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謬誤,不應貿貿而談:回應01哲學〈13/2 情人節訂不到枱!?〉一文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謬誤通常是很受歡迎的題目 ── 無他,因為謬誤比起許多哲學理論實用。指責人犯上謬誤,有時很痛快,但如果拿着的是一把未經琢磨「破謬之刀」,胡亂揮舞,則徒添混亂。網上寫作之樂趣,有時就是能與大眾互動,但網上寫知識普及文章就不能只抱玩味心態,不能不加倍留意內容和文字語句:包裝可以輕鬆有趣,但專門知識不可輕率處理。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黎樂  難度:★★★☆☆

《01哲學》在 2 月 13 日刊登了一篇題目為〈13/2 情人節訂不到枱!?〉(以下簡稱〈情人節〉)的文章,作者是「01哲學團隊」,旨在借情人節訂不到餐廳慶祝一事,展示何謂稻草人謬誤(Straw Man)、紅鯡魚謬誤(Red Herring)、訴諸感情謬誤(Fallacy of Appealing to Emotion)和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四種論證的非形式謬誤(Informal Fallacies)。以日常生活趣事作引子,介紹各種論證謬誤,是十分常見的做法,而作為哲學普及的文章亦無不可,甚至其實想單純用哲學來開玩笑亦未嘗不行。但玩笑歸玩笑,哲學歸哲學,若果在開玩笑時涉及解釋,而當中解釋並不嚴謹,甚至出現錯誤,那不單沒有成效,更會令錯誤資訊「普及」起來,害處甚多。可惜,恕筆者直言,《01哲學》此文章錯漏不少,望能在此一一點明。而且,本文談及的謬誤實為常見,有意了解甚麼是謬誤的朋友,也可一讀。

深入討論各章節的問題前,筆者有些「經驗之談」想說:要解釋何謂謬誤,最常見而穩當的做法,是把謬誤的定義清楚說明。這並不是說謬誤討論文章如沒有清晰定義便是差勁,相反,若然文章略去定義,卻能教讀者好好把握各種謬誤的意思,實為上品。然而,這種寫法難度甚高,筆者也未見有討論謬誤的書本文章能達此臻境。其次,不把定義清楚寫明,如若有問題則很容易令人費解:究竟是作者未能把握某種定義的意思,還是「另闢新徑」,用「自己的語言」重新定義?須知道用自己的方法來定義本身沒有問題,但往往有礙溝通,比如有人說「人是會飛的動物」,但原來他定義的「飛」只是雙腳能夠離地 0.01 秒 ── 也許他沒有錯,卻是荒誕。

因此,本文採取一般的理解(教科書或學校邏輯課中的定義)來分析〈情人節〉一文。

稻草人謬誤(Straw Man)

如某君論證時犯上稻草人謬誤,論者乃將對方的結論曲解成一些看來等同,但其實不應混淆的結論,再將之擊倒。例如:

甲:「人類一小時內喝一百公升水會死。」

乙:「難道人可以不喝水嗎?你這樣的說法是危言聳聽。」

乙犯上了稻草人謬誤,因為他把甲的說話,曲解成「人可以不喝水」,再將這句被曲解而成的說話擊倒。然而,〈情人節〉沒有定義何謂稻草人謬誤,但有以下的例子:

在古代西方,有一個詭辯論者曾向人發問:「你沒有失去的東西就是你仍然還有的?」對方答:「是的。」他又說:「你沒有失去你的頭上的角,這樣說沒錯吧?」對方回答:「當然沒錯。」他繼續講:「那麼,你頭上還有角。」

恕筆者直言,這例子實看不到任何稻草人謬誤,相反只有預設謬誤(Fallacy of Presupposition)。預設謬誤指預設了不恰當的述句:比如「你沒有失去 X」與「你失去 X」都預設了「你曾經或現在擁有 X」。若然有人問你:「你有沒有失去 X?」而你根本沒擁有過 X,便不應回答是或不是。情況有如李四問我:「你知不知道你很臭?」這條問題預設了「事實上我很臭」,如果我並沒有散發異味,我不該回答是或不是,反而應直指預設有問題。

所以,詭辯論者問道:「你沒有失去你的頭上的角,這樣說沒錯吧?」其實已預設了「你曾經或現在擁有角」,一個正常沒有角的人類,不該答是或不是,否則便會正中下懷,出現上述的荒謬情況。

但無論如何,〈情人節〉的例子與稻草人謬誤,風馬牛不相及。

紅鯡魚謬誤(Red Herring)

