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第二、三季》── 由現象級作品跌落神壇?
時隔三年,《魷魚遊戲》捲土重來。於2021年9月在Netflix開播的原創劇集《魷魚遊戲》在去年12月播出第二季,而第三季在今年六月播出,讓整個故事拉下帷幕。播出後,《魷魚遊戲》的評價陷入兩難,有些人覺得《魷魚遊戲》把資本社會黑暗的一幕表現出來,有些人則覺得結局爛尾。
《魷魚遊戲》第二、三季的故事提及成奇勳自上次成為最後贏家後,決定要揭發並推翻舉辦這場殺人遊戲的主辦方。他重新加入「魷魚遊戲」,再一次成為「456號」。這次的他準備充足,僱用了團隊,購買了武器,為了是可以一舉殲滅主辦方,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一舉一動早就落入主辦方眼中。到底最後成奇勳能不能如願,推翻舉辦這場殺人遊戲的主辦方呢?
不一樣的《魷魚遊戲》
《魷魚遊戲》第二季和第三季跟上一季不一樣,這次的《魷魚遊戲》加上了第三者的角度── 內部人員的角度,把整個故事打開了新視角。新的叙事角度帶來更豐富的內容,講述內部人員如何工作與相處。但是這樣同時也帶來壞處,那就是如果故事結構不完整時,會把整個故事弄得支離破碎。從這兩季的《魷魚遊戲》中,我們可以知道故事由不同故事線支撐:
主線 ─ 成奇勳以小聰明通過遊戲及推翻「魷魚遊戲」主辦方
支線1 ─ 內部人員(姜霞):找尋孩子,並與其他內部人員產生衝突,加入遊戲的原因不明顯
支線2 ─ 警察 (黃俊昊)/僱用調查團:找尋哥哥及拯救成奇勳與其他參加者
一個故事的劇情好不好看,主要取決於故事的結構豐富程度,以及彼此有沒有相輔相成。《魷魚遊戲》第二季和第三季對比上一季新增了一條故事線,加入《魷魚遊戲》內部人員的視角,希望故事不只圍繞不同殺人遊戲,也可以讓觀眾看看內部人員也會產生不同的利益衝突,並為此傷害其他人。而《魷魚遊戲》為此新增了角色姜霞。脫北前朝鮮士兵,她在逃離時被迫拋下孩子,來南韓後只為了找回她的女兒。她曾在兒童樂園工作,並因此認識了後來的遊戲參加者朴璟碩。因出於同理心,姜霞救下了本應被殺害的朴璟碩,而這亦是這條故事線的爆點。
而支線2,不用多說,與上一季相同,黃俊昊又在找尋他的哥哥,但不同的是,這兩季描述這條線的時間多了很多,以及他在這一季連敵方內部都沒有打入。為了讓這條線多點緊張的氛圍,劇情增加了內鬼,讓黃俊昊找哥哥的路上不太平坦。
《魷魚遊戲》第二季和第三季以劇情來說非常豐富,故事的叙事角度多,但故事結構好嗎? 我個人認為不太好。一個故事可以是單主線、多支線,又或是多主線發展,但這些主、支線的劇情要為彼此服務。甚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不同故事線中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千萬不可以搶了彼此的風頭。在這方面非常出色的作品有《沉默的真相》、《我們與惡的距離》、《你的名字》等等。以大家應該都有看過的《你的名字》為例,故事以雙主線進行:男主角 立花瀧和女主角 宮水三葉。
兩人活在不同時空,但彼此相互影響,也不斷推動對方的劇情。在立花瀧不再與宮水三葉交換靈魂後,立花瀧決定去找尋宮水三葉,也因此推動宮水三葉的故事劇情,讓觀眾可以了解宮水三葉消失的原因,並因此揭曉宮水三葉早在3年前彗星來臨的那天就過世了。而宮水三葉也因為立花瀧的幫助下回到過去,拯救了她的家人和朋友,最終與立花瀧在同一時空下相遇。
由《你的名字》的例子可以看到,一個故事可以多線發展,但故事線相互交織才可以推動主線平穩、不突兀地發展。反觀《魷魚遊戲》第二季和第三季,3條故事線坦白說,我並看不出來有哪裡相互影響,姜霞的故事線並沒有為成奇勳帶來任何非常大的幫助,而黃俊昊的劇情線也是,可能在成奇勳成為參加者前帶來一些底氣,但在主線後期,幾乎只為拖延緊張刺激的劇情而出現。同理,成奇勳對這兩人的劇情並不相干,他甚至跟這兩個角色都不熟識。
若這3條故事線分為3個劇集獨立存在,說不定會好看好多:
劇集1:成奇勳一如以往用自己的小聰明通過遊戲,並試圖推翻《魷魚遊戲》主辦方
劇集2:內部人員姜霞找尋自己的孩子,為此努力賺錢,卻意外與其他內部人員產生衝突,最後決定幹掉全部人
劇集3 : 警察黃俊昊找尋哥哥,卻意外發現哥哥就是《魷魚遊戲》的主辦方,最後決定反抗哥哥,拯救參加者
這3個劇情看起來都非常合理對不對?之所以合理的原因在於故事彼此都不交集,試問《你的名字》可以做到這樣嗎?當然不行,因為兩個主角都是為了彼此存在,一旦分為兩個獨立故事,那就只會變成一部普通的高中日常動畫電影。
割裂的劇情線也讓整個故事變得破碎,雖然能明白編劇或許是想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到刺激的劇情,但從結果來看,這個想法反而造成反效果。
特別的主角團成員?
