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退出粉絲群組的二三事
這是一篇很難下筆的記錄;要說的,很難理清。
前天晚上,夜䦨人靜之時,我退了群。不單退了橙汁的直播通知群、生賀群,也退了可愛小團隊的酒肆群,QQ頓變廢物。好幾個小可愛發來詢問,我沒有回覆;當時是想要當個壞人,讓大家覺得我就是移情別戀了,不再當橙崽的粉了,然後忘了我。內裡,我很清楚,那是因為連我自己也理不清選擇退群的理由。
這幾天一直在刷P5(我突然粉上的某個泰國女星)的影片;突然,我開始理解自己選擇退到角落的原因。就如我早前一篇記錄文章裡說的,我害怕在這種種互動裡發現能磨蝕我對橙崽的欣賞的東西;我選擇掩耳盜鈴地逃避遇上,以防這磨蝕真確發生。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能磨蝕這份欣賞的到底是什麼?
P5 最近也在南寧搞了個粉絲見面會,某段粉絲現場拍下的影片裡她一臉疑惑地問「誰想成為我的狗嗎?」全場粉絲大聲吶喊說想;但她還是一臉疑惑,接著便問「為什麼大家不想成為我的親愛的嗎?」或許是言語和文化不同,但我主觀的認為像她這樣善良的人,並不會喜歡任何人自貶成是誰的狗,那怕當狗這個詞在這地域裡有其他不算貶義(只略帶自虐意味)的意思。
然後,我又回到超話,看到橙崽的大粉公然以『這條狗』來意指另一名粉絲,心裡便了然。
我非常清楚橙崽不是那種會貶低別人的人;她大概也不會喜歡自己的粉絲聲稱要當自己的狗。我還清楚記得自己以『賤人托托』的 ID 進入她的直播間,要求她喊我的名字,她是死活不願意的;在我以主人稱呼她時,她也很無奈地表示不能阻止我這種行為。於我而言,這些都表明她是一個正派、三觀沒歪的人。
粉絲行為不能上升正主;但容許自己的群管理多番以狗稱呼別人(即便很大機率是她們倆粉絲的相處模式)是很冒險的行為,更別說她總帶開玩笑和侮辱意味地調侃別人,卻不允許別人說任何擦邊話。
對。我對自己的際遇耿耿於懷。在此不作敍述。
為此,我一方面不斷刷著P5的切片,一方面不斷回想從開始粉橙崽至今的所見所聞;看的都一樣,不同的是我沒掛上過厚的粉絲濾鏡,而是以邊緣人的視角去觀察、思考,便就看到不一樣的了。也看到了從堅决不做線下到一口氣做了三次線下的橙崽快速地改變;變得,有點我看不清了。
首先,是那個安利電視劇的貼文。
猶記得當年 Charlize Theron 的電影 The Guard 在 Netflix 上架,作為半個粉絲的我興奮不已,被她帥了一臉,無酒而自醉。對我來說,這電影簡直不要太好;唯一缺點就只是還沒到 Mad Max 的層次而已。我在網上看了很多不同粉絲的剪接片斷,以及各媒體的訪問;然後,我被一則留言吸引了注意。那留言大概的意思是:
未看我便猜想這故事裡必然是大女主主導一切,與某個女人互生情愫,有某個黑人成為明日之星,有兩個非白人男人相戀,而反派便是白人男性,有權有勢的那種。看完便發現,我都猜對了。
所謂左膠之禍,過份強調多元化而噬食了創作本身,是我和好些文友偶爾討論到的問題。本人對此是嗤之以鼻的;我能認同多元文化的核心價值,但不能認同極端的操作,更不能接受這些噬食創作,甚至意圖竄改歷史和人文遺產。
大概如此,我對橙崽的貼文多有失望。雖說,撇開創作者本身,她也是個普通人,有自己的喜好,有以任何形式安利任何創作的自由;但是,她難道就沒覺得她那安利文案的用語很不妥嗎?無論是把那看成是黑色幽默,還是她的真情實意,都很不妥;妥妥就是對創作為左膠噬食和女權主義轉趨極端的無視。
或許,內地還沒貼身體會到這個吧。或許,那就是說者無心、聽著有意的一則安利而已。
後來,我發現自己錯過了直播通知(原來即便你設定好了,隱藏了的群組也是不會自動給你下載聊天記錄,在你打開時也不會彈出什麼通知)從小可愛的對話裡知道橙崽發了一篇直播後即興創作的短篇小說,便立即去看了。
我沒有一絲感動。
當我看到小可愛們的留言,什麼好感動、好香、HE真好、看得哭了之類的,我有點無語。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最近抑鬱嚴重了,我看什麼都看不出來快樂?是不是年月磨蝕了我的純真,把任何快樂的事看得黑暗?是不是無法再執筆創作的我醋意和嫉妒無限增大,連自己粉的編劇都嫉妒上了?