一如〈情人節〉所言,紅鯡魚謬誤有時會理解作「轉移話題」,但這種「轉移話題」意指反駁論證時以東拉西扯之類的手段,意圖叫人偏離原本的論證。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的「轉移話題」,誠然未必是謬誤 ── 因為只有出現思維方式錯誤,特別是針對論證時,才可算得上謬誤。

不諱言,何謂論證本身也涉及了一些哲學討論,篇幅所限未能在此深入探討,但基本的論證由「前提」與「結論」構成,而「前提」和「結論」皆須為真假可言的述句。可見,如果單單是疑問、祈使之類無真假可言的句子,當然不是論證。

因此,文中的例子恐怕誤導:

「你今晚Book 了枱吃飯了嗎?」女朋友說。

「你餓了嗎?你猜我準備了什麼禮物給你?」你以反問句重新主導對話,再以禮物發揮鯡魚肉的功能!

「不知道,你快點開估!」女朋友已經被禮物迷惑了,腦內忙於猜測。

……

須留意,如果要稱得上是謬誤,例子須顯示為何有思維方式錯誤。可惜,以上情況「你」只是迴避女朋友的問題,不見得有哪種思維錯誤(難道只是迴避問題便是思維錯誤?),故根本無謬誤可言。

順帶一提,〈情人節〉這種誤解,還常見於「人身攻擊謬誤」(Argumentum Ad Hominem)。不少人把純然的人身攻擊當作謬誤,但其實單純的人身攻擊不但未必是錯,反而有時更是恰當論證。比如:

(1)你這個學棍!

(2)如果黎先生的文章經常胡說八道,他便是一個學棍。黎先生的文章經常胡說八道。所以,他是一個學棍。

(1)是人身攻擊,指責了某人的品德,但不關乎論證所以不是謬誤;(2)也是人身攻擊,因為攻擊了黎先生的人品,卻沒犯上任何謬誤。

訴諸感情謬誤(Fallacy of Appealing to Emotion)

首先,必須澄清「訴諸感情」不必然是謬誤,所以〈情人節〉以下的解說還需要補充:

「訴諸感情」是通過操作別人的感情來取代有力的論述。人的想法容易受到感情的干擾,因此在某些情景裡運用這種謬誤將會十分奏效。

為何「訴諸感情」不必然是謬誤?其實,「訴諸感情謬誤」(注意:不是「訴諸感情」)本身屬於「不相干謬誤」(Fallacy of Irrelevancy),意思是在情感不相干時,卻訴諸感情以作論點,才是謬誤。另外,感情在許多時候本身是有力的論證,故只在感情不相干時,以感情代替論述方為謬誤。試比較以下情況:

(一):

中彩票的機率微乎其微,令我很不高興。所以中彩票的機率不應那麼低!

(二):

無故傷害他人令人不高興,很不應該。豬文軟弱如綿花,聽到髒話會受傷會哭,因此我們不應無故向他爆粗!

(一)顯然犯上「訴諸感情謬誤」,因為在這情況彩票機率與人的情感不相干,強作論據便是謬誤。(二)則沒有犯上任何謬誤,而且,很多哲學討論也關乎感情,若然把「訴諸感情謬誤」的定義定得太強,說「訴諸感情」便是謬誤,那麼許多倫理學的討論也是一堆堆謬誤胡說了吧?

至於〈情人節〉中的情節

「你愛我嗎?」在晚上來臨前,主動先發制人。

「當然愛啊。」在關係正常的情況下她回答。

「我也很愛你,只要與你在一起,就算平平淡淡也很開心滿足。」

再用言辭挑動情感。「傻瓜,我也是!」她的心已經被你溫暖起來。

「有你這個女朋友真好,來啊,我們回家吃飯去!」最後以輕描淡寫的語言避過訂枱話題。

警告:訴諸感情是女性常用的謬誤,有機會遭到女友以同樣手段指責你因為不愛她所以沒有訂枱。

其實這只是把「你有沒有book 枱」的問題轉移話題(也不見得犯上紅鯡魚謬誤)至情感討論而已。說這是謬誤,還加上「是女性常用的謬誤」警告,非常不妥。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

滑坡謬誤通常的定義為「嘗試指出連串的推論時,卻沒有恰當地論證,這就是滑坡謬誤。常見的形式就是指 A 會導致 B,B 又會導致 C,C 導致 D,然後到 Z 如此類推,但當中某些甚至每個因果關係並不成立或者相當可疑」[1],與以下〈情人節〉之解釋相去甚遠:

把事情 A 的發生連繫到事情 B 也會必然發生,而 B 是一個負面事件,推論出因此表示 A 不應該發生。重點:只要把討論重心「訂枱」(A)連結到不一定會發生的負面事情(B),那你就成功了。