說完《魷魚遊戲》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故事結構問題,接下來說說這次的角色。這次的主角團成員有:成奇勳、內鬼黃仁昊、姜大虎、趙賢珠、張金子母子、未婚媽媽金純熙、成奇勳童年好友朴正倍、冷血爸爸李名器等等。由於成員太多,所以我就只針對人設特別的角色說一說。
成奇勳
首先我們當然來說一說主角成奇勳,他懷著推翻「魷魚遊戲」主辦方的偉大理想再次加入遊戲中。在第一次的遊戲他利用自己的優勢,提前告知參加者這場遊戲的決勝點。在故事中段,他帶領同伴發起叛亂,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場叛亂他失去了信任他的好友朴正倍,以及其他加入叛亂的同伴。自此成奇勳失去目標,深知他再也沒有機會反抗主辦方。停在第二季的成奇勳看起來都非常正常,但進入第三季的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進入第三季第一個遊戲是「捉迷藏」,這個遊戲的規則明顯是為了營造緊張的劇情而存在,同時這也讓愛好和平的成奇勳一個合理的原因去殺人。當然,他要殺的人不可以是好人,那目標就只好是「背叛」他的姜大虎。成奇勳覺得叛亂失敗是因為姜大虎沒有及時補充子彈,因此他把所有的錯失都推到姜大虎的身上,最終殺害姜大虎。
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發現,新一季的《魷魚遊戲》把殺人環節提前了,第一季的《魷魚遊戲》到最後一關才要參加者自相殘殺,在那之前都是大家運氣和小聰明的較量。不知道是想《魷魚遊戲》變得更加刺激,還是想更吸引觀眾眼球,新一季的《魷魚遊戲》變得更血腥了。我個人來說,更喜歡第一季的設定。畢竟對我來說,看成奇勳如何利用他的小聰明過關才是《魷魚遊戲》的核心,而這個核心在新兩季的《魷魚遊戲》都看不到。或許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新兩季的《魷魚遊戲》的核心並沒有放在遊戲上,仔細描述成奇勳或其他參加者玩遊戲的片段並不長,這也可能是因為這兩季的重點參加者太多,導致每個角色能分的時間太少。當然了「捉迷藏」這場遊戲除外,因為光是「捉迷藏」這場遊戲就已經1.5集的時間了。說回成奇勳,他在故事後期為了照顧剛生下孩子的純熙和孩子而重拾動力,最後也為了孩子而死去,當然這一點我後面會再提。
趙賢珠
要說這兩季其中一個特別的地方,我想應該是新增了跨性別的角色,而這也是觀眾熱烈討論《魷魚遊戲》的焦點之一。趙賢珠是特種兵出身的跨性別女性,她的設定似乎把看起來有點矛盾的地方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大眾對於跨性別的刻板印象中,跨性別女性好像跟男子漢拉不上關係,但趙賢珠她既是男子漢,也是充滿溫柔的女性。趙賢珠不一樣的角色背景讓這個角色變得耐人尋味,特種兵出身的她為主角團帶來助力,也衝擊了大眾對跨性別女性的印象。
未婚媽媽金純熙和李名器
我想新增了未婚媽媽金純熙和爸爸本人李名器應該是這兩季另一個特別的地方了。在充滿殺戮的「魷魚遊戲」出現了一位媽媽,可想而知她會有多辛苦。她的存在不但讓觀眾緊張,也為主角團通關增加了難度。在劇情後期,她在遊戲期間誕下孩子,這個發展更是與「魷魚遊戲」相互矛盾。在一個充滿死亡的場地出現新生命,這也是我個人覺得這兩季最有趣的一點。當我看到孩子出世後,不用多想,這應該是最後的贏家了,結果不出所料。
相比一路為孩子付出的媽媽金純熙,爸爸李名器可以說是完全相反。在最後一場遊戲,我原以為李名器最終覺悟,為了孩子而同樣付出自己的性命,但我錯了,在最後他為了成為最後的贏家,想過殺死自己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到兩人雖為父母,但人設卻截然不同,金純熙只為付出,而李名器只為剝奪而存在。雖然最後沒能看到李名器展現他真、善、美的一面,但這個結局也算是符合《魷魚遊戲》的主題,畢竟大部分人都只為了利益而來。
結局反映社會真實 還是 只是爛尾?
