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病了

寒海雁
·
·
IPFS
失智前兆不是命运的终点,而是家庭觉醒的开始......

母亲的病,是晴天霹雳的开始。

当医生说她疑似失智前兆时,我们一时之间无法接受。一个看似健康、还能行动自如的人,怎么会得了失智症?医生追问是否有家族遗传,我们才恍然大悟——外婆,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一直以为外婆是太思念孩子才变得那样,一个健康的老人,怎么突然变得营养不良,最后瘫痪在床?那时我们只把这看作是“年纪大了”。母亲远嫁多年,18年前的通讯并不发达,不像现在能随时视频联络。她是听舅舅们口中的转述才知道外婆病情的,赶回家探望时,外婆早已无力地躺在床上。

母亲特地带去外婆爱吃的食物,外婆边吃边说“好吃”,可舅舅却说:“不能吃太多,大便要换尿布,不方便。”我们是小辈,只能沉默,而身为外嫁女的母亲更是没资格插话。外公是典型的大男人主义,那个年代,话语权在儿子和媳妇手上。

我至今仍记得,那些年看着长辈因照顾老母亲意见不合,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家里会乱成一团。直到,这一次,轮到母亲病了。

一切来得太快。

起初,我们以为母亲只是多思多虑,个性变得冷漠只是情绪问题。我们以为她是患了老年忧郁症,甚至有人说她“想不开”。直到我亲自照顾母亲,才真正体会当年大舅照顾外婆时的无力与辛酸。

也许是经历过外婆的病程,我们在照顾母亲时,格外用心。不忍母亲挨饿,总是尽力满足她的口味。我们试过无数方法:中医、西医、心理医生、营养师,甚至求神拜佛。可是母亲的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最后,连基本生理功能她都难以自理。我们紧急送她到医院,政府医院的医生才直白地告诉我们:“这是失智症。”我们这才如梦初醒。

讽刺的是,几乎所有我们带她去看的私人医生,都没有明说。也许他们怕我们失去希望,只给模糊的解释。舅舅们甚至轻描淡写地说:“你妈跟你外婆一样,爱胡思乱想。儿孙满堂还不知足。”

我心里很怨他们。

怨他们当初没有告诉我们真相——外婆不是“想不开”,她是失智。早一点知道,或许我们可以预防、可以理解,就不会在面对母亲突然改变时如此手足无措。

但我们也明白,这个“如果”,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们只能承认,那时的我们知识不足、警觉不够。外婆与母亲的一生太相似:一辈子为家人奉献、节俭度日,从不为自己而活。等孩子大了,退休了,却没学会怎么爱自己,心灵一空,才一步步走进黑暗深渊。

庆幸的是,母亲没有像外婆那样走到最悲惨的结局。

这一次,我们及时调整。因为亲人照顾太过情绪化、母亲也抗拒,所以我们请了专业女佣帮忙,补足她的营养,配合合适的药物与生活规律。母亲的状态开始慢慢好转——虽说不可能回到过去那个健谈的她,但至少,她又可以微笑、可以正常生活了。

不晓得舅舅看到如今的母亲,会不会惊讶?会不会后悔当初对外婆的误解与冷漠?但我们不想再纠缠了。过去无法追究,也无需计较。我们只知道:这一次,我们学会了。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走到古稀之年,愿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我们要学着爱自己,疼惜自己。别再活成一生只为别人奔波的角色。我们想告诉未来的自己:

愿你为自己活一次。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这世间有故事的人很多,看着看着,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