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離
我第一次被人形容為“若即若離”,大概是14歲的時候。現在想來,這是一段非常荒謬的曖昧故事。當時,我們還喜歡用星座來代表人物,我就姑且沿用,稱他為天蝎吧。
天蝎是我的同班同學。在我的閨蜜告訴我她喜歡天蝎之前,我和他並沒有什麼交集。這個閨蜜發生於“閨蜜”這個詞流行之前,也結束於這個詞流行之前,讓我都很難說我倆是不是閨蜜。我不記得我們是怎麼變成朋友的了,這也會是另一段故事。總之,這個閨蜜告訴我她喜歡這個天蝎。
抱著八卦的心態,我和天蝎的互動也多了起來。我的本意是撮合他和閨蜜,至於後來怎麼發展的,我也記不得了。然後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個QQ好友提示,這個人自稱“公子”,也自稱陌生人。我們開始網上聊天,一來二去,我覺得他和天蝎好像好像。他們喜歡一樣的東西,是一樣的星座,說話腔調也類似。唯獨他告訴我,他並不認識我。
我們就這樣在網上分享著我們的生活,我應該不止一次說過他好像天蝎,但他始終沒有承認。我也不記得當時我們掰扯些什麼了,無疑是初中生的無聊生活,那些青春期的抱怨。我很喜歡和公子聊天,我應該是喜歡他的,我只是不知道他是誰。
之後就到了一個假期,我不記得是國慶節還是情人節。為了符合曖昧的主題,我們就當做是情人節吧。情人節來了,公子要約我出去見面。我們約在了世紀公園。現在想想,世紀公園蠻遠的。我們是不是約在了一個近的地方然後一起過去的?我記不得了。
那天下著雨。到了約定的地點,我看到了撐著傘的“公子”,他果然就是天蝎。他沒有任何解釋,我們就在公園裡轉悠。公園裡空空蕩蕩,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我們說的話題應該也是同樣空洞。天蝎沒有解釋為什麼他要在網上偽裝成一個陌生人和我聊天,我也沒有問。畢竟在14歲這個年紀,整個世界都是不清不楚的,又何必要搞明白呢?
最後,我們坐在涼亭裡,他送給我一個禮物。嗯……是什麼呢?好像是一個飛天小女警,一個眼睛大大的東西。他撐著大傘,我拿著禮物和他繼續遊蕩。我們一面走,一面說話。也許我在等待些什麼,反正我除了禮物什麼也沒有等到。當然,他也沒有等到。
再後來,“公子”就突然在網上說:“我覺得你對我若即若離的。”
我想了很久,我想到了35歲,都沒有想明白這句結論是怎麼來的。我太過震驚,甚至都忘記了我是怎麼回復他的。說不定,我只回復了“呵呵”而已——這下可真的若即若離了。
若即若離,在我聽來是忽近忽遠的意思——好像在身邊,又好像不在身邊。同樣的結論,我也可以反過來形容天蝎,我也覺得他是若即若離的。一個好好的同班同學,偏要在網上假裝陌生人,是何苦呢?我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就是不說出口的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也在等那句喜歡說出口,只是沒有等來。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什麼,讓他期待我會是主動的那一個。我從來就不是,我一直很被動,被動到我自己都會放任自己隨波逐流。我以前,應該是一個不會愛自己、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的孩子,只是這一切都被我對外的自信、開朗隱藏了起來。
這段曖昧不了了之。閨蜜和我繼續持續做了幾年閨蜜,當中也牽扯到了其他男生,不知道綠茶的是我還是她——在這些事發生的時候,“綠茶”這個詞同樣沒有誕生,以至於我們無法來命名那些行為。天蝎也和我們一起進入了同一所高中。我一直沒有看到他談戀愛,然後過了很久,就突然聽說他結婚了,我也不記得他和誰結婚了,應該是不認識的人。在我們小的時候,天蝎最喜歡說的就是要傳宗接代。現在想來,還好我們沒有產生任何關係,因為我完全就是不信奉傳宗接代男尊女卑這回事的。我還和天蝎高中同班的另一個天蝎談起了戀愛,最後也是不了了之。我像所有青少年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知道從天蝎的視角看,我變成了什麼樣。
天蝎的這句評價伴隨我到現在,讓我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若即若離的人。可能我本來就是,他定義了我;也可能我本來不是,而活成了他的定義。我不是一個很愛維持關係的人,該來的來,該走的走。這麼想來,應該還曖昧了挺多人的,呵呵。
哦,對了,我是水瓶。水瓶的關鍵詞就是“博愛”,若即若離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