我想到自己怎麼突然粉上P5。
P5 的爆紅無可否認是因為泰百劇BLANK所致;她在裡頭演的三十六歲阿姨戀上二十歲女學生,演技讓人動容。我是絕不會承認自己就是喜歡她的神顏的。
劇的故事其實很典型套路,兩個女人在一方或雙方不斷的自我探索中終於理清自己的感情而後戀上,然後選擇以地下情來迴避現實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最後戀情突然曝光,一堆問題湧上;結局一般就只有排除萬難終得到所有人接受的HE和不為人接受被逼相分的BE,而這劇幸好走的是HE。那些現實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大家都曉得,就是家人不接納同性戀、年鹷上的差距引致的觀點和價值觀不同、社會地位對私生活的限制等等。
劇情發展不過不失,劇本在改了小說本有的對白後是昇華了;但劇的成功很大部分能歸於演員們把情感掙扎演好,而導演和製作亦容許了演員們的發揮,把故事的現實感和虛構感交織得很不錯,令觀眾有共鳴,同時感到虛構創作的美好(現實生活裡HE的可能性極低)。
橙崽的這篇小說於我而言缺乏任何能讓我代入的現實感。這與文筆無關;單純就是故事問題。
我理解的故事核心就是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缺乏溝通而選擇分開,然後又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後依然深愛對方而找方法聯繫上,再因情感之深而突破那關卡,排除萬難一再度走到一起。
這……
撇開一些文化上的分歧,例如同性結婚以及相親活動之類的,只談角色人生態度上的邏輯。談了四年的戀愛,排除萬難(連到國外結的婚,國內弄的意定監護都做了)成婚四年,一句離婚吧就離了,沒有質問,沒有爭執,也沒有挽留。然後彼此毫無聯繫八年,突然提離婚的一方來與你相親,言語和行為依舊傲慢,但你依然深愛她,很照顧她。及後她哭著質問你為什麼不跟她溝通,為什麼痛苦沒跟她說;然後她告訴你,她離婚因為她不想你痛苦。現在回來了,因為她很痛苦,她很愛你,她誤會了一切;你選擇接受她,因為你也還很愛她。
WTF?
我可以理解一個人深愛著另一個人時,她能把所有委屈都內耗掉,甚至不會覺得是怎麼一回事;但若那你深愛著的人選擇離開大概只有二十來歲的你,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才會連一絲疑問、一聲挽留都沒有,以『她開心就好。』就接受離婚這事?那個人在你心中大概就是一個喜歡往外跑,無法為你停留的人;那你又憑什麼認為此刻的她終於玩夠了,回來了,繼續愛你了呢?若然你真的那麼大量,那麼大愛,又怎會在這刻又毫不猶豫地接受她再度回來呢?就不怕自己耽誤了她呢?
撰寫短篇小說難度很高,能讓你建構人物的篇幅很有限,很考驗作者的能力。故事裡頭劇情不多,重點也就落在人物的心理活動;而心理活動是有變化的,是需時的,很多時候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當你把這些心理活動都壓縮下來,便很容易令事情變得不合邏輯,不現實,即便你要說的明明是個相當現實的故事。
BLANK 那劇總計十來集,篇幅不算長,但有很多劇情轉折在裡頭,容許角色的心理活動和態度變化從這些轉折裡顯露出來;而橙崽的故事裡就只有相親這一場景,其他都是角色自己在跳著談以前和現在,無法把當中必須的人物成長顯出來,也就變得相當突兀。
所以,很抱歉,在我而言這小說不太行。毫無魅力可言。
但我並不敢在底下留言,就像我一直不太敢把廣播劇的聽後感放到橙崽能看到的地方。一方面,我不希望自己成為粉絲群裡突兀的存在(我已經是了,但我不想深化它)不希望尖銳的評論傷到任何人,或因而讓我自己被孤立。另一方面,我對橙崽的接受力開始抱有懷疑,並不太能拿捏她對我的意見可能接受得來。
這,大概源於她突然關閉作者微博號後至今迴避回應,以及(大抵逼不得已)就長恨歌的爭議選擇絕對沉默之故。
我是殘忍的;我承認。
橙崽終歸是個兼職創作者而已,廣播劇的製作於她而言頂多是副業,相關的營業也是隨時可棄的;以全職創作者的標準去評論、要求她是有點嚴格了,畢竟她是用愛發電開始的,在這方面也沒賺到很多什麼。
然而,以高標準去評論她的作品,是我對其創作能力的尊重和認可;以高標準去評論她的處事,是我對其人品和三觀的尊重和認可。撇開全職還是兼職甚至素人,我認為這些高標準並不過分,也並非為貶低她而來。
我並沒有從文學水平去要求(我也沒這個能力)也沒貶低她的整體文筆,更沒要求她的作品要多元或極富顏色。我並沒要求她不說髒話不抽煙不喝酒不擦邊不搞黃,沒有要求她很明確表明對這事那事的立場,也沒把粉絲的行為通通算到她的頭上。
但在粉絲一面倒的讚美中,從切片裡認識到的那個有點妄自菲薄的橙崽已消失不見;現在的她,對我而言營業味重了,含糊不清了。
我不相信溫柔的她會在短短幾個月內變成一個我不欣賞的人;不可能的。我將這歸究於粉絲互動磨蝕了正主的形象,又或是讓我換了一副濾鏡。選擇退出群組,再次回到原點,以一個欣賞創作和創作者的角度去支持這個人,是我認為這刻最恰當的事。
(後話)
必定會有人說,你沒聽直播你不懂。但問題是,這該是一個獨立的作品,不應該要求別人先做了其他功課才去看。
就像任何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或插曲,除非說好的是劇場版,要不然就該是能在沒看過電影或電視劇都能欣賞。
就像填補宇宙,我其實很喜歡這歌,但不能否認那橙崽那高音上去是有點刺耳,天雷無妄的歌聲平板,最後橙崽的突變低音也有點突兀。總不能一句「跟劇情有關」就敷衍掉,除非劇情裡橙崽就是突然破了音,又突然成了魔,然後天雷就是從始至終的平板人設。劇都還沒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