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倒數第801天(20250710)

曾經。 我來過。
·
·
IPFS
·
安寧居家護理師的日常-有安寧護理師真好

星期四 一整天大雨像是用倒一整桶的

一般民眾知道安寧病房,但對於安寧居家不甚了解,常聽到的是開始使用了才發現原來還有這種醫療模式。覺得可以不用往返醫院真是太好了,尤其是現在醫療院所處處人滿為患,急診與門診都是如此。以我所在的醫院在民國85年開辦一般居家護理所,民92年就有安寧居家了,而我是民95年支援一般居家換管,直到民97年因應評鑑需要設置專責安寧居家護理師(簡稱 安居師),透過正常的面試管道而成為正式的安居師直到現在,我30年的護理職涯前半人生在急重症單位,後半人生在安寧。從與死神搶救生命,到最後陪伴臨終生命到彼岸交給死神,想來哪有一份工作如此神聖?每思及此,唯有感恩!

20250709的文章中提及的巴氏量表,若非我們服務的個案,就必須將不便外出的病患送至原主治醫師門診候診,甚至主治醫師也不一定願意協助評估,要不就要花錢2000-3000元申請自費在宅鑑定,其程序需要來門診開立不便外出之診斷書,複製病歷,社會局送件,光是聽完我們的說明,民眾就會很想放棄了。而我們安居的醫生護理師到家看診時就能完成以上這些步驟了。很好,對吧?

另一位塵肺病的個案,在胸腔科住院 門診治療已經好幾年,終日需仰賴氧氣鼻導管(非呼吸器),卻未曾申請過身障手冊或者重大傷病。當我們第一次家訪時,收集完資料和身體評估,C醫師認為符合職災,立馬打電話給職災個管師,一系列安排檢查評估後取得了身障手冊和職災的補助。真的很好,對吧?

再說一個乳癌合併腦轉移導致譫妄症狀的阿姨,行為如同失智症,在家裡到處遊走,說話內容現實與虛幻交錯,幻聽妄想,拒絕身體清潔,房間一團亂不讓人整理。主要照顧者是兒子,近日剛當上二寶爸。因為病人年齡未滿65歲加上無身心障礙手冊,所以連想請長照來分擔照顧負擔也被不符合資格。案子真是焦頭爛耳,身心俱疲。我收案後左思右想突破口,與身障門診個管學姊討論病情,神憐憫我,當我願意為病人多奔走一哩路,祂必差派天使來助我一臂之力,於是身障個管師花了很大的心力研究了病歷內容,然後再去尋找適合又好說話的醫師,我在家屬端耳提面命的督導他們全力配合安排,錯過了就沒有下一次了,終於一站式的完成所有評估並取得手冊,團隊一起打了一場美好的戰役,連我都要拍手叫好了!

這個個案的重點在於她的就醫紀錄都在本院,這很重要,但一般民眾太愛逛醫院,其實不是一件恰當的舉動。另一個重點是要有能合作又感恩的家屬,若是抱怨連連或者一副理所當然的應該要被幫助,那醫療團隊只能請她乖乖回腦神經內科看診三個月再來評估了~慢走不送

這是身為人奧妙之處,這也是醫療或護理無法被要求完全照SOP,因為我們照顧的是人不是機器或物品。可悲的是出事了長官們就拿SOP來修理我們,讓我們無法辯解,含冤莫白。

接下來還有藥物整合,居護師都有的共同經驗,就是病患家中有一大袋又一大袋的藥物,其中不乏昂貴的標靶藥物呢!想到這也有我繳的健保費就心疼。每科的醫師就是開自己想開的,多數不會去了解病人的用藥狀況,三個月處方就一直領,即使病況已在下降沒在吃,家屬依照回診時間就繼續開藥,說白了醫師也是結構性浪費的一環。大概只有安居團隊會花時間整合藥物吧!

有安居師真好,現在可以透過line傳送訊息,安居師時不時就收到病人大便的尿布,小便的圖片,傷口,嘔吐物,連吃飯睡覺都要回報一下,心情不好也要回報,還好我這個暫時的容器夠大,接得住家屬的需要,M同事就時常爆炸,唉。。。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