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胡又天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神州大地關鍵詞 89 「皇漢」氣候已成:兩款明末遊戲引發的節奏

胡又天
·
·
神州大地上,「皇漢」主義正在形成氣候。這在政治、社會、藝文、商業上,都是極其值得關注的趨勢。並且,對尚具華夏認同的台灣人來說,我認為,這是值得我們全心投入、鼎力支持的一個陣營。和皇漢站在一起,我們可以為生產與消費的主力:普通漢族男性提供難以替代的情緒價值,更可變現為商業上的動能,以及政治上的統戰價值。

  神州大地上,「皇漢」主義正在形成氣候。這在政治、社會、藝文、商業上,都是極其值得關注的趨勢。並且,對尚具華夏認同的台灣人來說,我認為,這是值得我們全心投入、鼎力支持的一個陣營。和皇漢站在一起,我們可以為生產與消費的主力:普通漢族男性提供難以替代的情緒價值,更可變現為商業上的動能,以及政治上的統戰價值。

  我今天就把用了十幾年的頭像改了,從學士帽改成明制官袍。

  話說從頭。

  自改革開放以降,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佔中國大陸總人口91%的漢族,特別是作為最大牛馬種群的工齡漢族男性,愈來愈覺得,自己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上,是長年被打壓的,其邏輯就是統治階級要籠絡「無知少女」(無黨派或民主黨派人士、知識分子、少數民族、女性)來牽制漢男,不使漢民族主義有團結起來對當道形成威脅的可能。

  在藝文娛樂界,少數民族如滿、蒙的文化人也愛在影劇、服飾上搞「以滿代漢」「用夷變夏」,更與跨國資本合流,搞「審美西化」、「以倭代唐」……在學術界,除了中共官方用「團結史觀」壓制民族主義敘事,一百多年來歐、美、日也炮製著各種論述,不斷在否定、消解、模糊、貶抑「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中心論」的概念,代之以世界史、內亞史、XX史……的視角,美其名曰多元,實則為「去中國化」張目。

  總之,就是存在著一股,或者好幾股延續了幾百年的勢力,在千方百計地壓制漢族,讓這世界上曾經最強大的民族,或者文明,要永墮為奴,以及自恨的「殖人」。最明顯也最成功的就是滿清,雖然清朝被推翻了,但還有餘孽,而洋人中的有識者,知曉大明曾經天下無敵的歷史,也要使盡各種手段,不使那局面重現,不讓中國再次偉大。

  姑且不論這股勢力,這股conspiracy是否真的存在,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有不少人是這樣想的,且能不斷結合時事,把這「國際反漢陣線」(這個名堂是我剛取的)的陰謀論講得愈來愈有模樣。這就是「皇漢」的來源。「皇」不是保皇派(現在就算是搞笑者也不講君主制了),而是輝煌、發皇、堂皇。

  「皇漢」從大陸剛普及互聯網開始便已存在,只是剛開始還不叫這個名,哪一年開始這麼叫的我不記得了,但印象中00年代中期已有。

  早期皇漢的理論還比較簡單、粗糙,甚至偏激,對我這種受著正規史學訓練的人來說,即便能夠同情,但也多半只能敬而遠之。

  及至近年,對得上那陰謀論的事例愈來愈多,我也不免信了幾分。而且,如果說「滿遺」和「殖人」在大陸還要偽裝一下,在台灣是完全不用裝了,甚至就是大張旗鼓打明牌,如那個開「八旗出版社」的富察,出了一大堆內亞史觀、新清史之類跟台獨一起解構中國的大部頭書;以近年實體出版業之蕭條,他背後沒有金主我絕對不信。那他是拿「國際反漢陣線」的錢,還是受老共之命過來「引蛇出洞」(這是李敖之子李戡的說法)?2023年他回大陸探親被捕,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內情又是怎樣?不知道,還請識者有以教我。

