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为做一个好人而同情别人
我是个嘟囔鬼,总觉得很多事情于我不公。家人笑话我,说整个世界都欠我的。比如上法语课,班里同学大部分母语是英语或西语。老师对语言学习有着巨大的热情,他说自己能使用多门语言,英德俄,意西葡......我往中间褶起额头纹,哦,看来对亚洲语言没啥兴趣。授课方法上,他也喜欢在多语中(主要是拉丁语系)进行对比,同学们兴趣盎然,只有我的耷拉着眼皮,心里哀嚎着,听不懂!听不懂!
很多次我想写信告诉他,我对多语使用者的不同定义,它不该限于一门相似的语言体系中。但又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他不懂我的痛苦,一定觉得我是个怪人。
我抱怨的事可不止这一件。如果脸皮够厚,我能像个麻雀那样,唧唧唧唧一整天。然而心里面也感受到这种心态的危险。生活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我遇见的人都要理解我接纳我考虑到我,人家没这个义务。真喜欢这么生活,不如每月花30刀订阅chatgpt:你的理解富有见地!又或:别担心,你这个想法完全正常。
这么想虽然能让自己有所克制,但多少它是个否定性的模式,是防御而不是重建。或者说,如何让防御变成一种重建的思路,于此,我还做不到。
早上收到新邮件,法语老师发表了一篇新帖子,讲到了他20岁出头时去美国加州工作的经历。年轻的他想要离开家乡,出去闯荡见见世面。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小城青年的叙事。他花了三年时间融入了英语环境,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一句法语都没说过。他曾想过如果未来有孩子,ta也不必学习法语,没必要。后来和美国同事玩游戏,自以为熟悉美国文化的他最终发现所谓成为美国人的不可能。他不属于美国文化,这一辈子都绝不可能。
在这一刻,我突然卸下了一种重担。长久以来我都以为自己在这个班上学习法语的痛苦“独树一帜”。原来他和我有着同样的痛苦,他理解生活在异质文化中的各色感。我的大部分痛苦别人也在遭遇和承受。想到此,我好像也能变得大度了呢。
活在这个世上,要做的一个大功课就是如何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接受现实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总含着那么一点点不甘心不情愿,“接受”终归是被动式的用法,有人向你扔出东西你才要接。让自己变得有同情心则不一样,它是一个选择。更好的是,你发现它还不必要出于道德动机。也就是说,你不用为做一个好人而同情别人。当你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在体会痛苦时,你看见别人,更重要的是,目光回转,你最终“看见”了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