或者〈情人節〉用了與筆者所學不同之滑坡謬誤定義,本人無意因為定義不同而反對。然而,這樣的解釋,卻令問題叢生,因為它會把以下沒有任何錯誤的情況當成謬誤:

如果我高空擲物,便會傷及途人。有見及此,我不應高空擲物。

上述情況符合〈情人節〉的定義:「我高空擲物」以致「傷及途人」,而「傷及途人」是負面事件,所以「我不應高空擲物」;同時,高空墮物也不會必然傷人,因為街上可以無人,故此「傷及途人」是「不一定會發生的負面事情」。可是,以上例子不見得犯上謬誤,最多只是表達得不夠準確 ── 改寫成「有機會傷及途人」便沒有問題了。若然這也是滑坡謬誤,則是有點可笑了。

再說,滑坡謬誤之所以有錯,乃因關乎一連串的連鎖關係(Chain Reaction)卻缺乏理由支持,故有如滑坡之上,不斷滑下。這重點卻在〈情人節〉的定義中消失不見了。

結語

謬誤通常是很受歡迎的題目 ── 無他,因為謬誤比起許多哲學理論實用。指責人犯上謬誤,有時很痛快,但如果拿着的是一把未經琢磨「破謬之刀」,胡亂揮舞,則徒添混亂。網上寫作之樂趣,有時就是能與大眾互動,但網上寫知識普及文章就不能只抱玩味心態,不能不加倍留意內容和文字語句:包裝可以輕鬆有趣,但專門知識不可輕率處理。

無論是哪一門學術普及,《好青年荼毒室》都認為須以穩健的學術根基為先,潮流、流行文化包裝反而是末。當然,我們有時也會犯錯,還望各朋友、各室友斧正。

 

[1] 也有些哲學家﹙如 Dauglous Walton﹚認為滑坡謬誤中,連串推論間的關係不一定是因果關係,也可以是類比關係。例如:「如果偷情沒有罪,偷竊也沒有罪;如果偷竊沒有罪,嫖妓也沒有罪;如果嫖妓沒有罪,出軌也沒有罪;如果出軌沒有罪,……如果……,殺人也沒有罪;殺人明顯是罪,因此偷情有罪。」也犯了滑坡謬誤。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然科學的偶然性?——「社會建構論」雜說(四)

驀然回首,在幻想中相見

六合彩金多寶襲來,你知道自己不會中頭獎嗎?

談謬誤,不應貿貿而談:回應01哲學〈13/2 情人節訂不到枱!?〉一文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謬誤通常是很受歡迎的題目 ── 無他,因為謬誤比起許多哲學理論實用。指責人犯上謬誤,有時很痛快,但如果拿着的是一把未經琢磨「破謬之刀」,胡亂揮舞,則徒添混亂。網上寫作之樂趣,有時就是能與大眾互動,但網上寫知識普及文章就不能只抱玩味心態,不能不加倍留意內容和文字語句:包裝可以輕鬆有趣,但專門知識不可輕率處理。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黎樂  難度:★★★☆☆

《01哲學》在 2 月 13 日刊登了一篇題目為〈13/2 情人節訂不到枱!?〉(以下簡稱〈情人節〉)的文章,作者是「01哲學團隊」,旨在借情人節訂不到餐廳慶祝一事,展示何謂稻草人謬誤(Straw Man)、紅鯡魚謬誤(Red Herring)、訴諸感情謬誤(Fallacy of Appealing to Emotion)和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四種論證的非形式謬誤(Informal Fallacies)。以日常生活趣事作引子,介紹各種論證謬誤,是十分常見的做法,而作為哲學普及的文章亦無不可,甚至其實想單純用哲學來開玩笑亦未嘗不行。但玩笑歸玩笑,哲學歸哲學,若果在開玩笑時涉及解釋,而當中解釋並不嚴謹,甚至出現錯誤,那不單沒有成效,更會令錯誤資訊「普及」起來,害處甚多。可惜,恕筆者直言,《01哲學》此文章錯漏不少,望能在此一一點明。而且,本文談及的謬誤實為常見,有意了解甚麼是謬誤的朋友,也可一讀。

深入討論各章節的問題前,筆者有些「經驗之談」想說:要解釋何謂謬誤,最常見而穩當的做法,是把謬誤的定義清楚說明。這並不是說謬誤討論文章如沒有清晰定義便是差勁,相反,若然文章略去定義,卻能教讀者好好把握各種謬誤的意思,實為上品。然而,這種寫法難度甚高,筆者也未見有討論謬誤的書本文章能達此臻境。其次,不把定義清楚寫明,如若有問題則很容易令人費解:究竟是作者未能把握某種定義的意思,還是「另闢新徑」,用「自己的語言」重新定義?須知道用自己的方法來定義本身沒有問題,但往往有礙溝通,比如有人說「人是會飛的動物」,但原來他定義的「飛」只是雙腳能夠離地 0.01 秒 ── 也許他沒有錯,卻是荒誕。

