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Bla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藤野艺术步道徒步记

Blau
·
·

黄金周的第五天,在历经疫苗和生理期的重重劫难后,终于有机会出了远门——去位于神奈川县西北部的藤野的艺术步道徒步。

神奈川西北部毗邻东京的八王子市,多山,也有风景秀丽的相模原湖。不过今天的徒步路线并非深入自然,欣赏初夏的莺飞草长,而是探寻散布在野地的艺术作品,看看它们在大功告成的30多年后成了什么模样。

群山环抱中的藤野车站

在昭和与平成之交,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藤野町推行了一系列社区营造(まちづくり)计画。其中便有“故乡艺术村构想”(「ふるさと芸術村構想」)这一举措。藤野町委托了日本国内外的艺术家,在名仓地区制作了30多件可放置于野外的艺术品。艺术步道便是将这些散落在各处的作品连成一圈以供游客徒步或驾车周游。徒步一周约3个小时,不太需要上下坡,很适合徒步初学者或艺术爱好者。

藤野町社区营造中心制作的《艺术步道徒步指南》,绿色的地方即是周游路线(链接附在最后)

电车还未到站,对面山上一封大大的情书赫然出现在车窗外。这是当地造型艺术家高桥政行的作品,名为《绿色的情书》(『緑のラブレター』)。群山将自然的美丽与珍贵写成一封情书献给当地的居民和访客,任何过路者看到,心中都会泛起一些暖意吧。只是,通过锯掉一片树林来呈现热爱自然的作品,不知道是否有别的方式来传达这样的信息呢?

远处红白相间的便是《绿色的情书》

从车站到艺术步道,要穿过高高低低的村舍,农田和一座大桥。今天参加徒步的足有40人,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人群浩浩荡荡地穿过平日闲静的村落,做农活的也不免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看着我们,似乎在思考我们的来意。

走到大桥上,左右遥望,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碧绿。青山环绕着碧水,远处舟船点点,竟不禁想起海岱山来。

当真是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踏上艺术步道,便开启了与各色艺术品的邂逅之旅。虽说风格迥异,但作品都围绕着人与自然这一主题。相当一部分使用了不锈钢,铜,铁等人造的坚硬亦不易腐坏的材质。明知这些作品将长久地置于自然之中,仍将人工材料作为作品的主题,不知是否是在讽刺当今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相比而言,我还是更加喜欢用木头,陶土,或者石头的艺术作品。比如中濑康志的《回归的球体》(『回帰する球体』)。石头被凿成不太规则的圆形,置于林荫地上。三十多年过去,石头上纹样斑驳,遍布青苔,甚至颜色也同落叶、泥土一样成了土褐色,完美地隐身在自然之中。同行之人知道这些石头也是艺术作品时说还以为是这些球是大象的粪便。哈哈,这不正是艺术作品完美融入自然的表现么。

《回归的球体》 作者:中濑 康志




简单地搜索了一下艺术家的生平,这些艺术家中许多与神奈川有深厚的关联,其中也不乏有在大型的艺术节中参展的艺术家。也有一些作者已经作古,作品仍在自然中等待慕名者或不速之客的探访。

参考文献

【芸術】芸術の道 (野外環境アート作品群)藤野観光協会 | 森と湖と芸術のまち (info-fujino.com)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