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案.徐子見|「傘運」啟蒙 區選擊敗鍾樹根 中年從政 還押期間父去世
「我們會努力的撐下去,努力的生活下去,不論如何困苦,也會活下去,始終活着才能夠精彩。」徐子見 2021 年 3 月的獄中信這樣說。

【文藝Follow Me】西營盤爵士喫茶店:音樂在這裡是主菜,不只是背景音樂
爵士樂對很多人而言是有距離感的音樂,希望有一天它可以變成一種生活化的體驗,聽爵士樂可以是融入生活的一件事。

Fumi阿姨踹了鄉愿的人、久違了香港、軟弱無用、地獄模式跟最溫柔的我
2025.10.22 這個世界鄉愿的人佔多數,一堆人出來寫文章說踹人不對,要敬老尊賢,不鼓勵暴力。 結果踹人的fumi 阿姨追蹤數八萬人。 也把那些鄉愿的人踹了,荒謬好笑,那些義憤填膺不過就是自欺欺人。 2025.3.17 1. 久違了香港。 第一次帶寶寶出國,先去香港試試看,帶著寶寶根本沒時間滑手機,隨時待命,裝熱水泡奶換尿布,在飛機上隨時待命哄嬰,米餅伺…

風林火山:這個零碎且心急的世界常態裡,老派是一種如此稀缺的道德,這樣的慢、空白、寂靜成為一種無望的對抗。
本篇影論重點:(1)到底好不「好看」?(2)不同時長的版本,是反應觀眾變化還是忘了電影本質?(3)本片耽溺的老派美學,有怎樣的意義(4)導演麥浚龍真正的耽溺是什麼?

《皇后大道的幽靈》
一條街的殖民記憶與城市幻覺

《石牆樹下的香港》
在石牆與樹根交纏之間,我們看見一座城市努力記起自己的靈魂。

香港的村落與學校|城市B面
晚間,去油麻地「中華書局」聆聽講座《從校歌看香港村校發展》 在香港,幾乎每間學校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校歌」,猶如校訓。學生們日常生活里朗朗吟唱的是自己學校的歌曲,在尚未回歸或沒有國歌以前,在更加純樸的年代,校訓、校歌可能是每個學生的“母語”。 坐落於香港鄉村學校(下面簡稱:村校)的校歌歌詞,一般會在開頭描述學校的位置,如茶果嶺四…

我們最快樂|被封殺、被取消陰霾下重演 莊梅岩:要守住一個可以說嘅故事
「對於我嚟講,我覺得自己係做緊啱嘅事、做緊美好嘅事,嗰樣嘢係值得做嘅,我就會堅持,至少喺我堅持到嘅範圍,我都盡量堅持」

兩個殖民地的距離:香港與澳門,從人情到制度的分岔路
香港,是帝國的作品;澳門,是歷史的遺留。當殖民結束,澳門只需換旗,香港卻必須重新尋找身份。

南丫海難13年・專訪3|遺屬徐志盛:「唔會諗放唔放棄,呢個對我嚟講唔係選項」
一場海難,令他痛失家人,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那些看不見的瑰寶 — 淺談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近年來,相信大家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這幾個字可謂一點都不會陌生,因為不管是節慶活動也好,表演藝術也好,甚至就連某連鎖快餐店的焗豬扒飯也曾大肆宣揚自己要申請成為非遺,讓人總有種萬物皆可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掛勾的感覺。 只是,真的是這樣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究竟又是甚麼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於2003年通…

香港破产判定:“无力偿债”怎么算?
香港破产中“无能力偿付债项”怎么判定?一文拆解法定标准、特殊情形,对比内地规则,助你读懂香港破产核心逻辑。

看著香港崩塌香港人落寞、阿布達比人的無用、第一件長袍
2025.10.14 那時在香港西營盤,雨傘革命,我跟先生看著一群人,還有警察,震撼,封街,大場面,先生甚至拍下非常清晰的照片,那是香港變調的開端,在那住了幾年,沒有情感,我討厭香港,窄小的房間跟空間都殺死我,還有蘭桂坊跟同事每天情緒爆炸的氣氛,那些都讓我臉上的痘痘爆了,心裡面也炸了一個大洞,我跟先生說我要離開香港,我沒辦法喜歡…

電影 - 我談的那場戀愛
女主角話「我唔係被騙,我係談咗一場戀愛。」咁究竟嗰場戀愛其實係同邊一個談嘅呢?

香港同性伴侣登记制难产:Ta们不能“合法”参与伴侣的生老病死
在这个我们称作“家”的城市,我们的伴侣关系不被承认。

大坑舞火龍
一年容易又中秋,在上年差不多的時間,我特意去了大坑一趟欣賞一年一度的中秋舞火龍活動,感受一下來自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獨有的魅力。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之後會再寫一個關於它的簡介,所以這裡就先不敘述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到時候可以去看看。 那麼回到正題,大坑舞火龍其實是一項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習俗,其由來相傳是…

九龍城重建 4| 《九龍城寨》取景地 逾半世紀念敬佛社 標誌金柱、跛豪「題字」招牌帶不走
「咁時代係要咁,唔通等佢冧你先搬咩?冇得夾硬堅持霸住嘅,人哋啲舊樓同埋個區咁樣,政府要做嘢,都抗拒唔到佢哋。」

革命之後的一種生存創作策略──顏色擷取樣本
作為一種不同於 《理大圍城》《佔領立法會》《時代革命》那樣的激昂熱血的行動,卻在革命熱潮過後,誕生了的一種溫和的關於命運探索的路線。

城市空間:銅鑼灣觀夏
觀夏」跟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合作,共同營造一個有大量細節講述香港文化的寧靜的空間

南丫海難13年・專訪2|倖存者趙炳全:「我好想知點解沉得咁快⋯點解姐姐走唔到」
「起碼我有個知字,我個心舒服好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