因此,本文採取一般的理解(教科書或學校邏輯課中的定義)來分析〈情人節〉一文。

稻草人謬誤(Straw Man)

如某君論證時犯上稻草人謬誤,論者乃將對方的結論曲解成一些看來等同,但其實不應混淆的結論,再將之擊倒。例如:

甲:「人類一小時內喝一百公升水會死。」

乙:「難道人可以不喝水嗎?你這樣的說法是危言聳聽。」

乙犯上了稻草人謬誤,因為他把甲的說話,曲解成「人可以不喝水」,再將這句被曲解而成的說話擊倒。然而,〈情人節〉沒有定義何謂稻草人謬誤,但有以下的例子:

在古代西方,有一個詭辯論者曾向人發問:「你沒有失去的東西就是你仍然還有的?」對方答:「是的。」他又說:「你沒有失去你的頭上的角,這樣說沒錯吧?」對方回答:「當然沒錯。」他繼續講:「那麼,你頭上還有角。」

恕筆者直言,這例子實看不到任何稻草人謬誤,相反只有預設謬誤(Fallacy of Presupposition)。預設謬誤指預設了不恰當的述句:比如「你沒有失去 X」與「你失去 X」都預設了「你曾經或現在擁有 X」。若然有人問你:「你有沒有失去 X?」而你根本沒擁有過 X,便不應回答是或不是。情況有如李四問我:「你知不知道你很臭?」這條問題預設了「事實上我很臭」,如果我並沒有散發異味,我不該回答是或不是,反而應直指預設有問題。

所以,詭辯論者問道:「你沒有失去你的頭上的角,這樣說沒錯吧?」其實已預設了「你曾經或現在擁有角」,一個正常沒有角的人類,不該答是或不是,否則便會正中下懷,出現上述的荒謬情況。

但無論如何,〈情人節〉的例子與稻草人謬誤,風馬牛不相及。

紅鯡魚謬誤(Red Herring)

一如〈情人節〉所言,紅鯡魚謬誤有時會理解作「轉移話題」,但這種「轉移話題」意指反駁論證時以東拉西扯之類的手段,意圖叫人偏離原本的論證。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的「轉移話題」,誠然未必是謬誤 ── 因為只有出現思維方式錯誤,特別是針對論證時,才可算得上謬誤。

不諱言,何謂論證本身也涉及了一些哲學討論,篇幅所限未能在此深入探討,但基本的論證由「前提」與「結論」構成,而「前提」和「結論」皆須為真假可言的述句。可見,如果單單是疑問、祈使之類無真假可言的句子,當然不是論證。

因此,文中的例子恐怕誤導:

「你今晚Book 了枱吃飯了嗎?」女朋友說。

「你餓了嗎?你猜我準備了什麼禮物給你?」你以反問句重新主導對話,再以禮物發揮鯡魚肉的功能!

「不知道,你快點開估!」女朋友已經被禮物迷惑了,腦內忙於猜測。

……

須留意,如果要稱得上是謬誤,例子須顯示為何有思維方式錯誤。可惜,以上情況「你」只是迴避女朋友的問題,不見得有哪種思維錯誤(難道只是迴避問題便是思維錯誤?),故根本無謬誤可言。

順帶一提,〈情人節〉這種誤解,還常見於「人身攻擊謬誤」(Argumentum Ad Hominem)。不少人把純然的人身攻擊當作謬誤,但其實單純的人身攻擊不但未必是錯,反而有時更是恰當論證。比如:

(1)你這個學棍!

(2)如果黎先生的文章經常胡說八道,他便是一個學棍。黎先生的文章經常胡說八道。所以,他是一個學棍。

(1)是人身攻擊,指責了某人的品德,但不關乎論證所以不是謬誤;(2)也是人身攻擊,因為攻擊了黎先生的人品,卻沒犯上任何謬誤。

訴諸感情謬誤(Fallacy of Appealing to Emotion)

首先,必須澄清「訴諸感情」不必然是謬誤,所以〈情人節〉以下的解說還需要補充:

「訴諸感情」是通過操作別人的感情來取代有力的論述。人的想法容易受到感情的干擾,因此在某些情景裡運用這種謬誤將會十分奏效。

為何「訴諸感情」不必然是謬誤?其實,「訴諸感情謬誤」(注意:不是「訴諸感情」)本身屬於「不相干謬誤」(Fallacy of Irrelevancy),意思是在情感不相干時,卻訴諸感情以作論點,才是謬誤。另外,感情在許多時候本身是有力的論證,故只在感情不相干時,以感情代替論述方為謬誤。試比較以下情況:

(一):

中彩票的機率微乎其微,令我很不高興。所以中彩票的機率不應那麼低!

