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aurenTaylo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编舟记》(2011)

LaurenTaylor
·
你呀,看起来如此单薄,可灵魂的卡路里却高得吓人。

编纂辞典的工作和一般的书籍或杂志都不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需要有耐心、不厌倦繁琐的作业;专注于词汇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其中,同时具备广阔视野。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有这种年轻人吗?(适合文字事业的人才)


在拥挤的月台上,人们仿佛受到牵引一般,在自动扶梯前排队依次乘坐。就好像无数零散于各处的词汇,经过编辑之手,被分门别类、标注关联,最终井然有序地收录到辞典的每一页。

能够从中发现美感和喜悦的马缔,果然是为编辞典而生的。(秩序对图书馆也很重要)


辞典,是横渡词汇海洋的船。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点点星光。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如果没有辞典,我们只能伫立在这片浩瀚的大海前,驻足不前。(以上两段可以类比图书馆/文献和选书)


每次来玄武书房,老师都会顺道去神保町的古书店街走一遭,自掏腰包买下一堆新旧不一的初版小说。并非为了品味文学,而是为了寻找可以用作辞典例句的文章。编辞典非常重视词汇首次出现在文献中的时间。老师也因此养成了职业病,买小说时只看准初版。(版本)


每当思考起词汇,马缔的脑中便会浮现用木头搭建的东京塔——词与词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保持着绝妙的平衡,形成一座摇摇欲坠的塔。无论怎样对比现有的辞典,无论查阅多少资料,自认为抓住了词汇的瞬间,它却从马缔的指缝中溜走,瓦解成碎片,烟消云散。


人的内心,有时对自己而言都是个谜。


西冈死盯着电脑屏幕,尽量避免眨眼,生怕一放松眼泪就会滚落下来。

好高兴。这番话如果出自马缔以外的人,只会当作同情或言不由衷的安慰,听听就罢。西冈明白,马缔这番话是真情实感。

西冈一直觉得马缔是辞典天才,但笨拙又迟钝,是个和自己完全没有共通之处的怪胎。即使现在也这么认为。就算学生时代和马缔在同一个班,也绝对不可能成为朋友。

而正是这样的马缔说出的那番话才拯救了西冈。笨手笨脚,又不会撒谎、不会溜须拍马,除了对辞典一本正经以外别无所长。正是这样的马缔,他的一言一语才让人信服。

大家需要我。我绝不是“辞典编辑部的无用之人”。

认识到这个事实,西冈喜出望外,自豪感涌上心头。

马缔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拯救了西冈。他转身面向桌子,一边用左手挠着头发,一边用红铅笔修改起其他稿件来。除了率直地说出心里话,马缔不懂得其他的表达方式。对他来讲,刚才的一席话也没什么好害臊的。但西冈就不同了,开心的同时又很难为情,不禁闹起别扭来。

马缔实在是所向无敌。

——西冈深切地体会到这点。


比起名,我要选择实。


同时,西冈也意识到在马缔心中涌动的感情,不管是密度还是浓度都非同一般。持续不断地回应马缔的期待和要求,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你呀,看起来如此单薄,可灵魂的卡路里却高得吓人。西冈轻轻叹了口气。要和这样的马缔交往,香具矢也真是够呛。将来如果有新人进到辞典编辑部,一定也会吃不少苦头吧。

放松点儿吧,马缔。否则有一天,你周围的人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过度的期待和要求是一剂毒药。连你自己也会因为得不到回应而筋疲力尽,最后因疲惫而放弃,从此不依靠任何人,孤身奋战。


创造事物离不开词汇。岸边忽然想到了遥远的太古,在生命诞生之前,覆盖着地球的广袤大海。那是一片混沌未开、蠢蠢欲动的浓稠液体。在人的体内,也有一片同样的大海。名为词汇的霹雳落于海面,才催生了万物。爱也好心也好,都被词汇赋予了形态,从黑暗的大海中浮现出来。(语言是思维/世界的疆界)


一旦政府投入资金,就很可能干涉内容。再者,因为关系到国家的威信,语言文字便可能沦为巩固权威和统治的道具,而非传达鲜活心情的手段了。词汇和承载词汇的辞典,常常处于个人与权力、内心自由和国家统治的危险夹缝中。

所以,就算资金匮乏,也不依靠国家出资,而是由出版社、由作为个人的我和你,孜孜不倦地编纂辞典。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现状感到自豪。我花在编纂辞典上的岁月,已经无法用‘半辈子’一词衡量,现在更是重新认识到了这点。

词汇,以及孕育词汇的心灵,和权威和权力无关,应该是自由的,也必须是自由的。我们要为所有希望自由航行于词汇这片大海的人,打造一艘船——这便是辞典《大渡海》。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继续奋斗下去吧!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