐慌,但也不能纵容。在欧洲,遵循一些基本建议,能让我们和它们相安无事:

✅ 外出时尽量避免在海鸥密集区吃东西,比如海鸥聚集的海边和广场;
✅ 保持警惕,注意上空,遇到筑巢季节尽量绕开巢区;一位曾被海鸥当头拉屎的女士告诉我们,当海鸥在你附近低飞的时候,很有可能它就要对你“图谋不轨”了;
✅ 不随意投喂海鸥,不丢弃食物残渣。因为海鸥很聪明,它可以记住人类的喂食行为;
✅ 尽量将垃圾妥善密封投入垃圾桶,避免为它们提供食源。

虽然苏格兰的议员十分担心,但我们并不会真的被海鸥“杀死”。不过,如果忽视了生态失衡的警示,人类自身的未来恐怕也不会好过。在城市里避免海鸥袭击、学会与它们更好共生,是欧洲城市化进程走到现在,现代城市居民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