  我可以判定的是:這些年曾經和八旗之流玩在一起的台灣作家、政客、學者,嘴上不講「反漢」,實則都是已經把「去中國化」當作毋庸贅言的默認價值,「反漢」甚至不用講出來,這就是最理想的境界──你連漢這個字都不用再提,省得還有人以為漢族有什麼能耐。他們已是如此的成功,直到今年5月,民進黨政府把佔台灣96%的漢族改稱為「其餘人口」,這才讓漢族認同重新成為一件有樂子的事,我也才覺得,「皇漢」思想會在台灣逐漸流行開來。

  7月6日,被賴政府戴電子腳鐐的蔡正元,在與復旦大學沈逸對嗆的時候(〈蔡正元回怼沈逸:大陆压根不敢武统台湾〉,www.bilibili.com/vid...),說「我大明帝國人」,來駁斥欲以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認同來套他的意見──他家是明末即渡海來台的漢人,比絕大多數本省人都早,幾百年歷經各種政權,而皆以傳承漢文化為家風,言下之意就是不會和不夠皇漢、不夠華夏的政權同心。這原是一句戲言,但講出來後,在知乎、B站等地卻引起了一波很大、很有樂子的迴響。「皇漢」的聲量與樂子又提高了。

  然而,真正讓我開始覺得,「皇漢」不再只是怨懟與樂子,而是真正值得投入的關鍵事件,是7月24日發行的遊戲《明末:淵虛之羽》,與稍早在17日發行的《明末:伐定天下》。

  《明末:淵虛之羽》是一款「黑暗之魂like」動作遊戲,年來作過不少宣發行銷,頗有「村裡第二個大學生」(繼《黑神話:悟空》之後的第二款國產3A單機遊戲)的態勢。遊戲名取了「明末」兩字,更讓玩家期待是否有抗清、殺韃子的內容。然而發售之後,玩家卻發現,滿清勢力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僅在英文台詞裡提過一次「清」),主要敵人卻是神秘疾病籠罩下的農民軍、明軍、普通人,甚至復活的崇禎帝──這就好比一款抗日戰爭遊戲,裡面卻沒有日軍,而你都在殺中國人。

  雖然後面會說這是古蜀國某種神秘力量失控所致,不完全是玩家所質疑的那樣,但「貨不對辦」的節奏已成。製作組又解釋說在這個世界裡關外勢力已經滅絕了,也旁敲側擊表示如果做清軍會有妨於民族團結難以過審──但顯然玩家不接受這麼爛的補丁,而且一查發現這工作室和發行商都是海外公司,根本沒在國內申請版號……總之,「反漢」、「逆天」的標籤已經貼上去了。還有就是,這遊戲做得也不太好玩,有資深玩家玩完後評價是《魂》類遊戲的平庸仿品;並且優化做得很糟,非頂級配備都跑不太動。

  我也買了,我顯卡是NVIDIA RTX3060,去年跑《黑神話:悟空》最低畫質還算流暢,這一款就真跑不動,玩了一小時退款。

  3A遊戲開發成本高昂,為什麼這個工作室花5年時間做這麼一款面向全球發行的大作,而要刻意噁心漢人?這很難說得通,但事實就擺在大家眼前。各種解釋都有,我這裡也不瞎猜了。重要的是,大陸玩家在群情激憤之下,紛紛「皇漢」起來,反向推升了一波類似遊戲如《無限機兵》和一些華夏主題產品的銷量,其中最吃香的一款就是《伐定天下》。

  《伐定天下》是一款低成本攝製的互動影遊,就像我前幾回提過的《撈女遊戲》,它改編自著名穿越網文《伐清》,其製作人曾經表示,做這個題材壓力很大,也沒有人敢投資。7月17 日上線時也沒什麼迴響,然而在《明末:淵虛之羽》激起眾怒後,他們抓住這個天賜良機,把遊戲改名為《明末:伐定天下》,大蹭了一波流量。

  然後,《明末:伐定天下》真的大賣了!