(二):

無故傷害他人令人不高興,很不應該。豬文軟弱如綿花,聽到髒話會受傷會哭,因此我們不應無故向他爆粗!

(一)顯然犯上「訴諸感情謬誤」,因為在這情況彩票機率與人的情感不相干,強作論據便是謬誤。(二)則沒有犯上任何謬誤,而且,很多哲學討論也關乎感情,若然把「訴諸感情謬誤」的定義定得太強,說「訴諸感情」便是謬誤,那麼許多倫理學的討論也是一堆堆謬誤胡說了吧?

至於〈情人節〉中的情節

「你愛我嗎?」在晚上來臨前,主動先發制人。

「當然愛啊。」在關係正常的情況下她回答。

「我也很愛你,只要與你在一起,就算平平淡淡也很開心滿足。」

再用言辭挑動情感。「傻瓜,我也是!」她的心已經被你溫暖起來。

「有你這個女朋友真好,來啊,我們回家吃飯去!」最後以輕描淡寫的語言避過訂枱話題。

警告:訴諸感情是女性常用的謬誤,有機會遭到女友以同樣手段指責你因為不愛她所以沒有訂枱。

其實這只是把「你有沒有book 枱」的問題轉移話題(也不見得犯上紅鯡魚謬誤)至情感討論而已。說這是謬誤,還加上「是女性常用的謬誤」警告,非常不妥。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

滑坡謬誤通常的定義為「嘗試指出連串的推論時,卻沒有恰當地論證,這就是滑坡謬誤。常見的形式就是指 A 會導致 B,B 又會導致 C,C 導致 D,然後到 Z 如此類推,但當中某些甚至每個因果關係並不成立或者相當可疑」[1],與以下〈情人節〉之解釋相去甚遠:

把事情 A 的發生連繫到事情 B 也會必然發生,而 B 是一個負面事件,推論出因此表示 A 不應該發生。重點:只要把討論重心「訂枱」(A)連結到不一定會發生的負面事情(B),那你就成功了。

或者〈情人節〉用了與筆者所學不同之滑坡謬誤定義,本人無意因為定義不同而反對。然而,這樣的解釋,卻令問題叢生,因為它會把以下沒有任何錯誤的情況當成謬誤:

如果我高空擲物,便會傷及途人。有見及此,我不應高空擲物。

上述情況符合〈情人節〉的定義:「我高空擲物」以致「傷及途人」,而「傷及途人」是負面事件,所以「我不應高空擲物」;同時,高空墮物也不會必然傷人,因為街上可以無人,故此「傷及途人」是「不一定會發生的負面事情」。可是,以上例子不見得犯上謬誤,最多只是表達得不夠準確 ── 改寫成「有機會傷及途人」便沒有問題了。若然這也是滑坡謬誤,則是有點可笑了。

再說,滑坡謬誤之所以有錯,乃因關乎一連串的連鎖關係(Chain Reaction)卻缺乏理由支持,故有如滑坡之上,不斷滑下。這重點卻在〈情人節〉的定義中消失不見了。

結語

謬誤通常是很受歡迎的題目 ── 無他,因為謬誤比起許多哲學理論實用。指責人犯上謬誤,有時很痛快,但如果拿着的是一把未經琢磨「破謬之刀」,胡亂揮舞,則徒添混亂。網上寫作之樂趣,有時就是能與大眾互動,但網上寫知識普及文章就不能只抱玩味心態,不能不加倍留意內容和文字語句:包裝可以輕鬆有趣,但專門知識不可輕率處理。

無論是哪一門學術普及,《好青年荼毒室》都認為須以穩健的學術根基為先,潮流、流行文化包裝反而是末。當然,我們有時也會犯錯,還望各朋友、各室友斧正。

 

[1] 也有些哲學家﹙如 Dauglous Walton﹚認為滑坡謬誤中,連串推論間的關係不一定是因果關係,也可以是類比關係。例如:「如果偷情沒有罪,偷竊也沒有罪;如果偷竊沒有罪,嫖妓也沒有罪;如果嫖妓沒有罪,出軌也沒有罪;如果出軌沒有罪,……如果……,殺人也沒有罪;殺人明顯是罪,因此偷情有罪。」也犯了滑坡謬誤。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