看完《魷魚遊戲》的朋友覺得結局如何?是一如既往反映社會醜態,還是單純爛尾呢? 覺得是爛尾的人,大概是認為這個結果不如預期,甚至違反本來的設定,因此覺得這個結局很爛。我認為《魷魚遊戲》並沒有,所以我不覺得是爛尾,最多是發生的過程沒有符合預期。
這次最後一關的遊戲跟以往不同,既沒有要求決勝出最後一位贏家,參加者也比第一季的多,這代表最後可以活著的人可能多於一個人,但最後還是出現兩人相爭的局面,而這也是因為成奇勳要求公平而致。最後一關中,只剩下最後7人,只需選出1人淘汰,大家就可以活著離開。於是其中3人痛揍看起來比較弱的那個人,顯然地最後一個要被淘汰的人就是他了。但成奇勳卻要求大家抽籤,導致對方3人不滿,從而引發打鬥。成奇勳的要求看起來雖不合理,但非常符合他的人設,如同我在第一季的影評中寫道:
《魷魚遊戲》的主角成奇勳有著小聰明,雖內心善良,但亦會做一些詐欺的行為。相較其他角色,他一點都不出眾,他能過關大部份都是得到別人的幫助,這樣的他與同類型作品中的主角非常不同,不過,他亦有著值得欣賞的一面,同時亦是最重要的一點── 擁有一顆友愛的心。貪婪並不可恥,最可恥的是用不法的手段來取得錢財,無視人的道德底線,只為了滿足自己那深不見底的貪欲。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正當方式取得的財富才是永遠屬於自己的。
他作出這個決定一如他的人設,有著一顆友愛又追求公平的心。而這也是最終他選擇犧牲自己的原因。
成奇勳:「我們不是馬,我們是人。人性...」
成奇勳最後的一句台詞把觀眾帶回第一季第一集,那時候的成奇勳還沒有加入這場遊戲,他還在馬場跟他的朋友正倍一起賭馬。那時候的他如同《魷魚遊戲》中的VIP一樣,下注賭哪匹馬會成為最後贏家,但當他成為在賭局中奔跑向終點的「馬」時,他知道一點,他不願成為「馬」。這場殺人遊戲並不是只看誰能力更強,他們是人,人會為了人性而作出不一樣的決定,也因如此,成奇勳決定在眼前的終點線前停下,把贏家讓給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最後成奇勳用了另一種方式「推翻」了「魷魚遊戲」,也如同他當初賭的那匹馬一樣,即使騎師騎著最好的一匹馬,但還是輸了比賽。
不得不說,成奇勳最後的一句台詞把這個結局帶向另一個層次,他雖輸了比賽,但也沒有輸掉比賽。他輸的是這場殺人遊戲,但他卻沒有成為賭局中的那匹只想獲勝的馬。在這資本社會中他雖無力抗爭,但他也用他的方式做出了反抗,那便是不如VIP們的預期,也讓他們知道普通人也有不普通的人。
當初我看到這個結局時,我也曾想過這個結局不太好,原因在於這結局太尋常了,與人們對於《魷魚遊戲》的期待不一。我想過《魷魚遊戲》的最後可能是成奇勳最後成功推翻主辦方,又或是成奇勳與黃仁昊一樣,加入了「魷魚遊戲」的主辦方勢力。然而這兩個結局並不會實現,前者是因為主辦方被推翻後,就沒辦法推出後續的劇集了;後者是因為若成奇勳加入了「魷魚遊戲」,這便違反他的性格。
總的來說,《魷魚遊戲》的確是一部出色的作品,現今更成為IP,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不管是綜藝節目,還是遊戲。而或許是《魷魚遊戲》前兩季給予觀眾的期待太高,所以不少人認為這個結局不如理想。我個人而言,目前這個結局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了,畢竟如果這次他又成為最後贏家,他也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參加「魷魚遊戲」吧?《魷魚遊戲》也不像《哈利波特》般,是主角成長類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又覺得這個結局如何呢?