  我也買了,目前跑到第五章,感想和大多數評論一樣:這製作組真的很貧窮,很多劇情也很生硬、很尷尬,但在伸張民族大義方面,還是有著一股真誠,可以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玩家紛紛表示「千金買馬骨」,就沖它站在我們這邊,我就算不玩也要買。

  Steam上,售價1280台幣/248人民幣的《明末:淵虛之羽》現在(7月31日)44%好評(評論總數29696),售價238台幣/52人民幣《伐定天下》95%(評論總數1357)。具體銷量未公開。

  在懸殊的體量對比下,這個數據雖然還不太能支撐「皇漢崛起」這個印象,但是,7月25日,在主流社會、傳統媒體的視界,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南京照相館》上映了。這部片得到了大量好評,首日票房破1.57億人民幣;好評在哪?最主要就在「不洗白日軍」,不像以前《南京!南京!》之類還想站在日本左派那樣的立場在日軍裡找幾個良心未泯的好人來突出,而是詳細地鋪排,顯示日本是怎樣成組織、成理論地全體魔化。

  這部片我還沒看,以後看過再來談。但總之,這些真金白銀堆出來的數據,足以證明,漢民族主義的集體情緒,乃至「皇漢」,氣候已成,市場已在!

  這個市場,過去二十多年來在網文界已有反覆驗證,如順口溜「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鑽」──在男頻,穿到清朝而不造反,這書的風評和銷量就別想好──只是網文通常還是被傳統媒體和藝文學術界忽視的領域,除非改編成主流視域中可見的電影、電視劇,如女頻前些年就有許多和阿哥、皇上談戀愛的,更有《步步驚心》《延禧攻略》等著名改編劇,但近年也愈來愈會被沖,並被拿來佐證「滿遺」勢力在娛樂圈的資本和影響力,如《後宮甄嬛傳》原著是架空背景,為什麼拍成電視劇就改成清雍正時期了?

  身在台灣,看到這個態勢,我非常歡樂,非常振奮。

  如今藍、綠、白都走不通,能走、願走「紅統」者也很少,你如果不想只做無顏色、無意見的日子人,還有哪個陣營可站?現在有「皇漢」了!

  雖說皇漢在政治上還會繼續被壓制,但是它有群眾,有市場。

  雖說如果你只是投機,被識破不是真心站這邊的話,很可能會得到反噬,但──如果你是真心的話,不就沒問題了嗎?你也可以真心吧?像我這種本來就是真心的,還從小就走國學路線的,就更可以了!

  我最近正在考慮,正在尋找今後生涯的發展方向呢,現在,不用找了,它明擺在我眼前了。從今天起,我加入皇漢,我就是皇漢!


  附錄知乎上幾段漢民族主義相關答問:

  「到了2025年,局勢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經過40年的飛速發展,攻守之勢異也,中國崩潰論破產,美國開打貿易戰……魅惑外資和出口市場的時代結束了,現在輪到我們搞炮艦外交自由貿易了,壓制了40年的主體民族情緒也該釋放了,這一下就是全面開花。」(吳蓬www.zhihu.com/questi...

  「民族主義是超越新自由主義敘事、超越階級敘事、走出冷戰格局、走出後現代意識形態之爭的必由之路。當前,包括皇漢在內的民族主義思潮,並非僅僅源於對經濟衰退的不滿,也並非只是對既有意識形態體系的修補。事實上,它的雛形早在冷戰結束之際,即兩德統一、蘇聯解體之時,便已浮現。民族主義在那個歷史節點上,拋棄了冷戰邏輯的延續。它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二元意識形態結構所遮蔽之處的再發現、再反思與再批判。……必須要承認的是,意識形態冷戰已經以兩敗俱傷告終:蘇聯的“地上天國”被野心家篡奪,美國的“美國夢”早已破產清算,而它們留下的,是民族分裂、家庭破碎、骨肉分離、流離失所。意識形態冷戰早已背離了自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來的人文主義精神。它不再把人當作目的,而是當作對照實驗的小白鼠,當作鞏固意識形態合法性的墊腳石。是時候癒合傷痕,找回我們民族的主體性了!

 (白狗啵啵啵,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4020311105402554/answer/1934141178539927545

  「在左派自認為江山永固
  海晏河清的堅冰裡
  我看到了民族主義燎原的星火」

大明太祖朱元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2287812448809172/answer/1933582591774134625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