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軒 Sampson Wong

@hinhope

我的開學儀式:中大「哲徑」散步

不論是學生、教師,或是並不在學,「開學日」也可以用來提醒我們保持好奇和學習的心。

隨筆:今天40歲

四十而不惑,對我而言就是,終於記住和做得到,好好用我的energy,去做給大家的創作,我願可細水長流地做下去。

城市空間:告別「字字研究所」

這幾年每遇上心愛的書店結束營運,總是千言萬語,不知怎樣說好。

澳門散步:「路跑」看展覽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去年在澳門待了很多天,去散步和做創作,但沒什麼機會在澳門看過展覽,今年夏天終於一口氣看了幾個展覽,兼認識了更多澳門的藝文空間。由澳門政府和各界策劃的「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除了「主場展」外,還有一系列「公共藝術展」、「本地策展計劃」和「平行展」等,好些我都想去看。我特意在一天裡,跑了三個地方,既…

香港散步:另一個灣仔

每次散步團,都很希望在結束的位置附近,跟本地商鋪(特別是餐廳、咖啡店和酒吧)合作,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回顧路上看到的事物,也支持本地經濟。

灣仔散步:增加睡眠驅動力

日間有足夠運動,可讓人睡得更好。因此,我近年努力推廣多花時間在城市中散步,也跟睡眠相關了!

打開空間: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

這展覽盡用博物館龐大的空間,46位藝術家的作品內容極豐富,認真細看的話,得花上半天,而且會像一直走進不同的區域與空間,穿梭於不同的世界。

城市空間:live show 後的散步

音樂場地也許會消失,但相關的記憶總是超越時間。

書寫50個香港地方:《這座城市叫香港》

我希望通過寫這50個地方,從城市空間的角度,思考香港其實是座怎樣的城市。

城市觀察:香港奇特風景

趁這「半年結」之時,分享完全沒有空閒時間、最忙碌的日子裡,各種「剎那間的城市觀察」

香港散步:那些城市裡的無名空間

城市裡許多無名的路,成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很好奇,命名會否為這樣的路帶來改變?人們又會否採納這名字,真的使用它?

城市散步:重遇夢幻天色

有時一種特定的天文現象,會把我們的記憶,帶回特定的城市空間。

細說從頭:「香港字」的故事

這批「從香港來的字」,促成了無數書籍和印刷品的誕生。

隨筆:遇見城市角落的色彩

把在當時看不到連繫的城市碎片,用一條線串起來,是一種為生活"making sense"的方法。

香港散步:銅鑼灣 Fashion Walk

這一角銅鑼灣的氣氛,總是別樹一格。

香港散步:從太古城到太古坊

這座城市裡,有許多長久以來都存在的藝術作品。它們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所中,漸漸成了大家日常頻繁相遇、親切的存在。

隨筆:香港「無人消費」背後,「城市地方魅力」嘅問題係關鍵

地方、城市空間、文化、故事、歷史、特殊連繫、城市硬件等,呢啲嘢先係真正依附喺香港,完全搬唔走嘅嘢

香港散步:海豚池平台花園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在自己的城市,去到一個從來無踏足過的地方。

感受「地方」:吿別新光戲院

很難想像,在英皇道跟書局街交界、遠方可看見獅子山的街角上,存在半世紀的戲院,終將不再存在。

打開空間: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

再神秘的建築,在今天,都自覺可以找個時間,讓大家有踏入其中的片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